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关于珠江水资源研究调查报告(汇总3篇)

免费
关于珠江水 源研究 告 篇资 调查报 1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水资源供需矛盾显得越来越突出, 水资源利用环境已不能
满足人们生活和工作需求。 因此, 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分析水资源现状,制定有效对策,
对水资源实现优化配置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首要问题。
1 水资源现状
水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是人们生活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资源。 水资源
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推动文明进步的重要要素。 从实际情况来看, 由于中国水资源本
就相对匮乏, 再加上正处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时期, 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水资源
利用现状也就更加不容乐观。
1.1 中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少中国水资源总量近 3×108m3, 居世界第 6 位, 其中河
流山川占 90% 以上, 是水量丰沛的国家, 但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 人均占有量仅 2 710
m3, 不足世界人均水资源的 1/4, 位列世界第 88 位。
1.2 水资源地理分布不均 水土资源组合失衡中国水资源地理分布很不均匀, 经济发
达、 人口稠密的东南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 35.9%, 人口数占全国 54.7%, 水资源总量占全
国总量的 81%; 西北地区水资源总量只占全国总量的 14.4%, 却要承担全国 58.3%的耕地面
积。
1.3 土质沙化面积大 水质状况堪忧 水土流失严重自然条件的局限与人类长期缺乏环
境保护意识,使中国森林覆盖率仅为 12%, 居世界第 120 位。 两个数字直接反映了中国这
土质差、 含水量少、 水土流失逐年扩大的情况。 目前, 中国水土流失面积约
150×104km2, 约占国土面积 1/6. 随之而来的是河流含沙量增大, 水质下降, 水资源使
用成本上升。
1.4 水资源利用开发两极分化 极不平衡北方地区干旱缺水, 因此对地表水的开发利
用非常充分, 比如黄河流域为 39% 、 辽河流域为 68%; 南方虽然水资源丰富, 但水利用
率较低, 如长江只有 16% 、 珠江 15% 、 浙闽地区河流不足 4%; 拥有四条大河的西南地区
甚至不到 1%. 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北方也远高于南方, 仅海河平原浅层地下水利用率已达
83%.
2 水资源优化配置原则
水资源的不足与缺乏要求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当水资源有限, 不能满足所有用
水需求时, 水资源优化配置原则就要发挥作用。
水资源具备一些显着的属性特征, 如随机性、 易污染性、 流动性及利害两重性等。
对水的需求, 在时间上具有延伸性, 既包含现在也指向未来;在空间上具有涵盖性, 人
口、 工业、农业、 生态环境等。
当前, 水资源优化配置遵循以下几点原则:时间上以现用水户优先; 空间上以本流
域优先; 途径上以生活用水、 生产用水、 生态环境用水为序。 这样原则的缺陷是外流域
用水户对本流域潜在用水户的用水影响, 生态环境用水不足造成的生活和生产上有水无
用的情况。 因此, 要更好地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2.1 统筹协调原则
要求水资源优化配置既要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的生活、 生产用水, 又要充分考虑用水
现状及未来用水需求, 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以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2.2 公平公正原则
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生活、 生产用水安全性、 可靠性, 在充分考虑到区域水资源现状
基础上, 紧密结合生态环境及经济社会特点来公平、 合理地处理水资源权益关系。
2.3 综合平衡原则
结合水量、 水质和水生态因素, 制定合理的用水规划,控制流域内各地区水资源消
耗量, 平衡收支;控制污染物入河总量, 维持生态环境良性发展。
3 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措施
3.1 提升水资源的调蓄能力
面临严峻的现状, 提高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 增加水库调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要
同时进行老水库除险加固与新水库修建工作。 对老水库的施工从侧重安全向安全与提高
水资源利用并重转变。新水库在建时就以统筹供水为第一功能, 要建立在对社会转型的
评估与预测之上。
3.2 跨流域调水缓解区域水资源短缺
中国水资源分配尤为不均, 而这种不均匀不仅体现在空间水资源分配上, 还体现在
水资源与经济布局和人口匹配上。 因此, 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已显得迫在眉睫。 而跨流
域区域引调水能有效缓解与处理该问题, 并逐渐成为一项解决用水矛盾的重要措施, 如
南水北调工程等。
3.3 实施生态环境配水 改善居民生态环境
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 中国水资源匮乏问题就在人口不断增长、 工业社会不断发
展中日益凸显。 再加上黄河下游、黑河及塔里木河等在近些年不断发生断流问题, 使中
国生态环境遭受进一步破坏。 利用水利工程配水, 不仅能有效提升河道稀释能力,还能
增强河水流动力, 是一种十分经济而有效的配水方法。 为此, 相关人员应充分利用现有
水利工程, 积极做好生态环境配水工作。 由于经济高速发展, 新型、新兴水域工程要符
合水资源、 水生态、 水环境新要求, 从人本角度出发, 促进人水和谐。
3.4 构筑大供水网络 统筹地区和城乡水资源
在水利工程和资源统筹方面要学习和借鉴先进国家和地区经验,将零散的水资源集
中起来, 将割裂的区域联合起来, 从单一水源走向多水源, 是社会转型中水资源利用的
必然发展趋势。例如, 日本于 20 世纪60 年代便进入大规模集中式城乡网络化供水发展
阶段, 随之而来的是工业化后期特征明显, 经济社会进入加速发展期。 在构筑大供水网
络的过程中, 将工程分级进行, 从市县试点到市市联合, 一直到跨省合作, 引供水打破
行政区域界限, 建立起较大区域范围的引供水管网, 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水资源
保证率。
3.5 利用雨洪资源
洪水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水资源, 有资源可利用的一面。 相关水利部门应充分考虑
雨洪在水资源上的利用, 对水库洪水动态式管理, 不断提升水库水资源利用效率。 另外
需强调的是, 不是任何水库都能够有效应用洪水资源, 相关水库还需具备有以下几点要
求:a )水库在短时间的满蓄或超蓄有安全保障, 水库排洪、泄洪设施能满足大流量洪水
下泄要求;b )下游河道堤防能够承受大流量洪水;c ) 洪水预测准确性较高。
4 结语
合理开发、 利用水资源, 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保障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
手段。 然而水资源的配置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含缜密的理论、复杂的技术, 也需要人
们从意识行为层面上的重视与践行。
为此, 相关管理人员应当加大对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研究力度,并用科学理论和方法
有效协调水资源、 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推向一个
新高度。
辽东湾西侧地区地下水海水入侵现状调查
海水入侵是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海滨地区地下水动力条件发生改变,使含水层中的
地下淡水与海水及地下咸水之间的平衡状态遭到破坏,导致海水或地下咸水沿含水层向陆
地方向扩侵的现象[1].本文以辽东湾西侧绥中砂质平原地区为研究区域,基于本区域实测
的海水入侵监测数据,研究地下水位变化监测在分析该地区海水入侵现象时的应用。李新
运等[2]、郑新奇等[3]通过建立莱州湾南岸海水入侵面积与地下水位负面积的回归模型,
指出了该地区地下水位负值区是导致海水入侵发生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刘冬雁等[4]利用
莱州市平原区二十年的水文资料,指出海水入侵与地下水位负值区存在阶段性演变现象;
唐心强利用试验分析了海水楔因地下水位升级而引起的移动规律,给出了能预测因地下水
位的升降引起的海水楔前 和后退的数学模型。研究区位于 湾西 ,葫芦 市的西南进 辽东 侧岛
部。
研究区含水层岩性为砂砾石、砾卵石及砂砾卵石、砾卵石及砂砾卵石混土,分布连
续,厚度从西北至东南逐渐增厚,渗透能力较强,这种强透水地层为海水入侵创造了极为
有利的条件。近年来,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入侵范围呈扩大趋势。
参考文献:
[1] 丁 玲,李碧英,张树深。 海岸带海水入侵的研究进展[J]. 海洋通报,20xx,23(
2 ): 82-87.
[2] 李新运,姜文明,张乃兴。莱州湾东南岸海水入侵相关分析和趋势预测[J]. 中
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4 (4 ): 33-39.
标签: #调查报告
摘要:
展开>>
收起<<
关于珠江水源研究告篇资调查报1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显得越来越突出,水资源利用环境已不能 满足人们生活和工作需求。因此,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分析水资源现状,制定有效对策,对水资源实现优化配置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首要问题。1水资源现状 水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们生活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资源。水资源 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推动文明进步的重要要素。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中国水资源本 就相对匮乏,再加上正处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时期,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水资源利用现状也就更加不容乐观。 1.1中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少中国水资源总量近3×10...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作者:Jazy
分类:实用范文
价格:免费
属性:5 页
大小:41.6KB
格式:DOCX
时间:2024-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