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晴川阁的导游词(通用15篇)

湖北晴川阁的导游词(通用15篇)湖北晴川阁的导游词篇1禹稷行宫(禹王宫),本名大禹庙,是武汉地区现存不多的具有代表性的清代木构建筑。由司农少卿张体仁于南宋绍兴年间创建,后成为武汉历代祭祀大禹之地。元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重修,明天启年间(公元1621—1627年)改大禹庙为“禹稷行宫”,在原祭祀大禹的基础上,又加祀后稷、伯益、八元、八恺等先贤。现存建筑为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修建,1984年按“保持现状,恢复原状”的词进行修缮。修缮一新的禹稷行宫占地面积为380平方米,由大殿、前殿、左右廊庑、天井等构成院落式建筑。正立面为砖体牌楼式(四柱三楼三门)面墙,其他三面为青砖半砌风墙。大殿为硬山顶式厅堂,正立面前檐用如意半拱装饰并承托出檐,正脊两端升山较大,但屋面无折水。天井两厢如廊式,均为单坡屋面。行宫屋面盖青小瓦,檐头屋脊装饰沟头、滴水、脊吻、坐兽等。铁门关,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魏相争,设关于此。”从三国时期到唐初的数百晴川阁年间,铁门关一直是武汉重要的军事要塞,曾历经多次攻守激战。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汉阳建砖城后,铁门关军事作用日渐削弱,成为文化、经贸交流的一条重要通道。明代末年,铁门关被毁,仅剩土基墙座,清初在残存的土基上建关帝庙,民国初年因战乱,铁门关遗迹连同庙宇一起1成为废墟。1990年12月,铁门关复建。复建后的铁门关,占地面积为800平方米,通高为26米。关体墙面由红沙石砌成,城墙内部结构为钢筋水泥,关上城楼翘戗飞檐,翼角升腾,表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格。湖北晴川阁的导游词篇2各位早上好,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美丽的江城——武汉。我是____,是大家这次行程武汉段的导游,今天非常高兴有机会陪同各位一起游览。各位如果有什么问题,请随便提出,我将尽我所知为各位解答。希望大家今天可以在武汉玩愉快并对我们的服务感到满意。因为大家初到武汉,对武汉这个城市一定充满了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