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验报告[范例](通用28篇)

VIP免费
3.0 2025-08-13 999+ 74.02KB 67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科学实验报告[范例](通用 28 篇)
科学实验报告[范例] 篇 1
实验内容:阳光下的影子
实验地点:室外
实验目的: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实验器材:木板、白纸、橡皮泥、木棒
实验步骤:
1、做一个简易的日影观测仪。
2、每隔十分钟,量铅笔影子的长度,在白纸上做下记录。
实验现象: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
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
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
长。
实验结论: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
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
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
长。
1
实验效果:好!
实验人:
实验人实验时间:xx 年 xx 月 xx 日
仪器管理员签字:
科学实验报告[范例] 篇 2
一、[教材分析]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湘教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声
音》单元第二课的内容。本课在本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学
生通过第一课《听听声音》的学习,学生知道了我们周围充满着
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但
不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本课在第一课的基础上来研究、探
索“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为后面《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控
制声音》等课的探究活动作好充分的知识准备。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由两个活动“观察发声的物
体”和“自制小乐器”两部分组成。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研究时
就要比较一下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让学生从中探
究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这两个活动是发展学生关于“声音的产
生”的科学概念的一系列有结构的探究活动,目的不仅是探究声
音产生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和描述发声体的
状态,在大量的科学事实的观察和描述的基础上建构“声音是由
于物体振动产生的”科学概念。
二、[学生分析]
2
在进行本课学习前,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这个问题肯定有自己的想法,因为学生通过自身的生活经验、不
同的信息渠道获得了一些声音的知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是
由外力的作用,但这不是主要原因,有外力不一定能产生声音
(如拉橡皮筋就不能发出声音),更主要的`是物体必须发生振
动。通过课前了,我们发现多数子们为是物体
碰撞摩擦等原因产生了声音,这是们对声音的最初认
识。这些学生的识和理仅仅停留在声音是由等外
力作用下产生的,而并未真正物体本身的变化,振动。对
物体振动产生了声音这个概念,即使有学生出声音是由物体振
动产生的,实们的识也是很模糊的。在探究声音产生的
观察实验中,学生关往往是动作的本身,而不是发声物体的
变化,特是物体摩擦也能听声音,学生很难看到物体是
发生了振动,因此很难进行科学的概象。
、[设计理念]
通过对以上的分析与思考,我们为本课的教学应尊重学生
有知识和经验,在学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展观察实验活
动,引导学生从相同现象的观察中进行象和概,实现识上
跨越。为设计安排这么循序渐进的活动:利用
有经验使物体发声,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②观察、收集发声
物体的变化特点,获得“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的感性认
;③通过更物体,用实与反进一步证明“声音是
由振动产生的”的。
3

标签: #实验报告

摘要:

科学实验报告[范例](通用28篇)科学实验报告[范例]篇1实验内容:阳光下的影子实验地点:室外实验目的: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实验器材:木板、白纸、橡皮泥、木棒实验步骤:1、做一个简易的日影观测仪。2、每隔十分钟,量铅笔影子的长度,在白纸上做下记录。实验现象: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实验结论: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1实验效果:好!实验人:实验人实验时间:xx年xx月xx日仪器管理员签字:科学实验报告[范例]篇2一、[教材分析]《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湘教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声音》单元第二课的内容。本课在本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通过第一课《听听声音》的学习,学生知道了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但不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本课在第一课的基础上来研究、探索“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为后面《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控制声音》等课的探究活动作好充分的知识准备。《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由两个活动“观察发声的物体”和“自制小乐器”两部分组成。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研究时就要比较一下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让学生从中探究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这两个活动是发展学生关于“声音的产生”的科学概念的一系列有结构的探究活动,目的不仅是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和描述发声体的状态,在大量的科学事实的观察和描述的基础上建构“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科学概念。二、[学生分析]2在进行本课学习前,作为四年级...

展开>> 收起<<
科学实验报告[范例](通用28篇).docx

共67页,预览3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67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