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实习报告范文(精选3篇)

免费
植物学实习报告范文(精选 3篇)
植物学 告范文 篇实习报 1
1、实习目的与任务
1。1了解黑石顶植被分布情况和华南地区森林的基本结构,认识部分北回归线植物及
其生境,充分理解植物的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
1。2通过野外实习巩固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1。3激发学习生物科学、探究大自然的热情,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和老师同学之间的
交流,提高对植物学的兴趣。
2、实习步骤与内容
2。1黑石顶简介
黑石顶自然保护区位于封开县东南部七星镇内,东经 111°52’,北纬 23°31’,北
回归线穿越腹地。海拔 927。0m,地形复杂,森林茂密。木兰科、金缕梅科、壳斗科、樟
科、山茶科为 5个典型科,在黑石顶分布广泛,这几个科组成优势群落,在森林中形成高
大乔木。
2。2实习内容
7月5日上午从珠海出发,下午到达黑石顶,晚上老师对本次实习的目的、内容和注
意事项作了简要的介绍。
7月6日上午在 xx 老师和唐恬老师的带领下沿公路认种并采集标本 108 种,下午和晚
上进行复习。
7月7日上午在老师的带领下沿某一进山路线认种并采集标本 114 种,下午和晚上进
行复习。
7月8日上午在唐老师的带领下沿另一进山路线认种并采集标本 39 种,同 采集 制时 压
标本,下午和晚上进行复习。
7月9日上午对这几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复习,下午学习压制标本的方法以及进
行认种考试。
7月10 日白天攀登黑石顶,沿线观察热带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晚上开总结大会。
7月11 日与第二批到达的同学完成交接,乘车返回珠海。
3、实习心得与体会
这次在黑石顶的实习使我获益良多。ZUI 直接的学习成果就是对两百多种植物的特征
以及所属科、种的认识。像认识朋友一样认识每一种植物,即使一个人走在山野里也满目
都是老相识,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到现在,我还记得有着苹果香味的阿丁枫,有着漂亮
的蓝紫色果实的山菅兰,有圆圆腺窝的黄樟,有风油精味道的光皮桦,长了瘤的福建莲座
……蕨,叶子被揉了之后会有蜡痕的甜茶椆以前还没有认真地去观察学习的时候,一棵树
就是一棵树,所有的叶子长得都差不多,所有的树皮都是一个样。而在这次的观察中,我
发现每一株植物的叶子都长得那么有性格,有些气味特殊,有些叶脉奇特,有些形状古
……怪,有些毛茸茸有些光溜溜 就连貌不惊人的树皮也分长条形剥落还是片状剥落等等。
黑石顶之行教会我用一个全新的视角去观察这个世界,发现生命的奇妙。我每每惊讶于植
物的独特形态和精巧构造而忘记了旅途的辛苦。之前老师跟我说过,这次实习更重要的是
激发大家对学习生物科学的热情。我想,两年过后我会忘记那些植物的名字,但是永远不
会忘记的,是对于生命和自然的那种着迷。
在认种学习的过程中,我自己也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
1、观察植物的顺序与要点:在认种初期,我对于观察和记忆植物的形态特征总是不
得要领。在请教过老师和同学之后我才知道,在观察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这株植物
的整体形态:木本还是草本?直立还是攀缘?然后我们再从叶形、叶缘、叶脉、气味、花和
果实等细节特征去观察鉴别。
2、理论联系实际:在复习的时候有时候因为标本残缺等原因,我试图根据参考书上
的一些描述来记住这种植物,觉得这些特征描述更准确更,ZUI 后却发现那些描述不仅枯
燥,在野外认种中还一点都不管用。而老师教给我们的识别方法又简单又实用,只要掌握
了,认种就会变得轻松很多。后来老师告诉我,书上介绍的特征适用于在实验室里更为准
确的分类鉴定工作,而野外认种的很多识别方法是分类工作者长期实践总结而来的,在野
外是 ZUI 实用有效的。比如甜茶椆的叶子揉过之后会有蜡痕,没有一本工具书上会教这种
方法,但这却是野外识别甜茶椆的重要途径。所以,光记住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按图索骥是要不得的,要到实践中去发现总结更为灵活有效的方法。
3、先科后种:在认种学习的过程中,我往往是由形态特征想到种名,然后再根据笔
记想到它的科名。但是通过与身边同学的对比,我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误区:我这样只是
记住了植物,而不是学习了植物。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先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确定了所属的
科,然后再确定对应的种,因为一般来说我们所掌握的识别方法其实并不能一步步地把植
物确定到种,但是通过对一些比较明显的形态特征的观察我们可以确定它们属于哪个科。
后来老师的讲解也证明了这一点。但由于我的理论课知识掌握得不够好,就连科的特征都
——没有完全记住,所以虽然明知错误但还是不得不用这种死记硬背的方法记住植物 于是
在后来的认种考试中我吃了很大的亏!我想,如果我一开始就是采用先科后种的方法学
习,我的收获一定会更多。
4、比较学习、集体学习、反复学习:虽然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但是对于
我这种初学者来说还是会很容易就把两种植物弄混。在这个时候,比较学习往往让我事半
功倍。仔细观察植物,列出易混植物的异同点,通过比较和反复记忆就可以准确地区别它
们了。而让我收获ZUI ——多的莫过于集体学习了 一群人围在一桌标本边上,比赛着、互
相帮助着、互相提醒着、笑着闹着,硬是把一袋袋的标本消化了。尤其是在考试前的一
晚,我们组的男生自发去采集新鲜标本回来供我们全组成员共同复习反复记忆,那晚一起
围在饭堂门前的方桌前流水线式的复习不仅给我们整个小组带来不错的平均成绩,还让我
们感到了集体的温暖。我觉得,集体学习气氛比较轻松活跃,学习效率比较高,个人独立
思考的时间相对少了但是从他人身上获得的东西多了。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集体学习在
同学之间普遍缺少多人面对面交流的大学有着重要意义。当然了,对于认种来说无论什么
学习方式都离不开反复学习,只有反复地去看、去摸、去闻,不断地消化记忆,才有可能
让数量如此庞大的种类烂熟于心。
在黑石顶实习期间,我获得了很多与老师们交流的机会,从而从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
东西。凡强老师是我 ZUI 熟悉的老师,一直喜欢他的风趣和友善,也一直很佩服他的专业
和认真。相信经过黑石顶实习的同学们都会惊叹:这人真神了!无论是经过百般蹂躏的叶
子还是光秃秃的枝条,他都能迅速准确地告诉你这来自什么植物。在黑石顶,凡老师是比
百度更强大的搜索引擎,以致后来我们一旦有待定种类就会说:拿去凡强一下!我曾经多
次请教他植物分类以及研究方面的一些问题,从中再次明白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他
告诉我们,当年他还是研究生的时候是如何先从标本上认识植物,再到野外去观察植物;
他现在还常常自己背一些植物的特征之类的,说即使现在他还没有亲眼见过某种植物,但
是只要对它有足够的了解,他以后一旦见到就可以知道这是什么;在黑石顶他也每天给自
……己布置任务,要比较哪些种类等等 他还年轻,我也许不能说从他身上学到学无止境这
样的话,但是他不断努力的精神真的让我很佩服。还有我们又帅气又亲切的xx 老师,智
取紫玉盘柯的事迹永存我们小组成员的心中!这段时间以来对学生们都很好,一起打篮球
一起吃饭聊天,完全没有架子。关于辛老师学术方面的事情我是听凡强老师说的,不过到
……现在都没搞懂就是了 希望以后会有机会参观老师的实验室,希望能和老师做很好的朋
友。而那个在我们去爬山的早上就悄悄离开的唐恬老师看起来就跟我们年纪差不多,平易
近人又好玩。这两位老师都是在自己的专业方面做得很优秀的人,但是对于相对比较陌生
的植物分类他们没有不懂装懂,在学生面前会很坦然地承认自己不会,并且愿意和我们一
起学习。我记得他们厚厚的笔记本上记满了笔记,还夹了叶子什么的,认真程度绝不逊色
于我们这些学生。石祥刚老师对于黑石顶的植物非常熟悉,每次去请教他问题都能得到详
又耐心的解答。细ZUI 遗憾的是廖老师有事离开了,跟他交流的机会比较少。我们很少能
获得那么多和老师们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而这次难得的机会让我见识到了做学问的人应该
有的品质。
黑石顶的日子是简单而快乐的,每天的生活忙碌而充实,与老师同学们面对面的交流
取代了天天呆在电脑面前的空虚无聊,规律的作息让我们拥有了久违的身心舒畅。我们晒
黑了过敏了累垮了还是会想念黑石顶的白粥,屋顶的星空,烟斗柯罗浮栲钓皮锥和福建青
冈。ZUI 难得的是这次实习增进了我们班的感情,比任何一次班级聚会都更为有效。特别
是在 ZUI 后一天的爬山过程中,一路艰险,幸亏同学们互帮互助,男生们发挥骑士精神女
生也体现了侠女精神,终于胜利登顶!黑石顶是我们友情和集体感呈指数型增长的见证。
不过我想,无论友情师生情等等在这次实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多么难能可贵的发展,它
——们始终是这次实习的副产品 珍贵的副产品。到 ZUI 后做总结的时候我们必须把眼光重
新聚焦到实习本身上来。人手不足带来的尴尬,时间紧迫带来的事与愿违,这些都是黑石
顶实习有待改进的地方。我就自己这段时间的观察提出以下问题与建议:
1、野外认种时讲解不足
人手不足导致某些组别在认种过程中所得知识不够准确,讲解不足,有些种类甚至说
完种名和科名之后就没有别的介绍。如果大家只是懵懵懂懂地做了笔记,又未能及时观察
到标本,不仅学习的效率会降低,学习的热情也会受到打击。人手不足这个问题实在不是
摘要:
展开>>
收起<<
植物学实习报告范文(精选3篇)植物学告范文篇实习报1 1、实习目的与任务 1。1了解黑石顶植被分布情况和华南地区森林的基本结构,认识部分北回归线植物及其生境,充分理解植物的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 1。2通过野外实习巩固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1。3激发学习生物科学、探究大自然的热情,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和老师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对植物学的兴趣。 2、实习步骤与内容 2。1黑石顶简介 黑石顶自然保护区位于封开县东南部七星镇内,东经111°52’,北纬23°31’,北回归线穿越腹地。海拔927。0m,地形复杂,森林茂密。木兰科、金缕梅科、壳斗科、樟科、山茶科为5个...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作者:文海小编1
分类:个人文档
价格:免费
属性:12 页
大小:53.94KB
格式:DOCX
时间:2024-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