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读后感(精选10篇)

VIP专免
3.0 littered 2025-04-11 999+ 48.26KB 15 页 9贝壳 海报
侵权投诉
《大学》读后感(精选 10 篇)
《大学》读后感 篇 1
《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
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曾子在此引用上古之圣人之经典,开始阐述仁学的要义皆来
自上古时期的传承,通过孔子刨根问底显示了仁学的本质来源于
人之心性,一切神祇之性皆来源于本性既德性,剥离怪力乱神,
去除无谓的精神崇拜,回归自然,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彻底的回
归,回归无神轮,一切人皆可圣,圣不在什么地方,心性就是圣
地。由此可见,无论佛教宣说无神论却再次沦入神祇崇拜,其他
所有宗教都没离开有神崇拜。这是我们华夏文明最璀璨的源起。
《尚书。周书》中德《康诰》乃周公封康叔于殷地之时所作
的训辞。意为你要克制自我之私欲而昭示仁德之性,慎用刑法,
善待孤寡老人等等弱者,才不会如同三监一样为了自己而使社会
动荡。能够执守和实现内在心性之德于自己和天下,也只有这样
实行圣贤之道于时时刻刻和事事物物中。
《尚书。商书》中《大甲》中说到伊尹放太甲这个事件中来
说明“先王顾諟天之明命”的根本性。太甲上位三年而刚愎自
用,一味享乐而朝政昏乱,被伊尹放于铜宫而反省,终于明白天
子与百姓无别,明白心性只要而重新国泰民安。告诉大家不管是
谁皆应尊重内在心性之本,方本国顾諟天下之命。
1
《尚书。虞书》至《帝典》阐述上古禪让之礼。“克明峻
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也
就是说通过天子内在命中高深光明的德性来普照九族百
姓,以至于和睦相处风俗,才使社会于文明,以至于
天下太平。可见华夏文明上下通,偏颇,这就是我们国家
的社会本质以和为上。
通过《尚书》三篇的经典引用,明明德之明是自觉、
发、主、自由地显仁义心性,是超越的和先的。如孔子
所说“欲仁,仁至也”。临济一样以人为本,心性
自明,可见佛教传入中国,融合思想和道家本善才有了禪
,于是禪宗才是真正佛之心,完全超越原来的佛教
框架
读书明在于彻心性,大学之深邃在于此。
《大学》读后感 篇 2
:“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于仁;
为人;为人子,;为人;与国人
:“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
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
兮!”“如切如”者,道学也。“如”者,自
也。“瑟兮僴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
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德至善,民之不能也。《
2
:“於戏王不忘!子贤其贤而亲其亲,人乐其乐而
,此以没也。
第四章读起来太,开始很多字都不认识更文说
。文中次引用《经》是让人理解其意,如
有《经》底,再不看注释或翻译都不道说的是什么意
了。就算知道《经》中这几话,如不能把前面几结合
起来读也不能明白这章说的是什么意
段关键在于一个“,这个“不是停止而是
者到哪里的意接着第二段用类的方式解释”的
意义,如“为人君、为人臣、为人子”如等。必须
结合开篇“于至善”四字进理解有这样才能明了本
章的意就是告诉明德要“于至善”的意于至善不是
某点而是不追求直至最高境界就是至善,者说至善才是
高层次。
本章段指出明德的过要不琢磨物才能致知
也是告诉后人要明德穷理,不断琢磨才能不
,于是才能逐步提高对“德”的认识
大学乃大人之学,学学“事”,大学明“”,“明
德”后“明明德”。么明德?格、琢磨,再琢磨
有如此。朱熹曾说大学的学方法有,一是自学
交流。自学中不研究交流相互借鉴才能不提高
“德”的认识理解,这样才能于至善。
3

标签: #读后感

摘要:

《大学》读后感(精选10篇)《大学》读后感篇1《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曾子在此引用上古之圣人之经典,开始阐述仁学的要义皆来自上古时期的传承,通过孔子刨根问底显示了仁学的本质来源于人之心性,一切神祇之性皆来源于本性既德性,剥离怪力乱神,去除无谓的精神崇拜,回归自然,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彻底的回归,回归无神轮,一切人皆可圣,圣不在什么地方,心性就是圣地。由此可见,无论佛教宣说无神论却再次沦入神祇崇拜,其他所有宗教都没离开有神崇拜。这是我们华夏文明最璀璨的源起。《尚书。周书》中德《康诰》乃周公封康叔于殷地之时所作的训辞。意为你要克制自我之私欲而昭示仁德之性,慎用刑法,善待孤寡老人等等弱者,才不会如同三监一样为了自己而使社会动荡。能够执守和实现内在心性之德于自己和天下,也只有这样实行圣贤之道于时时刻刻和事事物物中。《尚书。商书》中《大甲》中说到伊尹放太甲这个事件中来说明“先王顾諟天之明命”的根本性。太甲上位三年而刚愎自用,一味享乐而朝政昏乱,被伊尹放于铜宫而反省,终于明白天子与百姓无别,明白心性只要而重新国泰民安。告诉大家不管是谁皆应尊重内在心性之本,方本国顾諟天下之命。1《尚书。虞书》至《帝典》阐述上古禪让之礼。“克明峻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也就是说通过天子内在生命中高深光明的德性来普照和谐九族百姓,以至于和睦相处,风俗归厚,才使社会处于文明,以至于普天下太平。可见华夏文明上下贯通,从不偏颇,这就是我们国家的社会本质以和谐为上。通过对《尚书》三篇的经典引用,明明德之明是自觉、自发、自主、自由地彰显仁义心性,是超越的和先验的。正如孔子所说“吾欲仁,斯仁至也”。禅宗临济大师一样以人为本,心性自明,可见佛教传入中国,融合了儒家思想和道家本善才有了禪总本真,于是禪宗才是真正的汉佛之核心,完全超越原...

展开>> 收起<<
《大学》读后感(精选10篇).docx

共15页,预览3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作者:littere... 分类:个人文档 价格:9贝壳 属性:15 页 大小:48.26KB 格式:DOCX 时间:2025-04-11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15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