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导游词(通用6篇)

VIP专免
3.0 文海小编2 2025-02-28 999+ 46.74KB 19 页 6贝壳 海报
侵权投诉
北京大学导游词(通用 6 篇)
北京大学导游词 篇 1
北大燕园其实是原来燕京大学的校址,但是很多北大学生对
此段历史知之甚少,然而最近有很多团体来北大参观,最让人神
往的莫过于未名博雅的秀丽景色,如不能让参观者知道关于这个
园子的真实历史,实在让人惭愧,谨以此文分享给愿意做导游的
学生,希望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为这个校园增添光彩!
西校门
西校门是北京大学原来的正门。因为是校友捐资所建,故也
称作校友门。3 月 15 日,燕大正式挂匾,同时举办男女两校合并
的联欢会,合并仪式由蔡元培主持,校门上燕京大学的牌匾为他
所题。
西门华表
这两座华表是圆明园安佑宫中的遗物之一,当年被安放在安
佑宫琉璃坊前。在清末民初崇彝的《道咸以来朝野杂记》中有记
载曰: “鸿慈永祜,在月地云居之后,循山径入,其中为安佑
宫,乾隆七年建,其前琉璃坊三座,左右华表刻云气,甚精巧,
民国十四年犹及见之。闻人言:今已为燕京大学所取。” 根据这
段记载,这两座华表至迟当建于乾隆七年(1742)。至于如何从圆
明园移到燕园,当年的《燕京大学校刊》曾对此有较为详细的记
载,称移此华表时,曾“商诸圆明园之主管者,拟将此石柱移归
1
本校保存,并经地方当事人之认可,遂鸠工起运,陆续移来三
座”,“国立北平图书馆落成,商北平市政府,将存放安门
前之石柱移归该馆,同时商本校,将所存之三柱移其一,
即准如所函报市政府备案,并柱,由本校保
存,旋得市政府认可,是本校行政执委员乃决议将此
於贝公楼前,以资瞻仰。此项竖配制
数约千数百元。” 但是细观这对华表,会发现
一细,并一对。原来燕京大学建校时,从圆明园运来
根,四根被运到城里,1931 年曾横卧安门前道。当北
图书馆建文津街新馆时,将燕大多的一根华表搬走与天
门前的一根合一对,不料搬运时阴错阳差结果燕大
的华表对,成就了这一桩趣事。
贝公楼(Bashford Hall):
燕大的主即现在北大的办公楼,称为贝公楼,是为纪念
会会督贝施德(又译贝施福),落成时的文名
Bashford Hall。燕京大学的前美教办的文大
学。其首任长李丁韪良的一位密友,当于 1893 年
病去世以后,包括丁韪良的校事会一致推选贝施福
文大学第二任,同时刘海澜常务副贝施福
当时也是俄亥俄州卫斯理大学的校然他于正式来北京
传教之前并多的时来实主持问汇文大学
,但由于他是一位颇负盛名的教育家,同时又具有管一所
国名牌大学的丰富,所以他对于提升汇文大学术和
2
理水准是起很大作用的。其是从他亲自来北京主持
会的教务活动之后,以及在 1913-任海美会会督期间
是在文大学财力上给予了鼎力支持。此同时,贝施福还
是一位藏书家和的史学编著过《中国与美会》
(1906)会在华一年文献集》(1907)《中国述论
(1916)等重要的在华会史文。在上海逝世之前,贝施福向汇
文大学赠了他所收藏的大量书籍,其中有很多是
们后来为燕京大学图书馆西文书收藏中的核心部分。至今在北
图书馆书库到上千册贝施福亲笔签名的西文
内容大都在华传教士和中国历史文有关。为了纪念他对
文大学堂和燕京大学的突出贡献落成便用他的名字命
名。卫理海外传教团捐16 万美元建贝公楼的正门是在
可以远眺燕山的西。门前原来有一棵挺拔大的松树
西方所有大学校园少不形草地。贝公楼正门上方
屋檐下还挂有一很大的牌匾,上贝公楼”三个大
从 19391941 年《燕大年刊》的老照片上我们都可以清
到这一牌匾。“贝公楼”的牌匾其实跟那块为国
的“大学”牌匾一,都是有很历史文物价值的。
贝公楼原来正门的上方有一个小阳台当校举行大
会时,这个阳台常常被用作一个讲坛,而听众就站在办公楼
西校门之的一大片草地上。1957 年,当联的最高苏维埃
席伏罗洛夫周总访北大时,曾经在这
面站北大表过热情洋溢。可
如今已重现
3

标签: #导游 #北京

摘要:

北京大学导游词(通用6篇)北京大学导游词篇1北大燕园其实是原来燕京大学的校址,但是很多北大学生对此段历史知之甚少,然而最近有很多团体来北大参观,最让人神往的莫过于未名博雅的秀丽景色,如不能让参观者知道关于这个园子的真实历史,实在让人惭愧,谨以此文分享给愿意做导游的学生,希望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为这个校园增添光彩!西校门西校门是北京大学原来的正门。因为是校友捐资所建,故也称作校友门。3月15日,燕大正式挂匾,同时举办男女两校合并的联欢会,合并仪式由蔡元培主持,校门上燕京大学的牌匾为他所题。西门华表这两座华表是圆明园安佑宫中的遗物之一,当年被安放在安佑宫琉璃坊前。在清末民初崇彝的《道咸以来朝野杂记》中有记载曰:“鸿慈永祜,在月地云居之后,循山径入,其中为安佑宫,乾隆七年建,其前琉璃坊三座,左右华表刻云气,甚精巧,民国十四年犹及见之。闻人言:今已为燕京大学所取。”根据这段记载,这两座华表至迟当建于乾隆七年(1742)。至于如何从圆明园移到燕园,当年的《燕京大学校刊》曾对此有较为详细的记载,称移此华表时,曾“商诸圆明园之主管者,拟将此石柱移归1本校保存,并经地方当事人之认可,遂鸠工起运,陆续移来三座”,“国立北平图书馆落成,商准北平市政府,将存放天安门前之石柱移归该馆,同时函商本校,请将所存之三柱移赠其一,当即准如所请,函报市政府备案,并声明尚存二柱,仍由本校保存,旋得市政府认可,於是本校行政执行委员会乃决议将此二柱竖立於贝公楼前,以资瞻仰。此项竖立费及配制柱顶之镇物费,为数约一千数百元。”但是仔细观察一下这对华表,会发现一粗一细,并非一对。原来燕京大学建校舍时,只从圆明园运来了三根,第四根却被运到城里,1931年曾横卧在天安门前道南。当北京图书馆建文津街新馆时,欲将燕大多余的一根华表搬走与天安门前的另一根合成一对,不料搬运时阴错阳差,结果燕大和北图的华表皆不成对,成就了这一桩趣事。贝...

展开>> 收起<<
北京大学导游词(通用6篇).docx

共19页,预览3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作者:文海小编2 分类:实用范文 价格:6贝壳 属性:19 页 大小:46.74KB 格式:DOCX 时间:2025-02-28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19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