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仨读后感700字(精选7篇)

VIP专免
3.0 2025-04-11 999+ 46.59KB 12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关于我们仨读后感 700 字(精选 7 篇)
关于我们仨读后感 700 字 篇 1
记得看过杨绛先生的《走在人生边上》,感觉百岁老人脑筋
那么清楚,对人生的感悟确值得我们学习和体悟。这次在图书馆
偶遇杨先生的《我们仨》,仍旧是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拜读的。
这是一本小书,共分三部:第一部,我们俩老了;第二部,我
们仨失散了;第三部,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人老了,爱做梦,担心心爱的人突然离开,杨先生把它叫
做“长达万里的梦”。在丈夫和女儿弥留之际,杨老在女儿的搀
扶下坚持每天去看丈夫钱钟书先生,一家三口相聚在古驿道。后
来,女儿也病了,杨老每天在梦中惦记着女儿。“我每晚都做
梦,每晚都在阿圆的病房里。”“我不敢做梦了。可是我不敢不
做梦。”失去女儿的痛是九十多高龄的老人无法承受的,“老人
的眼睛是干枯的,只会在心上流泪。”当丈夫也离开自己,剩下
孤零零的自己时,杨老说,“我但愿我能变成一块石头,屹立山
头,守望者那个小点。”“我实在不想动了,但愿变成一块石
头,守望着我已经看不见的小船。”
如果前面两部给我们显示的是一位耄耋老人的垂垂暮年,那
么从第三部开始,杨老开始回忆,以回忆来怀念。“三里河寓
所,曾是我的家,因为有我们仨。我们仨失散了,家就没有了。
剩下我一个,又是老人,就好比日暮途穷的羁旅倦客;顾望徘徊,
1
能不感叹“人生如梦”,“如梦幻泡影”?”“往者不可留,逝者
不可追;剩下的这个我,再也找不到他们了。我只能把我们一同生
活的岁月,重温一遍,和他们再聚聚。”
1935 年杨绛和钱钟书结,同到牛津大学。钱先生是一
个一心钻研的人,杨先生是不钱先生的,但杨先生
为了能和丈夫一放弃了自己的,钱先生一个人的
两个人省吃俭用期间,生下爱女钱钱先生
杨先生的“以才媛而能为贤妻良母,又做女博士……
两人学成后,尽管国难当头,19388月一家三口然回
,钱先生到西南联大任教,杨先生女俩回上。两位先生
直笔耕甚至文化大革命期间,杨先生还翻译完唐吉
坷德》上下八册,钱先生写完管锥编》。《管锥编》我在
图书馆见过,但因为是文言文触碰。杨先生说,那是
因为在文革期间怕红卫兵允许,钱先生“干叫他们看不
。他不过是争取的自由而已,他不用炫耀。”
“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
栈而已。家在里,我不道。我寻觅归途。”
杨先生的语言十分精,是我所读白话文有的精
平平常常表述却绝无一拖泥带水。我不敢妄评杨先生
否绝代佳人,但杨先生的文章真的可以之一分则太长,
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来形容。读这
书,哪怕叙述的是家长里,也是一种受,值得像品茶样细
细玩味
2
关于我们仨读后感 700 字 篇 2
语言轻便字,很快就会读了,好是遇见一
凉洁净,一下喝完了。文章虽是读了,却并
只是了一杯水样解。有一种人感动的温,感慨佩服
的情上的动力还留在心中。
发现一个点,比功底的老一的学者老们,
往往更加说自己的故事,那些苦难只是平淡叙说,
人的故事家人之的记忆和故事则历历
趣味似乎怎么说都不人感到温纪越
,过了无可说的阶段,对事物渲染夸张愈浓墨
世间不坚彩云易琉璃脆”。我的泪太浅
了,看到书里一,泪就出涌。人生本是一
梦,苍凉几度的只是逝者自一可叫人不的,是和
爱的人相相守的那庆幸自己可以遇见这伴侣
苍赐予自己好的女儿,如即便是一路风餐露宿,也
容膝易安了。
钱钟书先生是学西的学者,在学习读书面都是杨绛
先生和圆圆的老,生活中是“拙手笨脚”,他在年老之后
女儿逃避邻居欺负的学校宿去,家都在
活,他也不肯闲着,就拙手笨脚地打扫陈积土哮喘
。这我想同我的,二接应
家为奶奶奔丧口,二去追走过的
3

标签: #读后感

摘要:

关于我们仨读后感700字(精选7篇)关于我们仨读后感700字篇1记得看过杨绛先生的《走在人生边上》,感觉百岁老人脑筋那么清楚,对人生的感悟确值得我们学习和体悟。这次在图书馆偶遇杨先生的《我们仨》,仍旧是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拜读的。这是一本小书,共分三部:第一部,我们俩老了;第二部,我们仨失散了;第三部,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人老了,爱做梦,担心心爱的人突然离开,杨先生把它叫做“长达万里的梦”。在丈夫和女儿弥留之际,杨老在女儿的搀扶下坚持每天去看丈夫钱钟书先生,一家三口相聚在古驿道。后来,女儿也病了,杨老每天在梦中惦记着女儿。“我每晚都做梦,每晚都在阿圆的病房里。”“我不敢做梦了。可是我不敢不做梦。”失去女儿的痛是九十多高龄的老人无法承受的,“老人的眼睛是干枯的,只会在心上流泪。”当丈夫也离开自己,剩下孤零零的自己时,杨老说,“我但愿我能变成一块石头,屹立山头,守望者那个小点。”“我实在不想动了,但愿变成一块石头,守望着我已经看不见的小船。”如果前面两部给我们显示的是一位耄耋老人的垂垂暮年,那么从第三部开始,杨老开始回忆,以回忆来怀念。“三里河寓所,曾是我的家,因为有我们仨。我们仨失散了,家就没有了。剩下我一个,又是老人,就好比日暮途穷的羁旅倦客;顾望徘徊,1能不感叹“人生如梦”,“如梦幻泡影”?”“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剩下的这个我,再也找不到他们了。我只能把我们一同生活的岁月,重温一遍,和他们再聚聚。”1935年杨绛和钱钟书结婚,同到牛津大学求学。钱先生是一个一心钻研学问的人,按能力杨先生是不输钱先生的,但杨先生为了能和丈夫一起,毅然放弃了自己的奖学金,钱先生一个人的奖学金两个人省吃俭用。求学期间,生下爱女钱媛。用钱先生评价杨先生的话“以才媛而能为贤妻良母,又欲做女博士……”两人学成后,尽管国难当头,1938年8月一家三口毅然回国,钱先生到西南联大任教,杨先生母女俩暂回上海...

展开>> 收起<<
关于我们仨读后感700字(精选7篇).docx

共12页,预览3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12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