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人员述职报告范文(汇总3篇)
VIP专免
3.0
2024-07-30
999+
44.93KB
7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量人 述 告范文 篇计 员 职报 1
光阴似箭,时光如梭。不知不觉中已经来到公司一个月了。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领
导和同事的悉心指导,认真讲解和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对计量这个岗位有了深刻的认
识,对工作流程、岗位技术有了足够的锻炼时间和基础的掌握。在此期间也及时处理了突
发事件。
一、在这段时间里我深刻的了结了打早尺的工作流程和方法。
1、打早尺首先要去收发班看每个罐区的油罐的出入库动态(具体看两个记录《油品
动态记录》和《交接班记录》),以了解哪些罐是需要打尺,哪些罐不需要打尺。看记录
同时注意各种油品扫线情况和时间。
2、上罐打尺、测温。及时的记录各项数据。然后下来通过每个罐的罐容表,来查询
相应高度下的对应体积,和静压力修正系数。通过化验给出的油品名称及密度来计算相应
罐内的油品重量。
3、通过计算出来的罐内剩余油量填写计量日报,然后报给储运统计。
4、用计量所算出的出油量与地磅做比较,如果没有大的差异则上报。
二、打尺是整个计量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1、要明确的是每个罐的容量和参照高度。以方便每次打尺的时候与参照高度做比
较。其中 B罐区是老罐区,计量口有两种:一种是半圆形的计量口;另一种是方形的计量
口。其中半圆形的计量口是老的计量口,B罐区中的 1#3#4#7#14#15#是老计量口。老计量
口和新计量口最大的区别在于老计量口有计量管,而新的计量口则没有。计量管就是一根
从计量口延伸到接近计量板的一条管道,防止尺锤摆动出计量板范围。但是计量管较细,
计量管内的油与计量管外的油不易流动,时间长了计量管容易被凝固的油脂堵住,无法测
量真实的罐内液位。而且在打尺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挂壁情况(尺与计量管壁粘连在一起)
不方便打尺,同时计量管上的油很容易流到尺上造成尺上刻度线读数模糊,对计量过程造
成不便。
在打老计量口的罐的时候首先要注意一定要在有计量卡口的地方放尺。这样能大大减
少挂壁的可能性。如果实在看不清楚,那么要把尺擦干净在计量口的中间轻轻的把尺放下
避免挂壁。
2、打尺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把尺放过,放尺放到参高附近时一定要轻放,在尺锤触底
的瞬间提起尺,收尺观察油页面的刻度,一定要平视。打尺打两次如果无差异则可记录数
据,如差异在 1mm 以内则记录小的数据,如差异在 1mm 以外则再次重复测量。在尺锤触底
时如果有粘稠感。并且高度明显大于参照高度则说明罐内油脚太多已经无法感觉到触底,
则取一个参照高度 xm 测得高度 ym 罐的参高为zm,则油的估计高度为z-(x-y)。
3、对于温度的测量。一般情况下把温度计放到油罐液面到底部 1/2 的地方然后把温
度计拉出来倒掉里面的油。重复两到三次然后把温度计放到油罐液面到底部 1/2 的地方等
待5~10 分钟拉出温度计不要倒掉油立即读数。读数时要平视温度计刻度线,并且读数要
快要准。如果需要细致测量首先要测量距罐底1.5 米地方的温度方法如上静置 10 分钟,
然后分别以同样方法测量油中部和距离页面 1.5 米地方的温度。
4、车间同步打尺是在精炼率异常的情况下车间与其他相关油罐同步打尺。因为在这
期间车间是运作的。油罐是动态的所以在这时候打尺一定要准确快速。只打一次记录数
据。作 复尺重新 算精 率以 。为计 炼 发现问题
5、进油前发车后、进油后发车前打尺。以上两种打尺是为了计算车间精炼率在发完
一个罐的以后要对油的底量进行测量。或者在进完油发车以前对车间产油量的测量。打这
种尺要注意打尺要准确,并且在打完尺以后要通知储运部已经打完尺,可以发油,或者进
油。
6、关于精炼率的计算:精炼率是24 小时内车间开车时产油量和领油量的比值,以统
计生产效率。其中领取的油量是领油罐和车间外罐 61#之和。而产出油则是前一天早晨
7:00~当天 7:00 之间产油量,与前一天的早尺、进油后发车前、当天的早尺和之前的相
关油罐的底量有关。如果精炼率异常则要进行复尺,重新计算精炼率。从而发现精炼率异
常的问题所在。
三、精炼车间分为:
精炼一线,600t/d,领 26 产25;精炼二线,400t/d,领 16 产15;(一线和二线为化
学精炼线)。物理精炼线,600t/d,领 26 产25(没有碱炼工序,主要加工精炼棕榈
油);分提线,600t/d(33 度分提 24 度),400t/d(24 度分提 18);冬化线等。不同生产
线开车会有不同的精炼率要注意开车通知等信息。
四、卸船相关。
我公司卸船有三条管线分别在:滚装码头、四公司、五洲国际。每条管线内存油量为
170t/条。以下为卸船流程:
1、首先要了解油船信息包括油品产地、大概数量、油品种类、入库罐号等信息。
2、根据罐号打铅封。卸船时要给出库阀门打铅封,然后把铅封号发给货代,货代再
联系商检。有底量打前尺,没底量打船后尺。
3、关注到港时间和开卸时间。
4、卸船时关注卸船速度和进度。开卸后要尽快要拿到穿上船上油品密度和提单数。
5、扫线前打尺,打尺出来的重量要加上管线内的油品重量。计算缠上密度下重量和
化验密度下重量做比较。如果损失 3/1000 以内则扫线。如果损失大于 3/1000 则报告领
导,再联系经营部与船务说明情况并处理。
6、扫线后打尺。待油面稳定后打尺。一般为第二天早尺和静置24 小时后打尺。打尺
要细致,读数要准确。
7、等待商检打尺。
以上为卸船流程。
检罐和验地磅,检罐是通过仪器来测量罐的容量以及每米每分米每厘米每毫米下的油
的体积。检罐后会得出罐容表,于计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般是老罐 4年,新罐 2年
一个周期进行检罐。
验地磅是在地磅上放上每 2t 为一单位的砝码,对地磅进行检验,看地磅的数与砝码
重量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则需要调整维修地磅,直至地磅数据准确。最后出具地磅证
书。地磅是否准确关系到买家与卖家的核心利益。
关于对于打尺工作的感受,在刚刚来到计量组的时候,初次打尺用了很长很长时间,
放尺的时候经常放过,打尺打的不是很准也很不稳定,在收尺的时候经常收几米手和手腕
就出现酸痛感,需要休息几十秒才能继续收尺,算下来打一个 20 米的罐大概需要 20 多分
钟,而且打几次出来的数据还不尽相同。通过一个月的反复练习和对各个方面的强化,在
放尺的时候能较稳定的控制尺的下放速度,准确的停在需要的位置。在测量过程中也更加
稳定,不再有放过的情况,在收尺到时候能一口气收完将近30 米的尺。打一尺最多用 56
分钟,很大程度上节约了时间。
在11 月11 日我进行了第一次打早尺,通过这次打早尺,我更加明确了工作流程,并
且知道了打尺时间的紧迫。可以说从收发班查出入库情况到上罐打尺,从回到办公室做
表,到通知其他部门看表,真是没有一丝的`喘息时间。要在早晨短短的2个小时之内完
成如此大的工作量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必 充分的利用 才能完成好自己的工作。须时间
思想认识
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对计量这个岗位的认识有了比较大的变化,也有很多自己的感
想。在这期间有了不少思想上的转变。从刚刚毕业的只懂理论知识不懂社会实践的学生,
正在转变成一个注重实践,稳定工作的实习工作人员。刚刚进入公司的时候,怀着满腔热
情,希望早日能够闯出一番事业。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慢慢的才认识到人的发展是要一步
一个脚印的,稳稳当当的进步才能够有真正的进步。
一开始我面对打尺这项对于计量员最基本的技能的时候心里感觉那很简单,是相对物
理一些的东西,与在学校中学习的到的一些相对超前的知识不太对应。比如为什么要用人
工打尺,而不用雷达液位计,差压液位计等。后来通过标定A罐区雷达才深刻的了解到打
尺是测量的液位的实际高度,而雷达则是测量的空高。在储油罐进完油受到包括压力、温
度、材料等因素影响的时候储油罐的参高会改变。而这个时候雷达和人工打尺的数据就存
在一定量偏差。这样才让我认识到了人工打尺的真正意义。
通过一个多月的工作和学习,我更加懂得了人与人的沟通,人与部门的沟通,部门与
部门的沟通,都是需要技巧的,公司就像是很多联系的齿轮,有一个齿轮卡住不动了,那
么其他齿轮也很难运动。
经过这一个月的学习对于我来说是受益匪浅。不仅仅学会了岗位知识,熟练了岗位技
能。最重要的是在我人生的第一份工作中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
会继续的努力并且一丝不苟的工作。出色的完成领导所交付的任务不负与领导和同事们的
期望。
摘要:
展开>>
收起<<
量人述告范文篇计员职报1 光阴似箭,时光如梭。不知不觉中已经来到公司一个月了。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领导和同事的悉心指导,认真讲解和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对计量这个岗位有了深刻的认识,对工作流程、岗位技术有了足够的锻炼时间和基础的掌握。在此期间也及时处理了突发事件。一、在这段时间里我深刻的了结了打早尺的工作流程和方法。 1、打早尺首先要去收发班看每个罐区的油罐的出入库动态(具体看两个记录《油品动态记录》和《交接班记录》),以了解哪些罐是需要打尺,哪些罐不需要打尺。看记录同时注意各种油品扫线情况和时间。 2、上罐打尺、测温。及时的记录各项数据。然后下来通过每个罐的罐容表,来查询相应高度下的对应...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