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学习体会(精选7篇)
![](/assets/c5106e1f/images/icon/s-docx.png)
免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学习体会(精选 7篇)
水青山就是金山 山学 体会 篇绿 银 习 1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
“国梦的重要内容。总书记指出: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
”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要按照绿色发展理念,树立大局观、长远
观、整体观,坚持保护优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努力开创社
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1.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生
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
谐为目标,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自然界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
础和前提,人类则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目的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人类归根到底
是自然的一部分,在开发自然、利用自然中,人类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人类的行为方式
必须符合自然规律。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对自然界不能只讲索取不讲
投入、只讲利用不讲建设。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古今中外,这方面的事例很多。恩格斯在《自然
“辩证法》一书中写道, 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
”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 。对
“此,他深刻指出: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
”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在我国,现在植被稀少的黄土高原、渭河流域、太行山
脉也曾是森林遍布、山清水秀,地宜耕植、水草便畜。由于毁林开荒、滥砍乱伐,这些地
方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蔓延,湮没了盛极一时的丝绸之路。楼兰古
城因屯垦开荒、盲目灌溉,导致孔雀河改道而衰落。这些深刻教训,一定要认真吸取。
“ ”中华文明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孔子说: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吕氏春秋》
“中说: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这些关于
“ ” “对自然要取之以时、取之有度的思想,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 天人合一 、 道
” “ ” “法自然 的哲理思想, 劝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望母归 的经典诗句, 一粥一饭,当思
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的治家格言,都蕴含着质朴睿智的自然观,至今仍给
人以深刻警示和启迪。中华传统文明的滋养,为当代中国开启了尊重自然、面向未来的智
慧之门。
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上世纪 80 年代初,我们就把保护环境作为基本
国策。进入新世纪,又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经过 30 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建
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明显的短板。各类环境污染呈
高发态势,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
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等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在群众
“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环境问题日益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老百姓过去 盼温
”“”饱,现在 盼环保 ;“”“”过去求生存 ,现在 求生态 。
“保护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总书记指出: 环境就是
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
”对待生态环境,把不损害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底线。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
失之难存。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必须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
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
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大力度,攻坚克难,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把节约
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
径,把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作为基本动力,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把重点突破和
整体推进作为工作方式,切实把工作抓紧抓好,使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让人
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2.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 ‘ ’总书记指出: 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的实现,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
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切实把绿色发展理
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推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
家富强、中国美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快速发展起来。在这个过程
中,我们强调可持续发展,重视加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工作。但也有一些地方、一些领
域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以无节制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
经济发展,导致能源资源、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比如,能源资源约束强化,石油等
重要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快速上升;耕地逼近 18 亿亩红线,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原退化
情况严重;一些地区由于盲目开发、过度开发、无序开发,已经接近或超过资源环境承载
能力的极限;全国一些地区持续遭遇雾霾袭击,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
污染呈高发态势;等等。这种状况不改变,能源资源将难以支撑、生态环境将不堪重负,
反过来必然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影响,我国发展的空间和后劲将越来越小。总书记
“指出: 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
”来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 ”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一些发达国家,都走过 先污染后治理 的老路,在发展过程中把
生态环境破坏了,搞了一堆没有价值甚至是破坏性的东西。再补回去,成本比当初创造的
“ ”财富还要多。上世纪发生在西方国家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如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伦敦烟雾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等,对生态环境和公众生活造成巨大影响。有些国家和地
区,像重金属污染区,水被污染了,土壤被污染了,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西方传统工业
化的迅猛发展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付出了十分沉重的生态环境代价,教训极为
深刻。
“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建设现代化国家,走欧美 先污染后治理 的老路行不通,
而应探索走出一条环境保护新路。能源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力不强,已成为我国
的一个基本国情。发达国家一两百年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 30 多年来的快速发展中集
中显现,呈现明显的结构型、压缩型、复合型特点,老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
题接踵而至。走老路,去无节制消耗资源,去不计代价污染环境,难以为继!要正确处理
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决不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要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
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新发展道路,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
点,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
“ ”展的 绿色银行 。
3.以系统工程思路抓生态建设
大自然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系统。比如,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
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如果种树的
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
破坏。总书记强调,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作为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要
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抓好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任务的落实,切实把能源资源保障好,把环
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牢固树立生态红线观念。生态红线,就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这个红线不
能突破,一旦突破必将危及生态安全、人民生产生活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我国的生态环境
问题已经到了很严重的程度,非采取最严厉的措施不可,不然不仅生态环境恶化的总态势
很难从根本上得到扭转,而且我们设想的其他生态环境发展目标也难以实现。总书记强
“ ”调: 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 要设定并
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将各类开发活动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
能力之内。对于生态保护红线,全党全国要一体遵行,决不能逾越,确保生态功能不降
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
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统筹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生态环境保
护,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
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以主
“ ”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 多规合一 。加快完善主体功能区政策体
系,实行差异化绩效考核,推动各地区依据主体功能区定位发展,严格实施环境功能区
划,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推进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保障国家和区域生
态安全,提高生态服务功能。要坚持陆海统筹,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
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扎实推进海洋强国建设。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来自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建
设生态文明必须从资源使用这个源头抓起,把节约资源作为根本之策。树立节约集约循环
利用的资源观,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
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大幅提高资源利用综合效益。推进能源消费革命,
全面推动能源节约,确保国家能源安全,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加
强水源地保护,推进水循环利用,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严守18 亿亩耕地保护红
线,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
摘要:
展开>>
收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学习体会(精选7篇)水青山就是金山山学体会篇绿银习1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按照绿色发展理念,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保护优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1.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生态文明...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作者:文海小编2
分类:心得体会
价格:免费
属性:7 页
大小:46.68KB
格式:DOCX
时间:2024-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