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实验报告(精选4篇)

VIP专免
3.0
2024-07-12
999+
42.8KB
5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精选 4篇)
高中物理 告 篇实验报 1
一、实验目的
①参与实验操作过程,熟悉相关实验仪器的使用,探究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中的误差
问题,领会实验中的设计思想,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②深入理解实验原理,与高中物理知识相联系,探讨学生分组探究实验的教学方法,
提高师范技能。
③在与他人的交流讨论中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实验器材
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定: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箱、1.5V 干电池、开关、导线
若干条。
—油膜法测分子直径:油酸 水溶液、注射器、带方格的塑料水盆、痱子粉。
三、实验原理
(1)干 池的 和内阻的 定电 电动势 测 1.安阻法
如图 1所示连接好电路,改变电阻箱 R的阻值,测出不同阻值时对应的电流表的示
数,并记录数据。设被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分别为 E、r,设电流表的内阻 RA 可忽略,
则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I(R+r ①)。 理数据 的方法有两种: 算法处 时 计
在实验过程中测得一组电流的值 Ii 和接入的电阻箱的阻值 Ri。设其中两组分别为
R1、I1 和R2、I2。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
E=I1(R1+r)(1)E=I2(R2+r)(2) 立(联1)、(2)可得
EI1I2(R1R2)I1R1I2R2r,I2I1I2I1 将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两两比较,取平均值。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I(R+r),将其 化转 为 1REr(3)I1 根据实验所得数据
作出 R曲线,如图 2所示,此直线的斜率为电源电动势 E,I对应纵轴截距的绝对值为电源
的内阻 r。
2.伏阻法
如图 3所示连接好电路,改变电阻箱 R的阻值,测出不同阻值时对应的电压表的示
数,并记录实验数据。设被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分别为 E、r,电压表 U
的内阻 RV 可忽略, 由 合 路欧姆定律可得:则闭电 E(Rr)R 处理数据时的方法有两种:
①计算法在实验过程中测得一组电压的值 Ui 和接入的电阻箱的阻值 Ri。设其中两组分别
为R1、U1 和R2、U2。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3
(2)油膜法 分子直径测
对于物质分子大小的测量,利用现代技术,像离子显微镜或扫描隧道显微镜已经能观
察到物质表面的分子。但是,这毕竟离中学物理太远,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这一学生
实验,不仅可以让学生形成一定的微观物质模型,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习一种方法,
即用宏观手段来研究微观问题,因此指导学生做好这个实验是十分有意义的。
油酸分子式为 C17H33COOH。是一种结构较为复杂的高分子。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
C17H33 是不饱和烃具有憎水性。另一部分是 COOH 对水有很强的亲和力。被酒精稀释过的
油酸滴在水面上时,油酸溶液会在水面上很快散开,其中酒精先溶于水,并很快挥发,最
后在水面上形成一块纯油酸薄膜。
要做好油膜法测分子直径这个实验,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需注意以下两个个主要问
题。一、粉的厚度
粉的厚度实验中痱子粉的作用是界定油膜大小的边界,痱子粉过厚,油膜不易扩散,
使水面的痱子粉开裂,痱子粉太少,油膜边界不清。因此如何将痱子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
是关键,在实验的过程中轻敲装有痱子粉的塑料瓶,在水盆里撒上均匀的、很薄的一层痱
子粉,具体撒多薄的痱子粉才能成功要经过反复的试验。
二、点的滴法
实验时,拿到配好浓度的油酸溶液用注射器抽取一定的体积,然后一滴一滴地滴回瓶
子中,训练准确、均匀地滴点,并记下滴完这部分油酸溶液的滴数。接下来把一滴油酸溶
液滴入撒好痱子粉的水面中央,因张力作用油酸立即向四面八方散开,在水中形成一个近
似圆形的薄膜油膜,边缘与痱子粉形成一个分界线。首先,在滴的过程中手的力道要与之
前数滴数时相同,另外油滴下落点不能离液面太近也不能太远,下滴点距水面约2至3cm
左右为宜。
四、实验过程
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定:
1、选用一只电阻箱、一只电流表按照安阻法原理图连接好电路,电流表的量程选择
0.6A。闭合开关,改变电阻箱的阻值,记录下不同阻值 R对应的电流表的示数 I。
2、选用一只电阻箱、一只电压表按照伏阻法原理图连接好电路,电压表的量程选择
3V。闭合开关,改变电阻箱的阻值,记录下不同阻值 R对应的电压表的示数 U。
3、选用一只滑动变阻器、一只电压表、一只电流表按照伏安法,分别采用内接法和
外接法连接好电路,电流表的量程选择0.6A,电压表的量程选择3V。闭合开关,滑动滑
动变阻器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的阻值,记录下不同阻值对应的电压表的示数 U和电流表的
示数 I。
油膜法测分子直径:
1、用注射器吸取0.5ml1:1000 的油酸酒精溶液,随后一滴滴地滴回瓶中。数出
0.5ml 约108 滴左右。每滴含油酸体积 V为0.5ml/108×1/1000≈4.63×10-6ml
2、在塑料水盆中倒入适量的水,约为容器的 1/3,水面完全稳定后均匀的撒上痱子
粉。
3、等粉完全静止后开始滴油酸溶液。下滴点距水面约2至3cm 左右为宜。过几分钟
后油酸薄膜的形状趋于稳定。
4、把玻璃板盖在塑料盆上。用彩笔把油酸薄膜的形状勾勒在玻璃板上。
5、以超过半格算一格,没超过半格舍去的方法,数出油酸薄膜所占的格数,根据每
格面积为1cm2,进而算出油酸薄膜的面积S。
6、根据每一滴油酸的体积 V,和薄膜的面积S即可算出油酸薄膜的厚度 d=V/S,即油
酸分子直径的大小。
五、实验数据记录及分析
①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定实验数据记录: 安阻法
高中物理 告 篇实验报 2
一、教学设计反思
升华和凝华是八年级第四章物态变化第四节的内容,属于物质这个一级主题下的第一
个二级主题,为九年级的关于物质的结构和属性的学习作好准备。本节课是前面熔化、凝
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续,由此让学生完整的知道物质形态的六种变化。尽管升华和凝华并
不少见,但却不易被学生注意,且气体不易看见,而难于直接观察到。因此设计碘的升华
和凝华实验让学生探究,让学生从实验中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得出升华吸热、凝华放
热的结论。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然后再列
举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让学生自己根据图片说出各是什么现象,不但培养了学生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引起了学生对物理的兴趣,趁学生思维活跃的时候介绍干冰的
作用,引发学生探究舞台上的烟雾之谜,利用探究的结论引导学生列举出升华吸热在生活
中的更多应用,对自然界中一些现象做出科学的有力的解释,让学生从感性上知道物理知
识是有用的,体会到物理知识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一节课的内容在
实验探究和对熟悉的现象的探究中掌握,再利用水的三态变化将整章的知识串在一起,使
学生对物态变化这一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避免概念的混淆。
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安排的比较适当,知识连接的较为妥当,学生比较容易地得出了
“ ”结论,对现象也能利用本节的知识作出合理的解释,但设计时如加上人工造 雪 实验、为
“ ”加深对升华和凝华的理解,再进行两个有趣的活动:一是观看两件衣服的对话的动画
(冬天,两件冰冻的衣服分别在太阳下、阴凉处),再次明确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成气
态,并没有经过液态;二是竞说升华和凝华现象,谁说对一个,课件上就显示出来,并有
鼓励性的评语。这样能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高,理解的更好。
二、教学过程反思
从引课到进行新课教学到整节课结束整个环节的过渡还是很顺畅。但在进行实验时实
验要求不到位,致使有一组学生的实验仪器炸裂,引起学生的骚动,处理事故时耽误了一
些时间致使实验时间过长,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避免。讨论舞台烟雾之谜时间过长,使
标签: #实验报告
摘要:
展开>>
收起<<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精选4篇)高中物理告篇实验报1 一、实验目的 ①参与实验操作过程,熟悉相关实验仪器的使用,探究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中的误差问题,领会实验中的设计思想,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②深入理解实验原理,与高中物理知识相联系,探讨学生分组探究实验的教学方法,提高师范技能。 ③在与他人的交流讨论中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实验器材 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定: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箱、1.5V干电池、开关、导线若干条。 —油膜法测分子直径:油酸水溶液、注射器、带方格的塑料水盆、痱子粉。 三、实验原理 (1)干池的和内阻的定电电动势测1.安阻法 ...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