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精选4篇)

免费
观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精选 4篇)
看 史 廉心得体会 篇观鉴问 1
1月9日晚,由河南省纪委、中央电视台、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摄制的大型历
史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在央视纪录频道(CCTV-9)正式开播。第一集《兴衰之思》播出
后,受到我省官员干部的关注,专家学者的热议和广大百姓的追捧。
“《鉴史问廉》可使官员廉政内化于心。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官员如果廉
政,就需要有廉政的思想。官员廉政思想来自哪里?“ ”来自 学思践悟 ,首先来自学习。向
谁学习?向历史学习。曾经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有了最好的教科书,有了最好的老师,如何才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随风潜入
”夜,润物细无声 。正如河南官员认为那样,文化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寓教于乐,观众在全
神贯注地看故事、赏细节之中得到教育,得到思想的升华,就像每一部文学作品的价值
观,主人公肯定不会站出来说什么是价值观,而是通过故事、细节来展示一个深刻的道
理,而《鉴史问廉》实际上就是通过一个个清官的感人故事,来展示廉洁对一个政权、对
一个国家、对一个社会的重要性。腐败对一个国家、对一个民族、对一个社会的伤害。所
以,观众一定会在该片的好故事中得到深刻的教育。
共产党人最知历史,从建党之初,我们党就继承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
良传统。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等
具有共产党人革命风格的艰苦奋斗精神。靠着这种精神,我们吃草根、咽树皮,走完了二
万五千里长征;“ ” “ ”用 小米加步枪 ,推翻了三座大山 ,解放了全中国。夺取全国政权后,
党又率领全国人民继续发扬战争年代的拼命精神,冲破封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一
个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了初步繁荣昌盛的新中国。鞍钢精神、大庆精神、红旗渠精
神、北大荒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等,都是共产党人在执政条件下保持和发扬艰
苦奋斗精神的生动体现。当然,我们党也清醒地看到,由于党长期执政,地位变了,权力
大了,有些人逐渐脱离群众。特别是一些干部抵御不住各种诱惑,不是用手中权力为人民
工作,而是用来谋求私利想方设法维护和扩大既得利益。但是,我们党的领导人保持着清
醒的头脑,自以来,以为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认识到腐败是附着在党的肌体上的毒
“瘤,严重影响了党的健康和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于是,狠抓开展作风建设、反对四
”风 ,反腐倡廉、打虎拍蝇,清除党内毒瘤,把那些贪腐的官员一个个拉下马,从严治理
党风,赢得了民心,就是以史为鉴的最好体现。
或许,每个人都有一个清官梦,只是因为后来选择的不同,而走了不同的道路,但清
官的清结肯定是有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免不了要和政府部门的人打交道,所以跟他们打
交道时多少都希望他们能很负责地帮自己的忙,而不耽误自己的时间。过去风气很不好,
总有人把人民群众不当人,把自己当人,以至于人民和政府之间起了隔阂,有了矛盾。本
来和谐的社会,被这些渣滓坏了风气。这样一来,人民对清官的期望就更强烈了,更希望
清官出现,来造福一方。如今的中央领导,利剑一挥,先惩贪腐,顺势提拔清正之官,让
我们对自己的国家越来越充满希望,对自己的未来也充满了希望。大家不再害怕什么了,
敢在媒体或者街头举报贪官污吏了,这无疑让清廉之官能够崭露头角,让他们来维持我们
国家的和谐安定,让人民群众能够真正的奔小康了。
打击贪腐,肃清风气,让清廉执政不再是人民群众的追求,而是变成一种新常态。
看 史 廉心得体会 篇观鉴问 2
“ ”有钱任性 是 20xx 年的网络热词,在每一个网络词语流行的背后都折射出一定的社
“ ” “ ” “ ”会现象。如, 且行且珍惜 、挖掘机技术哪家强 、 也是醉了都对应的有相应的事件背
“ ”景,而 有钱任性 的流行,则代表着当下部分国人对于财富的狂热渴望与追逐。应运而生
“ ” “ ”的炫富族更是亮瞎 了网民的眼睛,灼伤百姓的心。
“ ”“ ”从微笑局长 表哥 杨达才价格不菲的名表、眼镜、皮带到南京江宁房产局长周久耕
“ ”的天价烟,深受炫富之痛的当数中国红十字基金会---20xx “ ”年的郭美美炫富事件 把红
十字会逼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受到重创的红会至今元气大伤。不过是一个二十岁贪慕
虚荣的女孩半真半假的自说自话,竟然轻而易举就动摇了红会多年的公信力,炫富的杀伤
力不容小觑。
其实,古今中外,炫富,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昨晚在央视 9套看了由中共河南省纪委、中央电视台、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摄
制的 8集大型历史文化记录片《鉴史问廉》第一集《兴衰之思》,其中西晋宰相石崇与晋
武帝的舅父王恺斗富比阔的情节让我触目惊心。王恺多次与石崇比阔,均以失败而告终。
为了帮助舅舅,晋武帝特意送给王恺一批极为罕见的奇珍异宝,岂料石崇当场打碎这批珍
宝后又拿出更为罕见的宝物让王恺任意挑选。从皇帝到大臣,一个以奢为荣的朝代最终很
快走向灭亡,也就是意料之中的结局了。
“ ”富原本没错,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这既是每个人的物质追求,也是中国梦重要
的一部分。关键是,富从何来?
“ ” “不难发现,无论是奢侈腐败的 表哥 们,还是拎名包,穿名牌的官场LV ”女神 们,那
些热衷于炫富的人大都有个共同特点---富的轻而易举,便按捺不住急于炫耀。我们何曾
见过比尔盖茨曹德旺李嘉诚马云炫富---空拳创业的实干家是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炫富
“ ”的。一如王蒙所说, 这世上最不善良的往往是那些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 。
官员们拿着百姓赋予的神圣权力,中饱私囊,相互攀比,急于炫耀的原因就是自己物
欲横流的逐富心理不断增强和防范意识的日益松懈,不经意间将自己的贪污腐败行径暴露
“ ”“ ”在了光天化日之下。当一个社会陷入炫富 羡富的漩涡,把金钱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成
功的唯一标准,而不问金钱出处,人人都陷入对财富的狂热膜拜,为了金钱不择手段,为
官者贪赃枉法,为民者见利忘义,这个社会的基石也就岌岌可危了。
炫富之痛,痛的不仅是百姓的心,更是我们无数先辈用生命换来的千秋大业!
看 史 廉心得体会 篇观鉴问 3
近日,中央电视台连续播出廉政教育记录片《鉴史问廉》,坐下来观看了一集《清浊
之辨》,感触颇深。
在看完这集影片之后,沉思良久,清浊之辨的标准是什么?“孟子说君为轻,民为重,
”社稷次之。 我觉得这应该是明辨清与浊的标准。君,古时候应该理解为国君,但是拿到
今天来理解,应该解释为为官之人;民,古代指下层的百姓,今天应该解释为人民大众
吧。如果这样理解的话我们就可以看到,古人就清楚的指出了为官之道是要看轻自己,把
人民大众看得很重,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为官清廉。由此,我又想起了臧克家的诗
“ 句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
“ ”想 不朽; 有的人,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
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
”是青青的野草。 其实这就是诗人总结的清与浊的结果。也告诉了我们,对清与浊的评
价,不是决定于我们自己或者某一个人,决定于人民大众。人民大众的心中有一杆秤,这
杆秤是最公平的。为官者必须认识这杆秤,知道这杆秤的标准,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是对为官者清廉的写照。粉身碎骨浑不
”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对为官者提出的要求。文天祥,于谦这脍炙人口的诗句道出
了人们的心声,也是他们本人真实的写照。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得到人民的拥戴,得到
社会的认可。
纵观中国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正是因为李世民的清正,才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贞
观之治,正是因为李隆基对清廉的正确的认识,才出现了大唐的开元盛世。也正是因为对
清正廉洁的正确的认识。历史上才出现了包公,狄仁杰,魏征等这样一批为人民所讴歌的
清正廉洁的人物。人民的爱与憎是分明的。他们所给予的评价是公正的,合理的。无论你
是一个七品芝麻官,还是权倾朝野的将相。就算你是统领天下的帝王,他们也会给你一个
公正合理的评价。大明的魏忠贤,满清帝国的和珅,尤其是和珅,其财富恐怕拥有了大清
的半壁江山。但是史册上留下的是什么?是骂名,是臭名。还有陈后主,一曲《后庭花》
“ ”唱出了家破国亡的悲剧。西湖歌舞几时休,直把杭州作汴州 的诗句道出了南宋王朝灭亡
的根本。尽管他们是将相,他们是帝王,但是他们都无法来改变人民对他们的评判。
细观《鉴史问廉》我们深深懂得了读史可以知兴替,一个朝代的兴起,往往是因为清
“正廉明所致,一个朝代的灭亡往往是奢侈腐败所致。我们要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 “ ”下之乐而乐 之心。常怀 居安思危之心,警钟长鸣。让廉政之花常开,拒腐败之风与千
里之外。只有如此,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人民才能幸福安康。廉如幽兰,其形虽然朴实无
华,其馨久而不灭。腐败之风若罂栗之花,虽艳丽无比,仅是一时之艳。
《鉴史问廉》的主题应该是:人廉品馨,世廉永恒吧。
看 史 廉心得体会 篇观鉴问 4
“ ” “ ” ——“ ”追根朔源, 廉政 的概念古已有之。其本来的含义与廉洁 相同 廉 为官
“”“”德,政者正也,是指清廉公正的政治。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廉政制度、政策的日趋完
善,人们对廉政的理性熟悉也日趋深化。简而言之,就是公正廉明的政局、政制、政策、
政德的良性结合与辨证同一。
最近几年来,廉政教育已深进人心,人人讲求廉政,事事要求清廉。我观看了由中共
河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心电视台、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摄制的大型历史文化纪
录片《鉴史问廉》。使我深受教育,深受启发。该片纵览中华民族五千年朝代演进,以中
“ ” “ ”华传统文化为视野,以 廉 为核心,以 清、勤、慎为主题,从历史的兴衰之道中探访廉
政文化的气力,为盛世叫警钟,为时代举镜鉴。全片对中华文明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和典型
人物进行了充分展现,内涵深厚,立意高远,气势恢宏,制作精良。非常具有可读性。从
标签: #心得体会
摘要:
展开>>
收起<<
观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精选4篇)看史廉心得体会篇观鉴问1 1月9日晚,由河南省纪委、中央电视台、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摄制的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在央视纪录频道(CCTV-9)正式开播。第一集《兴衰之思》播出后,受到我省官员干部的关注,专家学者的热议和广大百姓的追捧。 “《鉴史问廉》可使官员廉政内化于心。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官员如果廉政,就需要有廉政的思想。官员廉政思想来自哪里?“”来自学思践悟,首先来自学习。向谁学习?向历史学习。曾经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有了最好的教科书,有了最好...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作者:文海小编2
分类:述职报告
价格:免费
属性:4 页
大小:43.7KB
格式:DOCX
时间:2024-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