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演讲稿范文3篇
VIP专免
3.0
2024-07-28
999+
42.63KB
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地震演讲稿范文 3篇
4月14 日7时49 分,我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 33.1 度,东经 96.7 度)
发生 7.1 级地震,震源深度 33 公里。截止 15 日16 时,地震已造成 760 人死亡,11400 余
人受 ,伤1.5 万户民房倒塌,有 10 万户灾民需要转移安置。这场地震给灾区的群众造成了
巨大的创伤和痛苦,灾害突如其来,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中国人民在经历了今年的西南
旱灾之后,面临又一场严峻的考验!
中华民族素有扶危济困、行善积德的传统美德。玉树灾区人民的痛苦和面临的巨大困
难,深深牵动着我们的心。看着受灾现场的残垣断壁,看着被埋生命在废墟中挣扎,看着
数10 万灾区人民缺衣少药,我们心中都涌起无限悲情。
天灾无情人有情。为做好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工作,学校已经组织我们捐款捐物。在
此,我也希望大家伸出援助之手,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踊跃捐款捐物,用我们的实际行
动帮助灾区群众渡过难关,早日赢得抗震救灾的胜利!一衣一物皆心意,一元一分总关
情。
“ ”伸出双手,奉献爱心 ,以捐款方式为灾区困难群众提供关怀和援助,为灾区重建贡
献我们的力量。您所捐助的每一分钱都饱含着无价的爱心,都将化成一缕缕阳光,汇成一
条爱的河流,给灾难中的人们以无限的力量!请访问第一范~文网 www. diyifan wе 阅
读原文。
我们的心连在一起,就是一座爱的堤坝;我们的手牵在一起,就是一座情的长城。因
您的援助,受灾群众将感受更多温暖,失屋者将得到更安全的庇 ,灾区学生将得以重为 护
返校园,灾区重建将得到更多保障。
那一颗颗期待帮助的心会永远记住你们!灾区的群众会永远记住你们!历史会永远记
住你们!
全公司干部职工家属:
4月14 日7时49 “分,青海省玉树地区发生了 7.1”级地震及多次余震,地震灾害给
玉树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立即作出了重要指示,党中央、国务院迅速调
集力量支援救灾,人民军队火速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灾区人民也立即开展了抗震自救。
灾区地处高原,交通不便,条件十分艰苦,灾区人民还要与零下数度的严寒作斗争。经历
“过两年前5.12” 汶川大地震和此后的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的职工感同身受。我们中华民
“ ”族历来就有团结互助的精神,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今天,玉树灾区人民需要我们的援
助,也是我们美丰人伸出援手、捐出力量,以感恩之心回报祖国、回报人民的时候!为
此,我们倡议:节省我们每一分钱,为玉树地震灾区人民捐献,奉献上我们的一份爱心。
干部 工和家属 ,立即行 吧!职们 动
昨天晚上,收看了央视英模报告会。张泉灵的报告平实中积聚力量,真情流露中彰显
令人震撼的敬业精神。
汶川地震英摸报告会的一篇演讲稿
中央电视台记者 张泉灵
各位领导、同志们:我是中央电视台记者张泉灵。5月12 号,在珠峰呆了一个月之后
我回到了拉萨,还沉浸在奥运火炬珠峰传递报道成功的喜悦中,大地震发生了。北京、中
国台湾、日本都有震感!我的第一反应是:唐山大地震影响到了14 个省,这可能是比32
年前更大的一次灾难,而前方灾情不明!情况不明的时候是最需要记者的时候!我得去现
场!我知道高原下撤以后的第一原则是休息,我也很想家,想不满两岁的儿子。但是这时
候到一线去,不是我个人的选择而是一种职业的天性。
经批准,5月13 号,我 上了震后拉 往成都的第一班 机。挤 萨飞 飞
帮助外面的人搞清灾区的情况是这个时候记者的第一责任。太多太多灾区的情况,抢
险救灾的人要知道,受灾的群众要知道,党中央要知道。我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从未有过
的沉重。到达四川的当天下午,我们报道组立即动身前往受灾最严重的北川。
交通断了,通讯断了,余震不断。尽管做了心理准备,灾难还是击碎了我的想象。要
快,要让外面尽快了解灾区的情况。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雨中发回了我在灾区的第一条报
道。
路,是生命线,也是抢险救灾的关键。奔向震中的途中我不停地问自己:灾区的路到
底怎么了?通向震中汶川的路为什么还不能打通?这个时候,我们必须把镜头对准这条
路,去引导人们的视线。
5月14 号,我沿着汶川方向,奔向 213 国道,踏进了打通道路的现场。观众看到了这
样的情景:几乎半座山塌下来,路不见了。而这条路原本只有7、8米宽,一边在塌方,
一边是临着岷江的悬崖。工作人员上得去,但是展不开。这条报道,也许不那么惊心动
魄,但是它把大家的疑问解开了,责难不见了,人们焦急的心情也冷静下来,开始积极地
帮着出主意,怎样才能使修路的进展快一些。
在灾区的人民处在惊恐与悲伤中的时候,特别需要鼓起勇气,在废墟上没有比活着把
人救出来更 人振 的了。让 奋 5月14 号,都江堰的幸福小区 了幸存者,救援者开始与死发现
神搏斗。我想虽然压在废墟下的人我们连姓名都不知道,但电视机前有无数的人关心着她
注视着她。我想让他们看到:坚持,奋斗,我们就一定能获得重生!我向现场的领导建议
直播救援过程。那天晚上,我知道很多人都守在电视机前,他们的心通过我们的直播与灾
区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那一片废墟有三层楼高,里面充满了空洞和尖利的钢筋,随时都有坍塌的可能。整个
直播过程中,我被指定站在一个巴掌大的位置,只能说不能动。四川台的摄像张业伟在黑
暗中拍摄一刻也不能停止,他要紧盯着寻像器里的画面,余光还要观察周围的情况,根本
顾不上脚底下。在起吊一块水泥板时,我们脚下的断梁被拉动了,原本安全的地方变得很
危险。但消防官兵继续救人,我们也继续报道,没有人离开。战士们紧张有序又小心翼
翼,我们的镜头尽量地靠近跟随。几个小时后,受困者终于被抬出来了,她活着!现场一
片欢呼声,我的耳机里也传来北京演播室里的欢呼声。我知道,电视机前守候的人们也会
欢呼。我在现场用最大的力气喊着:"这欢呼是对生命的礼赞!"外面的人不抛弃,里面的
人不放弃!救人的是英雄,被救的同 是英雄! ,就是我 一 者要 的精神样这 们 线记 传递--以
人 本。为
5月15 号,我 跟着部 徒步奔向震中,因 两件事情要 众搞明白:第一,震中们队为让观
的乡亲们情况到底怎么样?他们最需要什么?第二,进去救援的战士们要面临什么样的困
难?怎么解决这些困难?
行进的路,有时候我觉得比在珠峰还难。那不是一条安静地等你踏上去的路,不断的
余震、松 的塌方 、 落的石 ,危 无 不在。一个 石区,我 通 不久就再次软 层 滚 块 险 处 滚们刚过
塌方,半个山体扑下来,覆盖了我们经过的道路。我们没停下脚步,边走边拍。
经过不停顿的9个小时,我们紧随部队到达漩口镇,那已经是 5月16 号的凌晨一点。
、 、 累,我真的想躺下什么也不做,但一想那么多人等着里面的消息,我 立紧张饥饿 劳 们
即投入采访工作。天蒙蒙亮的时候,我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几根从废墟里捡来的木头蒙
上一块塑料布就是帐篷了,外面整整齐齐放着三块牌子:漩口镇党委、漩口镇人大、漩口
镇政府。旁边,战士们已经展开了救援,当地的乡亲们给部队送来了他们仅有的蔬菜。那
场景,在我的头脑中定格了,那画面让我震撼:灾难降临了,但我们有党在、有政府在、
有人民军队在,老百姓就有信心在!于是,我们用了一个长长的镜头。我要用这个画面把
这样的信心传递给全世界。
5月17 号,我 入汶川亟待救援的们进"孤岛"耿达乡。面对满目疮痍,无论谁到现场都
会有一种揪心的痛。可当问到受灾群众缺什么,需要什么帮助的时候,有一位受灾的群众
对我说:"给我们送点玉米种子来吧,赶着现在种下去,秋天我们就有吃的了。"那不是一
句当时就会让人热泪盈眶的话,却让我心里反复回味。这就是我们最质朴的乡亲,遭受了
那么大的灾害,失去了那么多亲人,但他们想要的却是种子!种子不就是希望吗?这就是
我们那么多人奔赴灾区的原因啊!我就是要把这希望的声音传递出去,让全世界都看到中
国人民的伟大与坚强!
众打 我, :你真棒,在 里 是那么冷静。其 我也哭 ,面 那 的观 电话给说镜头 总 实 过 对 样
灾情,面对受灾的乡亲,面对满目的英雄,泪水有时是控制不了的。5月20 号我到都江堰
去拍摄寻找处理遗体的情况,虽然救援人员很早就知道遗体在哪里,但是为了死者的尊
严,战士们都是用手扒手挖。当听说遇难者是一位母亲和她的孩子,母亲在灾难来临时跪
着用身体保护孩子,我完全失控了,转身躲进一个帐篷里放纵泪水喷涌而出,我要把我心
里的痛哭出去,我要把所有的 郁都哭出去,擦干了眼泪,我才走出 篷。在 面前我积帐镜头
努力保持着坚强和理性。不哭,在心里,我始终这样提醒自己,灾区不需要眼泪,灾区需
要我 的 去支撑,需要我 的关 去 慰,需要我 去尽 者的天 。们坚强们 爱 抚们 记 职
在灾区可能有数千名记者,中央电视台先后有数百名记者前往一线,我只是其中普通
的一员。
和我一起强行军9小时的摄像张春喜已经 51 岁了。为了多带设备,他必须少带水和
食物。战士走,他边走边拍,战士停下休息他还在拍。进入震中因为胸闷他一直不敢躺
下,他有心脏病,还是平足!
我的同事冀惠彦大校,55 岁了,从战场到各种抢险救灾都冲在前面。他在灾区是靠着
临时从办公桌上抓来的一把降压药支撑着。在从水上冲击映秀时,滚石的涌浪打翻了冲锋
舟,落水后他始终没有放掉手里的摄像机,死里逃生,一上岸就去发消息,为的是让观众
和受灾群众看到:又一条生命线打通了!
摘要:
展开>>
收起<<
地震演讲稿范文3篇 4月14日7时49分,我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1度,东经96.7度)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公里。截止15 日16时,地震已造成760人死亡,11400余人受,伤1.5万户民房倒塌,有10万户灾民需要转移安置。这场地震给灾区的群众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和痛苦,灾害突如其来,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中国人民在经历了今年的西南旱灾之后,面临又一场严峻的考验! 中华民族素有扶危济困、行善积德的传统美德。玉树灾区人民的痛苦和面临的巨大困难,深深牵动着我们的心。看着受灾现场的残垣断壁,看着被埋生命在废墟中挣扎,看着数10万灾区人民缺衣少药,我们心中都涌起无限悲情。 ...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