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导游词(通用29篇)

标签: #导游
普陀山导游词(通用29篇)普陀山导游词篇1各位团友,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普陀山。我把普陀山的概况简单介绍一下:普陀山位于杭州湾以东,舟山群岛的东部,与我国著名渔业重镇沈家门隔海相望,相距6.5海里。岛呈菱形,南北长8.6公里,东西宽3.5公里。地势西北高峻,东南平缓,主峰佛顶山海拔291米。岛四周海岸曲折,西北部岸坡较陡,北部和东南部多沙滩。环岛一周约33公里。普陀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也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44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山上景物迷人,寺庙都建造在古樟丛中,素有“海天佛国”之称。人们曾将桂林、杭州西湖和普陀山进行比较,认为:“以山而兼湖之胜,则推西湖;以山而兼川之胜,则推桂林;以山而兼海之胜,当推普陀”。普陀山的山海美景,可谓全国之最了。相传,普陀山是观音修身得道处,山上寺庙众多,至民国十三年曾有3大寺,88庵院,128茅蓬,寺院建筑面积达14万多平方米,共有4700多间殿宇、楼阁、厅堂,3000多僧侣。在历史上香火鼎盛时期,曾有诗描述“山当曲处皆藏寺,路遇穷时又遇僧。”寺院无论大小,都供奉观音大士,可以说是“观音之乡”了。每逢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是观音圣诞1日,得道日和出家日的三大香会,全山人山人海,寺院香烟缭绕,一派“海天佛国”景象。各位团友,普陀山的佛教历史悠久,作为观音道场初创于唐代。唐大中年间,有印度僧人来山礼佛,传说在潮音洞目睹观音现身。唐咸通四年(公元916),日本有个叫慧锷的僧人从五台山请得观音圣像回国,船经普陀山海面时受阻,在潮音洞登岸,把佛像留在一个民宅中供奉,称“不肯去观音院”,观音道场从这时开始。宋元两代,普陀山佛教发展很快。公元967,赵匡胤派太监王贵来普陀山进香,并赐锦幡,首次开创朝廷到普陀进香。公元1080,朝廷赐予银两建宝陀观音寺(即今前寺)。当时,日韩等国来华经商、朝贡者,也开始慕名登山礼佛,普陀山渐有名气。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