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心得体会(通用19篇)

VIP专免
3.0
2024-07-10
999+
51.53KB
17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心得体会(通用 19 篇)
学 《未成年人保 法》心得体会 篇习 护 1
《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专门法律,它具体规定了未成
年人的指导思想、保护内容、保护原则,对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予以家庭保护、学校保
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方法和内容,以及各种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行为的法律责
任,是一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利的基本法。它的颁布和实施体现了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
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视和关怀,为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优化少年儿童成长环境提
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保护未成年人工作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第一、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此项原则的意义:就是国家、社会和家庭依法保护
未成年人的权益,防止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行为的发性,救济、回复已经被侵害的未成
年人权益。
第二、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人格在法律上指能够作为权利和义务主体的资格。
内容包括人的姓名、人身、荣誉和肖像等。人格尊严受到新生是公民做人的起码权利。宪
“ ”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新生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尤其重
要。不尊重人格尊严,就谈不上保护。
第三、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各项保护措施都要适应未成年人特殊的年龄、
生理、心理牲,才能有效。
第四、教育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简称教育原则。教育和保护是相辅相成的,因为,
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们;而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
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其辨别是非的能力,又能促使他
们加强自我保护,勇敢地同侵犯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做斗争,达到保护的目的。
我国的未成年人将来的素质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前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保护,
学校对此负有重大责任。学校教育是预防和矫治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要环节。
未成年人有一半时间在学校中度过,在学校环境中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受教育
权、人身权及其他合法权益提供必要的和有效的保护,对整个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起着举足
轻重的作用,因此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去自觉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法律、
法规。
学 《未成年人保 法》心得体会 篇习 护 2
最近,在学习完了《教师法》之后,我又认真学习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此谈谈
我的几点体会。
未成年人处于身心发育的特殊阶段,决定了其始终处于一种被抚养、被监护、被教
育、被保护的地位。在生活中,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常常受到监护人、教师及其他成年人
的侵犯,严重伤害了未成年人的人格和自尊心。如:在一些学校里,侵犯学生权利、伤害
学生自尊心的现象时有发生,或多或少存在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如有时罚站,有
时一个学生违纪全班同学挨批,优待尖子生,有时对后进生态度粗劣等.这些做法不仅违
背了有关法律的规定,严重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我们教师要全面准确地理解自
身的权利和义务,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的品德、智力、体质等方
面全面发展,杜绝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
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
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
的侵权侵害,应该让他们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
求助法律。依法维权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维护法律的尊严。所
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增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
护的能力,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则十分必要。
学校是对青少年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园地,但是,学校还必须更注重向青少年进行道
“德素质教育,既做学问也教做人,两者不可偏废。棍棒教育与言教身教的关系。棍棒底
”下出孝子 ,这是中国传统的教子经典。现在有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家长若用棒教,
大打出手,是侵犯人权,子女可以将你告上法庭。棒教行不通,还是言教身教靠得住。言
教就是像对待朋友一样,平等对待子女,通过交流思想,讲明道理,以理服人,不要居高
临下,施以压服。身教比言教更显效果。如果做家长的成天围着麻将转,而要求子女安心
写作业;夫妻若成天为鸡毛蒜皮吵嘴打仗,能让子女不受干扰吗?家长如虐待父母,对父母
不孝,却要子女敬重自己,只能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凡此种种不良的身教,都将影响子女
的道德素质培养。教师也是一样,教师若平时口出脏话,或衣衫不整、随意打骂学生,对
学生的一生都影响重大,不但对学生的认知产生了影响,更侵犯了学生的权利。
作为教师每一天都面对的是未成年人,因此解读《未成年人保护法》,对于我们教育
工作者来说,应该放在首位!对这部法律,我觉得还应该多读、多想才能认识得更深刻,
才能更好的指导我的教学和工作。
学 《未成年人保 法》心得体会 篇习 护 3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不仅关
系到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每一所学校,而且关系到整个民族的明天。教育最重要的
任务是培养具有全面文明素养的人。让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让孩子懂得
尊重和善待生命,懂得遵守规则和秩序,懂得对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这是家庭、学校、
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同时未成年人也是一个特殊群体,特殊之处即在于他们在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他们
从心理上正处于从无知到有知、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转变时期,心理上比较脆弱,更容易受
到外界的诱惑和外界的侵犯;另一方面,我们这个社会还是一个以成年人为中心的社会,
所制定的法律政策的主要参照物是成人。
因此我认真的学习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对于本法中提到的五项权益和优先权感触
颇深:
未成年人将被赋予五项权益。
原文: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和受教育权等权利。国家保
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解读:现行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权利没有做专门规定,只有一款规定 国家保
”障未成年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
员祝铭山解释,生存权是指未成年人享有固有的生命权、健康权和基本生活保障的权利;
发展权是指未成年人享有充分发展全部体能和智能的权利;参与权是指参与家庭和社会生
活,并就影响他们生活的事项发表意见的权利。
草案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障贫困、残疾、失去监护和暂住人口中的
未成年人以及其他有实际困难的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
发生突发事件优先照顾未成年人。
学 《未成年人保 法》心得体会 篇习 护 4
我们学校的工作性质面对的是天真无邪的孩子,他们的心灵像白纸一样纯洁无暇,我
们教师精心的呵护着他们,尊重理解平等的对待每个孩子,保护幼小的心灵,工作中的每
一天,作为教师的我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把自己的爱献给我的孩子们,我们加强各方面
的学习,使自己的思想得到进一步升华,使自己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尤其学习了《未成
年人保护法》,对我触动更大,深深的体会到其中的意义和价值。
我国第一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专门法律,它具体规定了保护未成年人的指导思想、
保护内容、保护工作的原则,对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予以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
和司法保护的方法与内容,以及各种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行为的法律责任,是一部保护
未成年人合法权利的基本法。它的颁布和实施,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对未成年
人健康成长的重视和关怀,为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优化少年儿童成长环境提供了有力
的法律保障。
学校为孩子们创造了学习发展的良好环境,即培养孩子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各方面
的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我们全身心的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受到任何伤害,如今颁布了
《未成年人保护法》,更进一步强化我们的责任和保护孩子的意识,我们每位教师时时刻
刻严格约束自己,为身边的人做出表率。并引导家长和社会界的各个人士,共同维护孩子
们受保护的权利。如今面对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未成人保护工作的对象和依托发生了
重要变化,未成年人保护越来越被人们接受和重视,多种渠道加深人们对未成年人保护的
法律意识,保护他们使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目的。社会各方
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多方面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家长和社会要时时刻
刻呵护着未成年人保护他们心灵不受到伤害,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是维护法律
的尊严,因此加强各个家庭、学校、学校以及社会保护的同时,还要增强未成年人的自我
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依法维护自身权益也是十分必要。
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我理解了,我们对孩子实施良好教育的同时让每个孩子们获
得发展,教师就必须把教育建立在爱和理解尊重的基础上。
作为教师,知法是重要的权利义务,学法是重要的必修课程,守法是重要的师德内
容,用法是重要的基本功架,护法是重要的基本职责。通过对法的学习,进一步的提高了
教师们的认识,有利地指导了我们每位教师们工作,就像一面镜子时时的检验自己的言
行,使自己的各个方面做得更好
摘要:
展开>>
收起<<
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心得体会(通用19篇)学《未成年人保法》心得体会篇习护1 《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专门法律,它具体规定了未成年人的指导思想、保护内容、保护原则,对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予以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方法和内容,以及各种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行为的法律责任,是一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利的基本法。它的颁布和实施体现了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视和关怀,为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优化少年儿童成长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保护未成年人工作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第一、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此项原则的意义:就是国家、社会和家庭依法保护未...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