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保护文化遗产建议书(实用16篇)
免费
学生保 文化 建 篇护 遗产 议书 1
文物古迹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文化遗存,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用实物
书写的历史,是刻划一个民族岁月的书,在它的身上记载着许多历史故事。我国有一句老
“ ”话 见了故物,如见故人 。文物古迹,不仅反映民族性格与民族精神,同样也是一个国
家、民族继承、发展、创造先进文化之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见证,
反映了历史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通过对文物古迹的研究探索,我们可以窥
见人类自诞生以来的生活面貌。文物是人类在历史上创造的,是人类过去生活的反映,具
有不可再生、不可循环的特点,一旦消失就可能永远不能再现。因此,对文物古迹实施保
护意义极其重大。
1 文物古迹保护的必要性
文物古迹是特殊的文物,其特殊性体现在:整体而言,文物古迹作为文物的一种,是
不可以人为移动的。如果移动了, 其价值必然受到巨大贬损甚至丧失原有价值。因此,
《文物保护法》 在制定条文规范诸如古遗址、古城址、古窑址、古地道、古墓葬、古建
“ ” “筑群、石窟寺等文物古迹的时候,使用了 不可移动文物 的概念,并规定: 古文化遗
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
文物,根据它们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可以分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
”文物保单位,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从过去单纯追求物质生活
向寻求精神享受转变,不少人开始追求寻根问底,从历史文化古迹中,从民族民间文化、
宗教文化和神奇的大自然中吸取教益,陶冶性情,抒发情怀。因而旅游业有了更大的发展
空间和更高的综合效益,并成为各地经济最具潜力的新的增长点和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柱产
业。然而,在当前经济飞速发展时期,有些地方的个别单位、个人,为了自身的经济利
益,不能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文物古迹之间的关系,在国家级、省级、县级重点文物
保护区内大兴土木工程,或兴建商店、摊点,或兴建餐厅、旅店,对这些单位和个人来
讲,是得到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其结果严重违反了《文物保护法》,破坏了文物保护景
点的环境风貌,打破了其整体的完美性;有些地方以开发旅游资源的名义违章违规修建堂
馆等,与当地政府的大量干涉不无关系,有的政府不能正确处理发展旅游业与文物古迹保
“护之间的关系,片面的认为, 保护是为了利用,只有利用好了,赚了钱,才能做到有效
” “保护 , 改革开放,核心是发展经济,在建设中的一些破坏是难以避免的,保护是次要
”的 。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演化成了破坏性的建设行为。这种情况愈演愈烈。因此,加强
对文物古迹的合理保护,加大对文物古迹知识的宣传工作就显得及其迫切和重要。
2 在保护好的前提下合理利用
文物古迹首先是文物,一切历史、科学和旅游价值都依托于文物本身,失去或破坏了
文物本身,所有的价值也就不复存在。所以,我们应该而且必须永远把保护放在首位。但
是,如果说保护就是纯粹意义上的保护,就是为了保护而保护,则失去了保护的意义。任
何奇珍异宝,一旦束之高阁,外人难睹其貌,也就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试想,假如将一
些文物古迹圈禁起来,将一些著名的文物如三星堆两坑文物出土后就藏于库房,仅供专家
学者研究,那么,今天世人恐怕绝大部分不知其为何物。而正是这些文物古迹的建成开放
和各类出土文物的频繁出展,才使各文物古迹名扬四海,文物古迹的保护才愈来愈受到各
方的关注和重视。所以,在加强保护的基础和前提下,应该对文物本体进行充分展示,以
彰显其文化特质,发挥其社会教育功能。
新世纪以来,文物保护工作者要抓住机遇,立足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按照文物遗址
保护规划的要求,科学、系统地实施大遗址保护展示工程,通过展示重要遗迹、整治遗址
环境,使文物遗址成为遗迹景点众多、环境优美宜人、有机相融的大遗址景区,成为彰显
古代文明、弘扬传统文化的中国乃至整个亚洲地区最具吸引力的人文景观。所以,要加强
重要文物遗迹的保护,实现文物保护与利用的双赢。
文物古迹是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保护文物古迹对于我国旅游事业具有举足轻重的意
义。探古求知是广大旅游者的共同心理,人们希望对自己的民族、国家乃至全人类的历史
有所了解,对自己民族、祖国乃至全人类博大精深的文化有所体会。达到这一目的的途径
不外乎两条:一是,学习书本知识; 二是,观览文物古迹。作为人类文化载体、 反映人类
发展历程的文物古迹给人以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受,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此外,文物中
大量的人类各发展阶段的绝世之作,能满足人们的好奇心。由于文物能满足人们探古、探
奇、求知的需求,因而成为旅游资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有着 5000 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史,文物古迹比比皆
“ ”是,如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的秦兵马俑、世界上古今体量最大的封土陵墓秦始皇陵,
“ ”世界上保存最大、最完整的皇宫北京故宫,有 东方艺术明珠 之称的敦煌莫高窟等。文物
丰富、文化古老的特点,决定了我国要重点开发以历史文化为主体的旅游资源,旅游产品
始终以观光型文化旅游为主。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是旅游业的灵魂,中国旅游业的特色在
很大程度上即体现于东方特色的文物古迹,国际游客到中国来旅游,主要还是出于对中国
东方文化体系的一种神秘感。
因此,较之其他国家来说,文物对于我国旅游事业,更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我们应
充分利用文物优势,以文物古迹为主题,开发系列产品,着重发展文物古迹旅游,以推动
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
发掘历史文化内涵,提高旅游景区品位。文物古迹、风景名胜都有它本身的价值,也
有其历史渊源和传说,各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景区景点中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形成特色和
“ ”吸引游客的关键所在。只有打造出旅游 品牌才能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人来观赏旅游。忽
视历史文化、民族民间和神奇大自然自身所蕴含的科学文化的发展和整理提炼,名景名点
就会缺乏文化主导和精神支柱,失去持续发展活力。所以,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掘历史
文化、文物内涵,发掘其中的史迹、人物、政事、神话,用历史名人、名事、名诗、名篇
来包装旅游业中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增强旅游业的吸引力,提高旅游业的生命力。旅
游部门培养一大批既是教师、教授,又是表演艺术家,又有渊博的知识的导游是十分重要
的。因为,先进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建立在丰厚的文化内涵之上的旅游业才能保持永久
的生命力和持续发展。
发展旅游业,一定要搞好整体的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创出自己的特色,而且把旅游
资源的保护放在重要位置。把规划搞好了,合理、科学地安排好、保护、建设好各种吃、
游、娱乐、购物等基础设施建设,一定会对许多国内外旅游者观光开阔眼界产生极强的吸
引力。这样,文物古迹的保护与旅游事业的发展就可以做到两全其美、相互促进。
学生保 文化 建 篇护 遗产 议书 2
20xx 年4月14 日,xx 县发生了 7.1 级大地震,给众多重点保护文物造成了极为严重
的破坏,尤其是寺庙等不可移动的文物,几乎100%受损,xx 县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0 处。在地震中,新寨嘛呢的佛塔、护法殿堂等附属建筑倒塌,
贝大日如来佛石窟寺和勒巴沟摩崖石刻、藏娘佛塔及桑周寺等损害严重,禅古寺近乎坍
塌,结古寺几成危房。嘎然寺、原江南县政府旧址、当旦石经墙等受损严重。
众多文物多与藏传佛教有关,如东仓家族收藏的《大藏经》距今1000 余年,被称为
藏族百科全书;新寨嘉那嘛呢堆由 25 “ ”亿多块嘛呢石堆积而成,堪称 世界第一大嘛呢堆,
之前曾多次申报世界遗产。鉴于此次玉树震区民族文物受损的严重性和抢救修复的难度,
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等单位联合发出如下倡议:
一、倡议海内外个人和团体积极提供支持,推进玉树灾区少数民族文物、文化遗产和
古建筑遗址的抢救性修缮和保护工作,尤其是寺庙文物区重建工作。
二、倡议在震后灾区积极进行民族文物知识的普及宣传,号召灾区人民积极参与保护
少数民族文物和文化遗产,无论何时何地,不盗窃、哄抢、私分、非法占有,凡发现文物
面临被毁、被盗危险的,要立即制止。
三、倡议集中专家队伍和科技力量,深入灾区进行民族文物的调查和抢救征集工作。
四、重建中,受灾地方政府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既要保护、延续、传承其历史文
物、文化遗产和古建筑遗址风貌,又要着眼于长远,进行高标准、高起点的科学规划。
学生保 文化 建 篇护 遗产 议书 3
近期,xx “ ”镇发起了以 保护文物,留住历史痕迹 为主题的文物普查活动,旨在通过活
动的开展,摸清现存的碑刻、石刻等历史遗迹,从而进行有效地保护、利用和管理。
是千年古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文物古迹众多,文化遗存丰富。历史的长河中曾
存在文庙、关帝庙、报恩寺等 20 余处祠堂庙宇,父子状元坊、龙门连跃坊等72 架牌坊,
然而岁月风雨的侵蚀,战乱的破坏,人为的毁坏,流传至今只留下清真寺还有零星的碑刻
石刻无奈地诉说着历史,见证着变迁,留下了历史的痕迹。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一梁一柱,一碑一刻,一砖一石,无不凝聚着先人的智慧,
留存着沉淀了千百年的历史文明,价值不可估量。然而由于众多的历史的的原因,文物多
散落民间或埋于地下,难于统计,更谈不上保护管理,再加上群众法律观念淡薄,意识不
到保护文物的意义和责任,以及文物贩子的介入,导致文物盗卖、毁坏现象时有发生,让
人心痛。
在这种情况下,xx 镇党委政府深深地感觉到保护文物对于发掘千年古城的意义和责
任,深深地意识到只有保护好文物,才能丰厚文化的底蕴,才能留住文化的根基,千年古
城才不枉为口谈,旅游开发才有落脚之地,起航之点。
整个文物普查活动,由镇宣传室牵头,共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调查了解阶
段。组织镇上有业务专长,责任心强,热爱该项活动的人员,深入村居走访座谈,调查了
解,摸清底子。目前第一阶段已基本结束,共发现整理碑刻石刻 40 余件。第二阶段,全
摘要:
展开>>
收起<<
学生保文化建篇护遗产议书1 文物古迹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文化遗存,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用实物书写的历史,是刻划一个民族岁月的书,在它的身上记载着许多历史故事。我国有一句老“”话见了故物,如见故人。文物古迹,不仅反映民族性格与民族精神,同样也是一个国家、民族继承、发展、创造先进文化之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见证,反映了历史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通过对文物古迹的研究探索,我们可以窥见人类自诞生以来的生活面貌。文物是人类在历史上创造的,是人类过去生活的反映,具有不可再生、不可循环的特点,一旦消失就可能永远不能再现。因此,对文物古迹实施保护意义极其重大。 1文物古...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作者:Jazy
分类:实用范文
价格:免费
属性:11 页
大小:47.54KB
格式:DOCX
时间:2024-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