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叮咛万嘱咐,父母心放不住。儿子面临社会千变万化,如何应对,作为父母百感交集。
用自己走过的经验,提醒儿子少走怨路,多踏捷径。这是天下父母的想法。孩子,是父母
生命的延续,是父母心中托起太阳的希望。父母走的弯路,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辙,希望他
“ ”们能比自己 更上一层楼 。青春期的我们,应该放下逆反的心理,听从父母的教训,理解
父母的苦心。其实,这也是为了我们自己好,为了我们以后的生活更加轻松、快乐。
“望你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问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当然那是要靠你坚强的信心,
克制一切的烦恼,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非克服不可。对于你的感情问题,我向来不参加
任何意见,觉得你各方面都在进步,你是聪明人,自会觉悟的。我既是你妈妈,我们是体
”戚相关的骨肉,不得不要唠叨几句,加以规劝。
——要说还是母亲的心细,父亲在儿子前途上,用心良苦,而母亲在最细微的地方 儿子的
感情问题着手,给儿子一明确的道路方向。告诉他如何处理自己的感情与事业的问题,让
儿子明白着重点是那里。我们也应接受傅雷妻子的教训,我们应该明白自己的重点,明白
自己的任务以及道路和方向,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把握住方向的分寸。这
样有助于我们成功。
“孩子,我谑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
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你妈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真
”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 ”离别之时,父亲傅雷自责对儿子的管教严格,手段 残忍 。竟然成了自己的错误。哎,其
“ ”实这是爱子情深啊! 少时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傅雷老师在儿子幼时,严加管教、一丝
“ ”不苟,残忍地虐待 了儿子傅聪。听来笑话,哪里有父亲虐待自己的亲生骨肉的呢?俗话
说得好,棍棒底下出孝子,而傅雷老师用的是严父底下出才子。平时,父母对我们实
“ ”行 暴力 的时候,我们应该抱有理解的态度,我们要体谅父母的心急如焚。因为他们这么
做是对我们好,也是恨铁不成钢。毕竟父母们都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啊!
接触傅雷老师的《傅雷家书》我就体会到了,一种中国传统的但又包含先进的思想。我很
欣赏傅雷老师告诉儿子的学习方法,但我不是很喜欢傅老师对儿子情感的宣泄,与刘庸相
比,傅雷明显得比较含蓄、保守。
我想,我们应该理解父母的苦心,努力学习,回报他们!
初二傅雷家 心得三书读书
傅雷是中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傅雷家书》书是一本优秀的青
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他们苦心孤诣、呕
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教育他们先做人,
后成"家",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傅雷夫妇也成为
了中国的典范父母。写信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傅雷教子是以严厉而着称,我以为他们父子的关系固然是不太好的,而读了此书之后,想
法有了极大的改变。傅聪至海外留学,与父亲的联系自然只能依靠书信,于是父子之情便
在一封封家书中表露无疑。他们通过书信一起讨论艺术,研究乐曲的内涵,交流对事物的
看法,虽然没有母子通信时那种嘘寒问暖,但他们之间的默契却是其他无论什么都无可代
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