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外阅读和习作能力提高的关系的研究

VIP专免
3.0
2024-08-19
999+
47.42KB
10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研究报告(1万字以内,可加页)
内容提示:问题界定;研究目的、意义;理论基础与实践进展;研究过程、方法、路线;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等。
一、课题的界定
“ ”所谓 小学生课外阅读和习作能力提高的关系的研究 ,是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相互结合
“ ”的总称,它是双向的组合,两者在 结合 中互相促进。它是将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有机结
合、相互贯通的一种训练方式,亦即内部语言外显为书面语言的一种转换过程。它包括两
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在新课程实施中将阅读与写作在内容、形式、思想等方面的有机
结合,做到阅读教学同习作教学同步推进;其二,是结合新一轮小学语文教材以及《语文
经典读本》,遵循《语文课程标准》,让学生大量阅读中外经典书籍。并按《语文课程标
准》的重点训练项目,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作者的选材、立意、构思、布局谋篇的方法,
从而逐步掌握习作的一些方法,进而学会习作。
二、课题提出的目的及意义:
时代赋予我们要推进语文课改,是学生成长的需要。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是未来的主
人。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
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
息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的根本目的是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具
有正确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习
”惯。 其中,课外阅读和习作能力提高的关系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传统话题,更是一
个与时俱进、永远创新的话题。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课外阅读和习作结合既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
验,又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还能强化语言形式,促进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因为
在语文学习中,阅读的过程是吸收的过程,写作是倾吐的过程,阅读的过程是学生理解感
悟文章的过程,写作是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思维训练的过程。阅读和
写作是互为逆反应的东西,阅读对学生写作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反过来写作又可以帮助学
生更好的阅读。阅读不单单就是课内教材的阅读,更大范畴的是课外阅读,学生通过大量
的阅读素材,来积累写作经验。因此,我们进行了《小学生课外阅读和习作能力提高的关
系的研究》这个课题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总目标:
本课题研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理念、教育学、心理学
为依据,针对我国传统读写方式所存在的弊端,探讨适合我校实际的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
密切联系的新方式。
(二)子目标:
1“ ”、探索 小学生课外阅读和习作能力提高的关系的研究 同步发展教学的新思路,为提高
语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
2“ ”、通过 小学生课外阅读和习作能力提高的关系的研究 的实验,探索阅读与写作有机结
合的一般教学方法和规律。
3、提高小学生读写水平,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
以增强语文学习兴趣,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语
文实践能力和终身语文学习的能力,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4、通过课题研究促进参加此课题研究的小学语文教师及研究人员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
进行新的语文教学方法和途径的研究,使教师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专业技能并
成为真正的研究者。
四、研究方法
1、调查法。以问卷、访谈、听课等形式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
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从而掌握实验第一手材料,进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
2、观察法。以听课、检查、交往等形式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
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进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
3.经验总结法。对课题研究过程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提炼和概括,提高相应的理性认
识,形成相关的教学模式和研究经验。
4、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和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形成对本课题的有关概念的认识与
思考,寻求理论层面的支持,构建理论框架。
5、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边实践、边研究。在行动中研究,使行动过程成为研究过
程。及时总结反思,对实验过程进行修正完善。
五、课题进程。
第一阶段: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20xx.05~20xx.08)。
1、学习掌握有关理论,举行课题研究专题培训。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大语文教学观。
2、搜集有关文献资料,写出开题报告。
3、调查研究目前小学阅读教学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情况。
(1)制定调查问卷。
(2)对研究对象进行前测(对实验班学生进行阅读实践状态前测;对现有同年级学生进
行阅读能力前测)。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实验阶段(20xx 年9——月20xx 年3月)
1、按课题研究设计开展实验。
(1)研究设计中自变量的科学性、可行性的验证。
(2)丰富完善体现学生阅读实践的效果指标。
2、注意实验情况的积累与研究,经验交流,及时矫正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发现
典型,提炼经验,总结规律,形成经验。
3、加强实验人员之间的联系,随时通报实验进展情况。
4、每学期期末实验人员分别写出阶段性总结。
第三阶段:课题研究总结阶段(20xx 年4——月20xx 年7月)。
1、对研究对象进行后测。
(1)对实验班进行学生阅读实践状态后测。
(2)对实验实验班、对照班学生进行阅读能力测试。
2、收集整理有关资料、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3、课题总结、课题鉴定、成果推广。
六、课题研究过程
(一)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类结题报告
1.实验前读书写作情况调查所得的数据
2.实验中期所得的数据
3.实验结题后所得的数据
根据调查分析的数据可以看出,实验之前,实验班和普通班的学生读课外书和写作的积极
性及收获几乎是平行发展的,甚至普通班有的调查数值比实验班还要高一些,到了实验中
期,虽然两部分学生的读书写作兴趣和水平都有所提高,但是从调查数据来看,实验班的
学生提高的比较快比较明显,特别是经常读书的学生和经常写读书感受、习惯写作的学生
数量增多的特别快,等到了结题阶段,实验班的学生几乎都有读书写作的喜好和已经养成
了读书写作的习惯,当一切行动成了兴趣爱好和习惯时,那就是成功了。
(二)课题研究方法
<一>创设阅读契机,读中悟写
1、课内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
课内阅读教学过程中,渗透读书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读书方法,教会学生写
读书笔记,鼓励学生写日记,培养学生善读的习惯,如读思结合、读说结合、读写结合。
摘要:
展开>>
收起<<
研究报告(1万字以内,可加页)内容提示:问题界定;研究目的、意义;理论基础与实践进展;研究过程、方法、路线;研究结论;政策建议等。一、课题的界定“”所谓小学生课外阅读和习作能力提高的关系的研究,是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相互结合“”的总称,它是双向的组合,两者在结合中互相促进。它是将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有机结合、相互贯通的一种训练方式,亦即内部语言外显为书面语言的一种转换过程。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在新课程实施中将阅读与写作在内容、形式、思想等方面的有机结合,做到阅读教学同习作教学同步推进;其二,是结合新一轮小学语文教材以及《语文经典读本》,遵循《语文课程标准》,让学生大量阅读中外经典书籍。...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