最新的颐和园的导游词(精选29篇)
最新的颐和园的导游词(精选29篇)最新的颐和园的导游词篇1话说北京城西北郊有一座小山,山前有一片天然形成的湖泊。小山和小湖本来没有名字,因辽金时期在这一带建有金山行宫,于是小山和小湖被称为“金山”和“金海”。到了元代,传说有一位老人在山下挖出了一个石瓮,所以小山和小湖改成“瓮山”和“瓮山泊”。瓮山泊在元大都之西,且景色妖娆,于是在文人笔下又衍生出了“西湖”的美称。在明朝时已经出现了“西湖十景”的自然景观和“西湖十寺”的人文景观。到了清朝,乾隆皇帝对西湖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并改其名为“昆明湖”,把挖湖的泥土堆积在瓮山需要修饰的地方,并改其名为“万寿山”,用15年的时间把这里修建成了一座大型皇家园林,取名为“清漪园”。咸丰年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将清漪园烧毁。光绪年间,重建清漪园,并改名为“颐和园”。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颐和园再次被毁。慈禧回京后,再次用巨款修复,但由于财力有限,只修复了部分景观。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出巨资对颐和园进行了多次整修,才基本上还原了清漪园时期的风貌。1998年,颐和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颐和园是我国皇家园林的典范,其原名为清漪园,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占地290公顷,其中陆地面积约占1/4,湖水面积约占3/4,1按其功能可分为宫廷区和园林区,宫廷区又分为政治活动区和帝后生活区,园林区主要由万寿山景区和昆明湖景区组成。东宫门是颐和园的正门,坐西朝东,面阔五间,中间设三个门。正门匾额上“颐和园”三个字为光绪御笔。“颐和”是颐养精神、心平气和的意思,寓意颐和园是慈禧太后养老的地方。门外台阶正中镶嵌着一块雕刻精美的云龙石,俗称“龙垫儿”,是从圆明园移至此处的。东宫门前是涵虚罨秀牌楼。涵虚罨秀牌楼为三间四柱七楼式,牌楼中间镶嵌着一块石匾额,东题“涵虚”,喻山水广阔;西题“罨秀”,喻捕捉秀色;两处均是乾隆御笔。东宫门外南北两侧各有一排小房子,这里是大臣们等候上...
2025-02-10
59.9KB 41 页 999+
6贝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