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农村的留守儿童调查报告(汇总3篇)

免费
村的留守儿童 告 篇农 调查报 1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朱寨村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交通便利(有一条连接市区与村的主干道),以外出打
工,种植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的较为特殊的农村。该村有 1000 人左右,外出务工人员占百
分之五十,留守儿童占儿童总数的百分之五十七。农民土地较少(每人约 7分地),越来
越多的农民工放弃了种田而选择出外谋生,因而当地留守儿童的现象十分普遍。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为视角考察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即透
过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折射出该地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在调查
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需求,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解决提出合
理建议,以期为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和建设尽绵薄之力。
“ ”二、 留守儿童 问题产生的原因
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及城乡二元分割的教育制度是产生 留守儿童 问题的根本
原因
“ ”农村 留守儿童 问题的出现根本原因在于城乡二元结构管理带来的深层次矛盾。随着
工业和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与国家鼓励农村剩余劳动
力转移政策相矛盾的是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义务教育制度,进城务
工农民虽然在城市工作、居住和生活,但享受的是与城市居民完全不平等的待遇。所以这
样直接导致务工农民会把自己的子女留在农村,由老人看管。
2、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为情感方面。父母与子女长时间分离,导致他们之间产生交
“ ”流障碍。这是产生 留守儿童 问题的直接原因。
“ ”许多 留守儿童 在幼年时期就被迫与父母分离,他们早期无法与父母建立和谐的亲子
关系,在长期与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生活的过程中,他们的需要、情感常常无法得到亲人
的反馈,这必然对他们的亲社会行为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也易使他们产生诸多心理问题。
而一些家长因为长期在外务工,对子女心生愧疚,往往通过钱、物等大量的物质满足来补
偿对孩子的精神关爱,而这些孩子在花钱方面又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监督,极易使他们产生
错误的价值观而误入歧途。
“ ”三、 留守儿童 成长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发现在调查中的留守儿童一般都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无人看管,缺乏监护;
二是家不完整,缺少家教;三是远离父母,缺少关爱。
一是生活方面:与其他孩子相比,他们缺少父母的照顾,容易在营养状况、身体健康
等方面受到影响。特别是在年幼的阶段,孩子的养育、保护显得更为重要,如果不能与自
己的父母在一起生活,问题容易出得多一些。现在大部分留守儿童是由自己的亲戚或隔代
老人看管,有的留守儿童甚至实际上就没有监护人。
二是心理问题:由于得到的亲情、情感和心理关怀的缺少,许多孩子缺少倾诉和寻求
帮助的对象,又很少与外界接触。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这些孩子其实特别想和家人在一
起,这是他们最大的心愿。由于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久而久之,有的孩子就与家人产生
了隔膜和陌生感,内心的封闭、情感的冷漠、甚至行为的孤僻等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容易
出现性格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障碍。
三是教育问题:在我们走访中得知,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务劳动甚至一些农活都落
在了留守儿童身上,不能保证孩子们的学习时间,学习成绩因此而有些下降。临时监护人
对孩子学习的督促帮助不够、方法不当,甚至有的监护人放任自流这些孩子,最终使这些
孩子产生厌学,弃学的心理。农村孩子中留守儿童的小学阶段入学率相对高一点,初中阶
段则呈下降趋势。更有孩子产生只想读完初中的想法。
四是道德问题: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家长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往往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儿童的许多行为习惯、道德素养都是在家庭中形成的。由于不能
和父母在一起,缺乏及时的指点和帮助,一些错误行为和做法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容易养
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和道德品行。该地留守儿童比例达百分之 57,这是一个很大的隐患。
四、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建议
1、家庭方面
加强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尽可能多和孩子在一起,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不仅是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科学的生活习惯、正确的人生观和价
值观;不要单方面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孩子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针对农村
留守儿童中单亲监护和隔代监护情况严重的问题,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观念,家长学校
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开办临时监护人培训班来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2、学校方面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
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
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任,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提高亲密信赖程度,给予
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
(2)为与留守儿童沟通提供方便
可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为为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沟通提供方便,权衡利弊,最好能建
立起封闭式教育。
3、社会方面
净化社会环境,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监管力度,尤其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这
些不良社会环境对自制力较差的儿童存在着很大的吸引力,容易误入歧途。
总之,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综合的问题,既牵涉到教育方面,也关乎心理、社会、法
律、经济等方面。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影响的不仅仅是孩子的成长,同时
也影响到他们的父母能否在外安心工作,更远的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全,稳定隐患。因此,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及成长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全社会能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
从而使大家由自发、自觉到有组织地来关爱、帮助、支持留守儿童,提高农村教育水平,
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让祖国的花朵饱含着生机,期待着怒放
的那一天。
村的留守儿童 告 篇农 调查报 2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XX 年8月17 —日8月22 日,我 在湖南省永州市宁 舜陵 九嶷洞村 留守儿们远县 镇针对
童的家庭教育状况开展了本次调查。宁远县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南部,辖17 个乡镇(其中少
数民族乡4个),4个国有林场,688 个行政村,土地总面积2498 平方公里,总人口77.8
万,外出打工人员接近30 万。其中调查走访的九嶷洞村,人口1390 人,396 户人家中有
200 多户有青壮年外出打工,正是由于此地农业人口多,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利,经
济发展较缓慢,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放弃了种田而选择出外谋生,因而当地留守儿童的现象
十分普遍。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为视角考察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即
透过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折射出宁远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
在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需求,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解决
提出合理建议,以期为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和建设尽棉薄之力。
“ ”二、 留守儿童 问题产生的原因
‘ ’留守儿童问题,不是农村之事,更不是农民工的家庭 私事 ,它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
因。
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及城乡二元分割的教育制度是产生 留守儿童 问题的根本
原因
“ ”农村 留守儿童 问题的出现表面上看是父母外出打工不在身边造成的,其实根本原因
在于城乡二元结构管理带来的深层次矛盾。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 世纪 90 年代后,随
着农业比较利益的下降,工业和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
与国家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相矛盾的是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
和义务教育制度,进城务工农民虽然在城市工作、居住和生活,但享受的是与城市居民完
全不平等的待遇。所以这样直接导致务工农民会把自己的子女留在农村,由老人看管。
2“ ”、家庭情感教育明显缺位是导致农村 留守儿童 问题的直接原因
“ ”许多 留守儿童 在幼年时期就被迫与父母分离,他们早期无法与父母建立和谐的亲子
关系,在长期与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生活的过程中,他们的需要、情感常常无法得到亲人
的反馈,这必然对他们的亲社会行为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也易使他们产生诸多心理问题。
而一些家长因为长期在外务工,对子女心生愧疚,往往通过钱、物等大量的物质满足来补
偿对孩子的精神关爱,而这些孩子在花钱方面又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监督,极易使他们产生
错误的价值观而误入歧途。
村的留守儿童 告 篇农 调查报 3
活动参加者:
标签: #调查报告
摘要:
展开>>
收起<<
村的留守儿童告篇农调查报1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朱寨村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交通便利(有一条连接市区与村的主干道),以外出打工,种植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的较为特殊的农村。该村有1000人左右,外出务工人员占百分之五十,留守儿童占儿童总数的百分之五十七。农民土地较少(每人约7分地),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放弃了种田而选择出外谋生,因而当地留守儿童的现象十分普遍。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为视角考察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即透过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折射出该地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在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需求,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解决提出合理建议,...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作者:Jazy
分类:实用范文
价格:免费
属性:7 页
大小:44.57KB
格式:DOCX
时间:2024-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