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通用25篇)

VIP专免
3.0
2024-07-10
999+
71.24KB
2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通用 25 篇)
学 《 》的心得体会 篇习 论语 1
——《论语》的交友观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挖掘,但有一点好像没有涉及到 如何处理一
个朋友群的关系。即,几个人彼此都是朋友,三五成群。这里面就不仅存在单纯的两两交
往的问题,还包含更复杂的一对多,多对多的问题。
说了这么多《论语》中的交友观,由于《论语》主要记载的是孔子的思想,我倒对孔
子的朋友产生了兴趣。我想孔子应该有很多朋友。单就《论语》来看,我却只找到两处。
“ ‘ ’一处是 原壤夷俟。子曰: 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以杖叩其胫。
‘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 益者与?’ ‘子曰: 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
’” “ ‘ ’ ”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另一处就是上面提到过的 朋友死,无所归,曰: 于我殡 。 后
“ ” “ ”者不知从何考证,前者看来只是孔子所 和 之人,并非所 同 之人。孔子有没有纯乎价值
“ ”认同的 知己 呢?“仅看《论语》,似乎没有。子曰: 莫我知也夫!” “子贡曰: 何为其莫如
知子也?” “子曰: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宪问)退而求其次,
孔子的学生中有没有人能充当这一角色呢?有时,师生关系也可到达一种朋友关系。我不
由自主地注意到了颜回和曾参。
从前,我之所以读一本书是因为它来到了我的手边,而书的主人又有耐心等待我一口
气或分几天读完它。后来,知道了有公共图书馆这等读书的好地方,我也懒得去翻书目卡
片,只是在开放阅览室书架上随手抓一本我能读得进去的书。再后来,通过网络,也约略
知道近来新出的哪几本书是值得一读的,可我也往往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偶尔在浏览的
网页上碰到一两本好书也都是大概的翻翻,很少有时间和心情静下心来看,相逢或相违全
凭运气。所以,我读《论语》也只是因为选了《中西经典选读》这门课,于是从图书馆借
了这本书。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像 父母在,不远游。君子坦荡
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
……”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
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
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
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
“ ”子的直言不讳: 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
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
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 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
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学 《 》的心得体会 篇习 论语 2
《论语》是我国儒家思想的前年经典绝学,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中
大多是孔子回答弟子们的提问后所做的记录;有一部分是回答诸侯国君、卿大夫和各方人
士的问题;还有一部分没有问题,只是记录孔子的一些言论。因此,《论语》中记载的言
论涉及方方面面,充分反映了儒家思想的精髓,其中的很多思想至今对我们的言行都有很
好的指导意义。
“ ”例如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中,孔子告诉我们如何正确对待已经学过的
知识;“ ”在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中,我们知道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茫然无所
知,只空想而不读书就必然会产生疑惑等等。
然而,如果我们仔细阅读《论语》,除了那些我们都很熟悉的千古名句之外,我们还
会找到一些能够反映时代背景的语句。
“ ”例如: 自行束修以上,我未尝无诲焉。 它的意思是:学生主动带一束肉干来见我,
我是不会不教他的。我认为,当今社会的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尊敬老师,老师爱护学生,
这些都不需要物质来衡量的,而在孔子生活的那个年代,学生要送礼才可以得到老师的赐
教,这足以反映出当时封建社会的腐朽。
“再如: 朝,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誾誾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
”也。 意思是说,孔子上朝的时候,与下大夫说话,侃侃而谈,从容不迫;与上大夫说话,
态度和悦;君子在 , 局促不安。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和不同等 的人 度明场时 说话 级 说话态
显不同,他的做法与当今以人为本、和谐社会是不相符的,充分说明孔子所处时代是一个
等级分明的时代。
“ ”此外,从 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意思是说朋友送的礼物如果只有车
马,没有祭肉,孔子也不会行拜礼)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当时的人们很重视祭祀
祖先,即使别人送再多的东西,如果没有祭肉,主人也不会高兴等。
当然,虽然在《论语》中,我们看到了一些带有明显时代色彩,透露出封建社会的腐
败气息的言论,但从整体上看,它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做人做事的原则、治家治国道理,使
我们受益匪浅。因此,它仍是一本好书,孔子也毫无疑问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思想家、教
育家之一。
学 《 》的心得体会 篇习 论语 3
孔子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在一定意义上说,他也是全人类历史上
“ ”一个伟大的教育家,被后人称为万世师表。孔子首创平民教育,继承、发展和传播了古
“ ”代文化,相传孔子 弟子三千,贤人七十 ,足见孔子对当时教育的贡献。孔子在一生的教
学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一套极有价值的教学理论,在许多方面反映了朴素的辩证法和唯物
主义观点。他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治学态度,以及所倡导的互敬互爱的师生关系,直
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学思结合,温故知新。孔子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在教育方面有很多精辟的言
“ ” “ ” “论,他主张有教无类和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从治学的角度看,他强调 学而不思则
”罔,思而不学则殆 ,认为一个人要增长知识,必须认真学习并进行思考;“他提倡温故而
” “知新 ,认为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旧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更深的新知识。特别是 学思结
” “ ”合和温故知新 已成为人们长期遵循的学习规律。新的课改确立了鲜明的课改理念的最
“ ”高宗旨,就是 以学生发展为本 。我们知道教师的一切都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
学生,要发展首要任务是学习,这其中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习文化知识,这就
“ ”离不开 学思结合;“ ”二是学习如何获得文化知识,这就离不开 温故知新 。只有这样,才
能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我个人认为今天课改新理念其实
是对《论语》中有价值的孔子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二)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孔子进行教学活动的特点,是能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
“发,针对智力的高下不同而因材施教,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
”也。 孔子培养弟子学习兴趣的方法,是通过日常生活中一些生动的事例,用形象思维的
“ ”方式去诱导,如用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喻指节操,教导学生要有忍苦耐劳、不屈不挠
的精神;“ ”用逝者如斯夫比喻时间一去不复返,意在勉励弟子们珍惜时间、发奋图强。这
“ ” “样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弟子们的称赞,颜回说: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我们通过 校本培
”训,已经确立了新的教育观。新的教育观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注重学生个性发
展。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提供个性化教育,让
“ ”全体学生都在原先水平上得到发展。这里提到的个性化教育是与 因材施教有着密切联系
的。新的教育观还要求教师要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要善待学生的错误,要用优
点融化学生的缺点。现在学生厌学辍学现象严重,部分学生存在灰心失望、悲观消极的心
“ ”态,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要 循循善诱 ,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燃起希望之火,
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我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心灵王国,都有一片自己的情感乐
“ ” “ ”园。所以,作为教师就要 因材施教 、 循循善诱 ,发现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强项,扶持
它,呵护它,使它成为学生的成长起点。
(三)“善于启发,触类旁通。孔子特别强调把握时机,进行启发式教育,实际上启
” “发一词就来自《论语》。他说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
”也。 只有对求知欲强却百思不得其解的人加以点拨,对竭力想要表达自己的看法却无从
表达的人加以引导,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孔子的这一论点是非常高明的,他要求学生积
极地思考问题,善于推论,闻一知二,举一反三。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在今天新课改
的过程中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知道科学在飞速发展,很多知识都会迅速被淘汰
而 得一 不 。因此,知 本身的 得已 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如何去 得知变 钱 值识获经获
识,如何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所以说,现代教学不仅是教给学生
“ ” “ ”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学知识。教师举一隅是教给学生知识,学生能 以三隅反 才算教
会学生学知识。要想教会学生学知识,使学生真正把知识学活,就得在举一反三上下功
夫,从而收到以一当十、触类旁通的效果。
(四)相互切磋,教学相长。孔子在教学法上提倡师生之间相互切磋、共同讨论,以收
到教学相长的效果。《论语·“学而》记载子贡听了孔子的教导后,领会了 如切如磋,如
”琢如磨的道理,孔子非常高兴。一部《论语》,实际上就是记载他们师生之间互相讨论
的问答情况。孔子的教学是民主的。他乐于接受来自学生的批评,对于不肯提意见的学生
反而要责怪。颜回是孔子最赞赏的弟子,但颜回对孔子的话句句顺从,从来不提意见。因
“ ”此,孔子责怪说:: 回也,非助我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意指颜回从来不向他提出不同
“ ”的意见,这就不能使师生之间收到教学相长的好处,所以说 颜回不是能帮助我的人 。可
见,孔子是开明、民主的教育家。今天,我们提倡师生互动,与孔子的教学相长是一脉相
承的。教师不仅教,也要在互动中学;学生不仅学,同时也要在互动中教。师生共同对自
己和对方的发展成长负责。我们大家都教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课,写
“的是孔子与四个学生的一次课堂活动。当年孔子在课堂操作上 以问题为主线,以活动为
”载体,以体验为收获,以情趣为动力,为我们今天的课改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只有师生
互动,才能让师生的创造精神在课堂上得到有效地发挥,课堂也才会有真正的欢乐时光。
摘要:
展开>>
收起<<
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通用25篇)学《》的心得体会篇习论语1 ——《论语》的交友观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挖掘,但有一点好像没有涉及到如何处理一个朋友群的关系。即,几个人彼此都是朋友,三五成群。这里面就不仅存在单纯的两两交往的问题,还包含更复杂的一对多,多对多的问题。 说了这么多《论语》中的交友观,由于《论语》主要记载的是孔子的思想,我倒对孔子的朋友产生了兴趣。我想孔子应该有很多朋友。单就《论语》来看,我却只找到两处。“‘’一处是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