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林导游词范文(精选8篇)

关林导游词范文(精选8篇)关林导游词范文篇1公元2xx年冬,孙权偷袭荆州,关羽退走麦城,大义归天。2xx年春正月,孙权害怕刘备起兵报复,将传关羽首级于洛阳曹操处,但被曹操识破,曹操敬慕关羽为人,将计就计追赠关羽为荆王,刻沉香木为躯,以王侯之礼葬于洛阳城南十五里,并建庙祭祀,即今关林迄今已有790余年。明朝,万历二十年(592年)在汉代关庙的原址上,扩建关林庙,扩建成占地xx年)年敕封关羽“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关圣帝君”,关羽始封“圣”。清朝,顺治五年敕封关羽“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康熙五年敕封洛阳关帝陵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林”,始称“关林”,成为与山东曲阜“孔林”并肩而立的两大圣域。雍正八年(730年)诏改武庙。清乾隆年间加以修建,形成现今占地80亩的规模。关林是明清时期皇帝遣官致祭、地方官吏和百姓朝拜关公的场所。关林导游词范文篇2先认真听导游的介绍,再欣赏美丽的风景,同时用相机记录下这永恒的美丽,河南之行天天都是那么充实,那么有趣。其1中,我印象最深的,还要数关林。关林,这个纪念关羽——一位千古英豪,威震四方的武圣人的纪念馆正矗立在我眼前。大门红柱绿瓦,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八字墙上撰写着“忠义仁勇”四个大字,概括了关羽一生忠君、义友、仁爱、勇武的传统美德。根据封建礼制,帝王墓称为“陵”,王侯将相墓称为“冢”,百姓墓称为“坟”,只有圣人墓被称为“林”。在我国,只有武圣关羽和文圣孔子的陵墓称为“林”,可见关羽地位之高。他是中国历史人物中最为各阶层人士熟知和敬慕的道德偶像。走近大殿,迎面树立着五尊塑像,中间就是帝王装扮,神圣庄严的关圣帝像。这尊塑像高6米,是我国关羽塑像中最大的一尊。相比之下,我更喜欢三殿里的关公夜观《春秋》塑像,这个关公是根据罗贯中《三国演义》的描述塑造的,只见他面如重枣,单凤眼,卧蚕眉,右手捋着长长的胡须,左手拿着厚厚的《春秋》,在秉烛夜读。这个关公不是高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