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庭教育心得体会(精选29篇)

VIP专免
关于家庭教育心得体会(精选 29 篇)
关于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篇 1
再过一个月,女儿即将告别幼儿园,离开相处了四年的小伙
伴们,离开精心照料和耐心教育她成长的老师们。在她满怀欣喜
地期盼着背上书包踏进小学校园时,我却时常回想起过去四年里
的许多生活点滴,回味着对孩子教育的快乐与艰辛。看着孩子从
一个懵懂无知的幼儿成长为一个懂事、有礼的小学生,在感到欣
慰的同时,也有些幼儿家庭教育心得体会想和家长们一起分享。
作为父母,首先要意识到并承担起对孩子教育的主要责任,
不能把孩子完全推给幼儿园老师或家中的老人。而是既要支持和
配合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和各种工作安排,还要妥善处理好与父辈
间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意见分歧,协调好学校与家庭对孩子的共同
教育。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将是其终身的导师。在孩子成
长的过程中,父母应该始终相伴左右,关注他们,帮助他们,引
导他们。
要仔细观察并深入了解孩子,在教育的态度上,既不过分溺
爱也不过于苛刻,既不放任自流也不拔苗助长。要结合孩子的实
际能力和成长需要,为孩子的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并对其提出
适当的要求与期望,也为自己设定一个教育孩子的目标与努力方
向。幼儿阶段的教育重点并不是大量知识信息的灌输,而是要特
别注重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两年前,为了陶冶孩子的艺
1
术情操,并磨练她的意志,我送她去学钢琴,考虑到每天坚持练
琴一小时,已经让当时才四岁半的孩子颇有压力,我便把是否要
参加幼儿园的珠心算兴趣班的决定权交给她自己,虽然她最终选
择了放弃让我感到稍有些遗憾,但看她自己选择的绘画、写字、
围棋都学得津津有味,我也觉得心满意足了。
在与孩子的教育与培养中,既要尊重孩子的天性,也要给予
必要的束缚和引导,使孩子的个性在良性的范围内健康发展。孩
子总要长大,我们希望他们能健康、快乐地融入社会。如果过分
放纵他们的天性,那他们的任性势必导致自我约束力的缺失,在
个人发展和人际交往上的失败,在社会生活中陷于孤立。因此我
平时总是以身作则,要求孩子诚实守信、乐于助人、谦虚好学、
积极勤奋。大概也正是因为这些优点,让她虽然不是班级里最出
色的孩子,却也深得老师的赞赏和小朋友们的喜爱。
要与孩子多进行语言和情感上的交流。从最初的讲幼儿故
事,到和孩子以简单的语言讨论一些社会现象,我总是试图让孩
子能了解身边的社会,分辨善恶与美丑。虽然孩子有时对其中的
道理还似懂非懂,但我发现她比同龄的孩子要懂事些,在看似简
单的对与错的评价中,这个孩子表现出了善良、宽容与正义,让
我感到欣慰。家人有病痛,她总是嘘寒问暖,对小伙伴懂得友爱
与谦让,对待长辈也彬彬有礼。正是语言的教育与情感的交流让
这个孩子懂道理,明是非,乖巧懂事,懂得感恩。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也是整个社会的希望。他们成长的
路还很长,作为父母,掌握恰当的教育方法需要长期的摸索和尝
2
试,我们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配合学
校和老师,把孩子培养成健康的人,快乐的人,有用的人!这便是
我的幼儿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关于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篇 2
一个人的性格与幼年所受的家庭教育有着密切关系,“种瓜
得瓜,种豆得豆”这一实践中得出的真理是有一定道理的。家庭
教育是给孩子打基础的教育,父母的为人处事、言行举止将直接
影响孩子的成长。在家庭中,每位家长都应担负起教育子女的责
任,重视孩子良好性格的培养,因为孩子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家庭
中,同父母亲人朝夕相处,那么家庭环境、家庭教育的方式、家
长的自身修养将给孩子的个性品质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孩
子又正是性格形成的时期,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性格形戍有着
重要的影响,每位家长应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采取良好
的家庭教育方式,促进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与发展。
一、幼儿时期是性格初步形成时期
性格是人在对待客观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经常表现出来
的,稳定而习惯的个性心理特征。人的性格发展又有着阶段性。
大体分为四个阶段:“5 至 11 岁左右为性格形成期;12至 17 岁
左右是性格的定塑期;18 至 55 岁为性格成热期;56 岁以上为性
格更年期或老年期。”儿童是人的个性初步形成的时期。一至三
岁前为个性萌芽时期;二是学前期是个性初步形成的时期。许多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个性初步形成是从学前期开始的,正如有国
3
摘要:
展开>>
收起<<
关于家庭教育心得体会(精选29篇)关于家庭教育心得体会篇1再过一个月,女儿即将告别幼儿园,离开相处了四年的小伙伴们,离开精心照料和耐心教育她成长的老师们。在她满怀欣喜地期盼着背上书包踏进小学校园时,我却时常回想起过去四年里的许多生活点滴,回味着对孩子教育的快乐与艰辛。看着孩子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幼儿成长为一个懂事、有礼的小学生,在感到欣慰的同时,也有些幼儿家庭教育心得体会想和家长们一起分享。作为父母,首先要意识到并承担起对孩子教育的主要责任,不能把孩子完全推给幼儿园老师或家中的老人。而是既要支持和配合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和各种工作安排,还要妥善处理好与父辈间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意见分歧,协调好学校与家庭对...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作者:shokzz
分类:教学资源
价格:6贝壳
属性:67 页
大小:83.53KB
格式:DOCX
时间:2025-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