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改革发展新闻发布会发布辞

VIP专免
3.0
2024-08-13
999+
40.36KB
3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各位记者朋友:
“ ”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来到 处处有文化、遍地是故事 的铜川!首先,向长期以来关心、
支持、宣传铜川文化建设的各位记者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向特别邀请参加今天新闻发布
会的各位作家、艺术家表示崇高的敬意!
下面,我就铜川文化改革发展情况向大家作以简要介绍。
铜川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一代药王孙思邈、大书法家柳公权、山水画家范宽等文化
名人都出自这里,耀州窑、玉华宫、照金、药王山、大香山等代表铜川历史人文的文化符
号享誉海内外。铜川还是革命老区,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
一辈革命家在照金建立了西北地区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
近年来,随着铜川历史文化元素不断被挖掘、传承和弘扬,创作出了一大批思想精深、艺
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作品,先后推出了大型秦腔现代戏《照金这片天》、大型情景乐
舞《耀瓷丰韵》、话剧《绿梦》、歌曲《铜川谣》、大型组歌《照金岁月》、小说《塬
上》、历史人文纪录片《唱支山歌给党听》、陕西快书《陕西好人美名扬》等一大批文艺
精品,电视剧《陈炉古镇》、动画片《孟姜女》正在制作中。其中,歌曲《铜川谣》、小
“ ”说《塬上》、秦腔剧《照金这片天》获得陕西省 五个一工程奖 ,小说《塬上》、话剧
《绿梦》、纪实文学《照金往事》获得陕西省文艺创作重点项目资助,铜川文化建设呈现
出了新态势。
“ ”一、 两个办法 让铜川文化发展充满活力
20xx 年以来,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扶持群众业余文艺
团队发展的指导意见》《全市性文艺评奖制度改革管理办法》《铜川市文艺创作重点项目
“ ”扶持办法(试行)》等 一个意见、两个办法 ,从政策、资金、评奖等方面进行引导扶持
和规范,支持群众业余文艺团队发展,实施文艺评奖制度改革,加大文艺创作扶持力度。
从改革文艺评奖制度入手,铜川市率先在全省制定出台了《全市性文艺评奖制度改革管理
办法》,完善评奖制度,规范评奖程序,明确了奖项设置,压缩了评奖奖项,使全市性常
设文艺评奖项目从原来的 7项缩减为 3项,即铜川市重大文艺精品奖、铜川市星辉文艺
奖、铜川文学奖;保留了1项全市性节庆活动文艺评奖即铜川市文化艺术节奖,使奖项设
置更加科学,评奖数量更加合理,评奖标准更加严格,评奖程序更加规范,对文艺工作者
的激励更加有力,对创作生产的导向更加鲜明。
二、每年投入 100 万元扶持文艺精品创作
8月10 日,铜川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铜川市文艺创作重
点项目扶持办法(试行)》;8月16 日,市委办、市政府办印发了该《办法》(铜办发
[20xx]24 “ ”号)。该《办法》的出台,是铜川市实施文化引领 战略、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
革的又一重要举措,将极大地激发市域内外文艺创作者的热情,让文艺工作者更具底气。
该《办法》规定,每年由市财政列入预算 100 万元,用于文艺创作重点项目扶持,每年组
织实施一次,每年扶持5—10 个项目,从20xx 年起开始实施。门类包括文学、戏剧、影
视、美术、书法、摄影等。扶持标准为:电影、电视剧每部不超过 20 万元,舞台剧、广
播剧每部不超过 10 万元;电视专题片、纪录片每部不超过 10 万元;动漫影视作品每部不
超过 5万元;影视剧本、舞台剧本每部不超过 5万元;长篇小说、报告文学每部不超过 3
万元;其他门类为 1—3 万元。
三、把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作为改善文化民生的引领工程
20xx 年7月,铜川市被文化部确定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全市
上下以创建工作为动力,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
力。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实施方案》《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
购买服务的实施意见》,扩大了政府购买对象以及服务品种、范围。20xx 年,政府首次将
民营文化企业纳入到了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演出范围,20xx 年,又将购买范围拓展到了
群众业余文艺团队,演出场次也从 20xx 年的 200 场次提升到20xx 年的 750 场次,演出服
务进一步向边远贫困地区倾斜,实现全市行政村全覆盖。
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类项目建设,新建铜川大剧院、全民健身馆、铜川体育馆、孙
思邈纪念馆、铜川博物馆和铜川市工人文化宫等 6个文化体育场馆。总投资1.9 亿元的孙
思邈纪念馆项目,预计年内可完成布展并对外开放;总投资6000 万元的全民健身馆项目
已于今年 3月开工建设,计划 20xx 年7月竣工;其余项目于7月19 日举行了集中开工仪
式。
建立了公共文化服务群众评价反馈机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公众评价文化工作满意度调
查,实现了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需求的有效对接。在 20xx 年全省群众满意度调查中,铜
“ ”川市文化生活 满意度为 89.98%,排名全省第一。
“ ” “ ”四、 文化引领 战略成为铜川 十三五 规划的首要战略任务
“在《铜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市委、市政府把实施文化
”“”引领 战略作为 六大战略 的首要任务写进规划中,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在发展理念、发
展战略、发展目标上的定位和突破。
“全力打造五大文化(照金红色文化、药王养生文化、耀瓷文化、佛教文化、工业遗产文
化)品牌,精心建设四大(照金香山、药王山、玉华宫、陈炉古镇)景区,大力发展智慧
”“ ‘ ’ ”“旅游,全面建设全景铜川 构建 一心两轴四区多点 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坚持文旅融合,
”……把历史文化基因融入城市建设,把景区打造成精品,把城市打造成景区
“ ” “ ” “ ”这是 十三五 时期铜川实施文化引领 发展战略的主要思路和目标,是建设 四个铜川 的
基础工程,也是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综合实力和文化自信的战略工程。
五、铜川是当代中国文学创作的福地
“ ”铜川是当代中国文学创作的福地。这块 福地 ,激发了众多作家、艺术家的创作热情和创
作灵感,诞生了许多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名篇和优秀作品。
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铜川就吸引了众多作家、诗人来到这里,写下了许多名篇。戏剧
家、国歌歌词的作者田汉,著名诗人贺敬之、魏钢焰,散文家李若冰,都在铜川留下了诗
篇和文章。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新时期文学开始以后,铜川这块热土再次成为作家、诗人关
注的焦点。1979 年,年轻的贾平凹来到铜川,写下了著名的散文《宜君记》;1981 年,
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先后应邀来到铜川讲课,贾平凹创作了散文《陈炉》。
路遥对铜川的感情是最深的。他不仅将铜川煤矿作为他的生活和创作基地,还挂职铜川矿
——务局。他呕心沥血创作的巨篇扛鼎之作《平凡的世界》,获得了中国当代最高文学奖
——“ ”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特别是在第三部中,路遥用大篇幅文字描写铜川 铜城。路遥人
——生的最后一部著作《早晨从中午开始 <平凡的世界>创作札记》也主要在铜川完成。
1992 年夏天,贾平凹来到风景秀丽的铜川桃曲坡水库,住了整整一个月,完成了他最为著
名的长篇小说《废都》。铜川不仅成就了贾平凹的《废都》,他还以炉火千年不熄、民风
淳朴的陈炉为环境和背景,创作了长篇小说《古炉》(20xx 年出版),在全国引起了强烈
反响,也成为当代文坛的一大佳作。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铜川的文学福地也养育了铜川的一批作家、诗人,先后涌现出了和
谷、白阿莹、朱文杰、刘新中、刘平安、王卫平、王宏哲、安黎、王世雄等一大批铜川籍
和在铜川工作过的作家,他们留下了许多具有铜川文化符号的大作力作。著名作家、诗人
商子秦也长期关注支持铜川文化事业发展,著有散文《铜川赋》,主持编导大型文艺演出
《魅力铜川》。黄卫平、唐云岗、刘爱玲、吕学敏、王可田、赵建铜等铜川作家,他们创
作的作品在全国屡获大奖,为铜川赢得了赞誉。
铜川,这块文学创作的福地、文化发展的宝地、干事创业的高地,有着光辉荣耀的过去,
更有充满希望的未来。在此,也衷心希望各位记者朋友一如既往地关心、关注、支持、宣
传铜川的文化改革发展,希望各位文化界知名作家朋友热爱铜川、关注铜川、书写铜川!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摘要:
展开>>
收起<<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来到处处有文化、遍地是故事的铜川!首先,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宣传铜川文化建设的各位记者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向特别邀请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各位作家、艺术家表示崇高的敬意!下面,我就铜川文化改革发展情况向大家作以简要介绍。铜川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一代药王孙思邈、大书法家柳公权、山水画家范宽等文化名人都出自这里,耀州窑、玉华宫、照金、药王山、大香山等代表铜川历史人文的文化符号享誉海内外。铜川还是革命老区,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在照金建立了西北地区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近年来,随着铜川历史文化元素不断被挖掘、传承和弘扬,创作...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