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调研报告(汇总31篇)
![](/assets/c5106e1f/images/icon/s-docx.png)
免费
关于 村 研 告 篇农调报 1
江苏是在全国率先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的地区,改革历时已有一年,认真回顾总结
农村税费改革的工作经验,分析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研究化解矛盾的途径和办法,对于进
一步深化改革、巩固和发展改革的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改革的基本情况和初步效果
1.农民的减负目标已基本实现。农村税费改革的核心和主体目标是减轻农民负担,江
苏各地围绕这个主体目标,深入发动群众,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认真实施,顺利完成了
方案制定、上报审批、组织归户、检查验收、夏秋两季征交等各个阶段的工作,保证了税
费改革平稳有序的推进。税改后全省共征收农业税 25.61 亿元;农业税附加 5.08 亿元,
农业特产税 0.9 亿元,农业特产税附加 0.18 亿元,一事一议筹资 8.8 亿元,合计 40.59 亿
元,农民人均负担 77 元,较改革前税收及合同内、外人均负担 154 元,减少 77 元,减幅
为50 “ ”%。 两工 提取 1.67 亿个,较上年减少 2.6 亿个;以资代劳总额 3.86 亿元,较上年
减少 6.8 亿元。
2.各项配套改革取得了明显效果。(1)大部分地区的乡镇村区划调整、人员分流工
作已基本完成。全省乡镇数已由改革前的 1974 个减至 1372 个,乡镇平均人口由 3.1 万增
至4.5 万;行政村由 35258 个减至 20219 个,缩减幅度为 42.7%;村 干部由组43 万人减
至22.65 万人,其中村干部减少 8.7 万人, 此一 减少 民 担仅 项 农 负 4.4 亿元。(2)推进了
农村教育体制改革。税改中江苏省委、省政府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
的意见》,由编制部门重新核定教师编制,人事部门核准人员和工资,财政部门核拨经
费,委托银行代发到人,使部分地区过去拖欠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问题得到了解决。同
时按照适度规模办学的要求,调整了农村教育布局。(3)推进了乡镇事业单位的改革。
通过采取综合设置、精简人员编制、建立用人竞争机制、确定事业单位法人地位等措施,
“ ”对原来的 农村七站八所 ,加以辙并改建。全省大部分地区的乡镇事业单位已由原先的 20
个左右调并为现在的 6—8 个,精简人员编制达到30%。并从有利 定、人尽其才的原稳则
出发,对精减人员实施了多渠道分流。
3.加大了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规范了农村税收的征收行为。为了保证税改后的村级组
织运转和农村义务教育以及计划生育等工作的开展,江苏加大了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规定
转移支付资金必须优先保障村级基本运转和农村义务教育。江苏去年上述各项到村资金
10.03 亿元,高于改革前 1999 年村三项支出 9.27 亿元的水平,使大多数村的基本开支得
“ ”到了保障。为了规范征税行为,江苏按照中央要求,将农业 两税 以及附加的征收职能归
口为乡(镇)人民政府的财政机构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财政部门;省政府办公厅专
门下发了《关于加强村级范围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的意见》。与此同时,还针对涉农
收费问题采取了一些专门措施。
4.改革使农村长期积累的许多矛盾得到初步化解。其中包括计税面积与实际面积不
符、第二轮承包政策落实不到位形成的机动田、黑地、两田制、宅田合一等问题,有力地
维护了农村的稳定。农村税费改革还增强了各地清理、化解乡村债务的紧迫感。各地采取
措施,清理账目,已分类处置了一批历史债务。
二、改革留有难题和大量的后续性工作
1.税改后一部分乡(镇)村的可用财力明显减少,难以维持低水平运转。在苏南如果
以每年10 万元 基本自 目 ,有缺口的村 占为给标约10%;在 中如果以苏7万元作 基本自为
给目标,有缺口的村约占 30%;在 北如果以苏5万元作 基本自 目 ,有缺口的村也要为给标
达到 30%。全省 2.1 万个村,大致有 6000 个左右的村存在缺口。税改后出现了一些减支
因素,但总体上要保证这些村的正常运转还相当困难。
2.一部分乡(镇)陈欠债务数额大、清偿难。有的村仅农民手中的各类债务凭证就有
十几万元。大部分负债乡村缺少可以盘活的集体资产和可以用于清偿债务的资金来源。因
为负债,有的乡村受到了司法诉讼和冻结账户、查封财产的法律处罚,分散了干部精力,
也给农业税征收增加了难度。农民以债据抵税成为今后税收中难以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
3.经济贫困地区对配套改革的承受能力较弱。一部分经济贫困地区因缺少对改革的成
本投入,出现了教育布局调整难、事业单位的改革推进难、人员分流落实难等一系列新的
矛盾。宿豫县辙并村组以后,精减村组干部4442 人,一次性补偿需要资金617.18 万元。
灌云县农村教育负债4496.98 万元,目前亟待解决的学校危房有 10 万平方米,需投入
6000 万元, 的筹措十分困 。经费 难
4.由于筹资筹劳数额小,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乡(镇)村难以举办公益性事业。农村推
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大型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乡村公益事业受制于投资主体受到一
定影响;一部分乡(镇)村的道路、桥梁、水渠急待修理;关系到基本国策的计划生育和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积累性问题更多。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仅靠筹资筹劳,要上那些
使公众受益的社会项目难度很大。
5.农业税收任务因缺少征收保全措施增加了难度。税改后,农业税的征收主体是农税
征管机关,乡镇只属于委托代收机关,农税部门限于人力、物力和缺少应对手段,要完成
当期的农业税征收任务和清收尾欠税款难度较大。发展下去,势必造成拖欠越来越多,尾
欠越来越大。
6.一部分种粮大户和纯农户因税改反而增加了负担。据丹阳市测算,税改后,种粮大
户每户增加负担约50 元,增负20%左右。
7.水利:工程水费等涉农服务性收费标准提高给农村税费改革造成了负面影响。
8.“ ”一事一议 的规范要求与农村的实际情况不尽吻合。许多地区由于受到议事内
容、议事条件、农民民主议事素质等方面的制约,影响了议事效果。议而不决、议而不行
“ ”或根本就无法议事的事情累累发生,一些地区已经将一事一议 束之高阁 。
改革是权力与经济利益的调整,在农村税费改革的主体任务基本完成之后,由于旧体
“ ”制的 惯性 作用,以及对解决旧体制遗留问题的思想准备、政策准备和经济准备不足,方
法欠妥,仍然存在一些矛盾,这是正常的。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着力化解问题和矛
盾,认真做好改革的各项后续性工作才能实现改革的各项预期目标,不断深化和发展改革
的成果。
三、积极探索税改难题的解决途径
“ ”(一)坚持 治本之策 ,用发展的办法化解矛盾
1. “ ”坚持 治本之策 ,明晰农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目前,江苏农业在增长方式
上,还是以粗放经营为主;在生产方式上,还是以家庭式的小规模生产为主;在经营方式
上,还是以对计划的依赖性为主,特别是粮食、棉花、蚕茧生产。还有一个问题,就是
“ ”贸、工、农分割。这个 三为主、一分割是导致一部分地区农业效益低、农民收入增长慢
的主要原因。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发展现代化农业的道路。一是要大力推进
农业的市场化。就目前的情况来说,适应市场化的信息问题、市场体系问题、市场主体的
培育问题都做得不够,走向国际化更不够。江苏要发展集约化农业,大踏步进入市场,尤
其是国际市场。二是提高农业的专业化水平。不能再满足于家庭式的经营。因为家庭式经
营无法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三是用先进的科技来提升农业的发展水平、扩大消费的需
求。四是积极发展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只有产业化才能打破贸、工、农分割的局面,留住
加工、流通这两块的利益,解决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问题。江苏结合农村税费改革的实
际,加强对推进农业市场化、专业化、科技化、产业化的研究,即规模农业与效益农业的
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2. “ ”坚持 治本之策 ,积极推进城市化带动战略。江苏结合农村税费改革,推进了行政
区划的重大调整,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行政区划与城市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通过发展
城市,增强其辐射与带动作用,进一步促进农业的发展。全省共有 13 个地级市、30 个
县、28 个县级市、50 个辖区先后进行了调整,调整后中心城市的区域范围得到了扩大,
为城市的扩容和资源的优势互补创造了条件。
在农村税费改革调研中,有人算过这样一笔账:一个农民当他由农村迁入城市以后,
其消费水平会增长 2—3 倍,一次性的消费支出会高达数万元,甚至数十万元。农民进城
以后,对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是一支不可小视的力量,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具有经济实
“ ”力,可以在城市投资办工业、办商业以及其它产业。因此,用 拆除门槛放农民进城的办
法,不仅可以减少农民,有利于推进农业的集约化经营,使留在农村的农民富裕起来,而
且可以有效地刺激需求,拉动消费,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用创新的思维和办法化解矛盾
1.以创新的思维和办法主动积极地化解农村集体债务矛盾。
农村集体债务过重是诱发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造成农民负担过重的一个主要原
因,也是实施农村税费改革的一重阻力。解决乡(镇)村的陈欠债务问题是江苏农村税费
改革的一项重要的后续性工作。
如何解决乡村集体债务问题,江苏各地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勇于创新,除已经清偿
了一批历史债务外,还创造了一些好的做法,推广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如组织财政、审计
或中介机构对乡(镇)村债务复审,挤掉债务水份,分清债务性质,鉴定落实还债的责任
部门和责任人。对于确应由乡镇承担的债务,通过组织收欠还债、核销减债、建立偿债准
备金制度以及调减、免利息等措施逐步加以解决。又如通过转让、出租、承包、股份合作
等形式,积极盘活存量资产,化解债务矛盾。江苏的乡镇和企业大都有一定数量可以利用
的存量资产,有的是闲置厂房、土地和设备;有的是技术、专利和品牌。将各种有形与无
形资产加以充分利用,发挥其效益,对于化解债务矛盾是十分有利的。
2.用创新的思维和办法积极稳妥地搞好农村教育布局的调整。农村税费改革所涉及的
教育布局问题和财政负担问题,在江苏大部分地区表现得都比较突出,即使是在比较富裕
标签: #调研报告
摘要:
展开>>
收起<<
关于村研告篇农调报1 江苏是在全国率先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的地区,改革历时已有一年,认真回顾总结农村税费改革的工作经验,分析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研究化解矛盾的途径和办法,对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巩固和发展改革的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改革的基本情况和初步效果 1.农民的减负目标已基本实现。农村税费改革的核心和主体目标是减轻农民负担,江苏各地围绕这个主体目标,深入发动群众,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认真实施,顺利完成了方案制定、上报审批、组织归户、检查验收、夏秋两季征交等各个阶段的工作,保证了税费改革平稳有序的推进。税改后全省共征收农业税25.61亿元;农业税附加5.08亿元,农业特产税0.9亿元,...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作者:Jazy
分类:实用范文
价格:免费
属性:68 页
大小:137.48KB
格式:DOCX
时间:2024-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