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礼仪(精选4篇)

VIP免费
3.0 文海小编3 2025-02-10 999+ 43.22KB 8 页 6贝壳 海报
侵权投诉
尊师礼仪(精选 4 篇)
尊师礼仪 篇 1
1. 没有教育,就没有人才;没有人才,就啥也没有。(柏杨)
2.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
学校。(胡瑗)
3. 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
也。(唐代:韩愈)
4. 我们对于国家的贡献,哪里还有比教导青年和教育青年更好、
更伟大的呢?(捷克:夸美纽斯)
5. 成人的个性在童年成长。(英国:华兹华斯)
6. 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捷克:
夸美纽斯)
7. 夫民,衣食不足,则不暇治礼仪;而饱暖无教,则又近于禽
兽。(宋朝:朱熹)
8. 每教育好一个孩子,就减少一个败类。(法国:雨果)
9. 善者一日不教,则失而入于恶;恶者勤而教之,则可至于善。
(宋朝:欧阳修)
10. 教育是伟大的事业,人类的命运决定于教育。(前苏联:别林
斯基)
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1
12、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
13、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
14、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宋〕李觏《广潜书》
尊师礼仪 篇 2
中国人尊师重道,乃久远之传统,故周代已有释奠尊师之
礼。然而拜师却一直无专门礼仪。孔子说“自行束修以上者,吾
未尝无诲焉”,似乎师弟关系之建立较为朴素,心仪成礼,辅以
束修而已,乃一种私人关系。先秦诸子,私家讲学,大抵均是
代以后,国家学,博士员生弟子之从师,可能依循
法,或迳由国家分配,也就不另设拜师之礼之,拜师
没有入国家正式的礼仪典制中,即或有之,概属私礼。
通典》才开始提到拜师礼。卷六七“礼
:“天子拜敬保傅”,说天子也拜师,拜师入国家典制
。可是它内容仅谈了汉帝等师的事,记载其礼仪
状况,所以我推测古本没有正式
不过,既然《通典特意论之,即显示唐人对
正式的拜师礼也就是这时立的。一一开元
籑·皇太子束修》就详细记录了皇太子拜师的过程与礼仪。
皇太子为示例,其是天下之礼,自皇太到州
学生一的。又为束修礼。说礼仪内容什么差异
就是:皇太子、国子生、门学学生、学书学学
2
生拜师所的礼帛五匹酒二斗、修(肉干)五脡;州县
仅须奉帛酒与修则相同
具体的礼皇太子拜博士为师,很繁复若简单说,大
这样的:
皇太,也就是学生,至学事者
立于学宫东阶西面博士降俟于学宫内东阶下。引皇太
入。事者奉酒、修以从。皇太子入门而诣西阶
,拜;博士答子还遂进授币;奉酒壶者从奠
博士前。皇太子拜。博士事者取酒壶皇太
子拜引皇太。礼成。
如何用乐记载,我还不太清楚但它属礼,
很隆重的。礼一般用于人对天地山川鬼神。拜师而为
礼,显示师道尊,对师,要像对天地鬼神那样敬重。
不过,用乐,则其礼虽隆重,如今看来点儿简
素。师弟之是行礼,代人可能也不易体会其中劝勉为学
含义这次准备在行礼时添加几句赞诵。行礼之
襄赞诵出,代表老师对学生的劝励
诵什么呢?就朱子《白鹿洞揭示》中的几句点吧
一、为学之序: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行之。
、修: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善改过。
三、事之其道不
家历尊师重教,可以上溯到儒家学派形成的先秦
。先秦家在政治活动与治学过深刻认识到尊师重教对于
3
摘要:

尊师礼仪(精选4篇)尊师礼仪篇11.没有教育,就没有人才;没有人才,就啥也没有。(柏杨)2.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胡瑗)3.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也。(唐代:韩愈)4.我们对于国家的贡献,哪里还有比教导青年和教育青年更好、更伟大的呢?(捷克:夸美纽斯)5.成人的个性在童年成长。(英国:华兹华斯)6.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捷克:夸美纽斯)7.夫民,衣食不足,则不暇治礼仪;而饱暖无教,则又近于禽兽。(宋朝:朱熹)8.每教育好一个孩子,就减少一个败类。(法国:雨果)9.善者一日不教,则失而入于恶;恶者勤而教之,则可至于善。(宋朝:欧阳修)10.教育是伟大的事业,人类的命运决定于教育。(前苏联:别林斯基)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112、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13、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14、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宋〕李觏《广潜书》尊师礼仪篇2中国人尊师重道,乃久远之传统,故周代已有释奠尊师之礼。然而拜师却一直无专门礼仪。孔子说“自行束修以上者,吾未尝无诲焉”,似乎师弟关系之建立较为朴素,心仪成礼,辅以束修而已,乃一种私人关系。先秦诸子,私家讲学,大抵均是如此。汉代以后,国家设学,博士员生弟子之从师,可能仍然依循此法,或迳由国家分配,也就不另设拜师之礼了。总之,拜师并没有进入国家正式的礼仪典制中,即或有之,概属私礼。《通典》才开始提到拜师礼。该书卷六七“礼典”强调:“天子拜敬保傅”,说天子也要拜师,把拜师纳入国家典制中了。可是它内容仅谈了汉成帝等人敬师的事,并未记载其礼仪状况,所以我推测古代根本没有这种正式仪轨。不过,既然《通典》特意论之,即显示唐人对此已甚重视了,正式的拜师礼...

展开>> 收起<<
尊师礼仪(精选4篇).docx

共8页,预览3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作者:文海小编3 分类:个人文档 价格:6贝壳 属性:8 页 大小:43.22KB 格式:DOCX 时间:2025-02-10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8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