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28篇)

VIP免费
幼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 28 篇)
幼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 1
只有当他成为自我的主人并遵循一些生活规则时,他才能管
住自我的行为,我们才认为他是一个守纪律的人。这样的纪律具
有灵活性概念即不易被理解又不易被采用。但它包含一个伟大的
教育原则,它不一样于旧式教育里那种绝对的,不容辩驳的高压
政策下的“不许动”的原则。
这一段话给我的教学路程上点燃了一盏明灯。回顾自我以前
的教学过程中也曾想“约束”孩子。当孩子们说话时觉得他们太
吵了,期望他们安静。但是这种“约束”对孩子们没有任何作
用。相反孩子们想说的、想做的欲望却更强烈。因为在此时我
是“主人”,而孩子们是“服从者”。所以他们的行为不是发自
内心的,而是外人强加的,所以孩子们的安静时一时的,只要我
一离开,他们便会很快的开始交谈起来。
当我接触蒙氏教育,开始了解蒙氏时,尤其当我阅读了这段
话语之后,我才找到了真正“管理”孩子的方法,想让孩子遵循
一些生活规则不是去管理他,而是让他成为教室的主人。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忘记那些“不许动”的原则,因为这
种“不许动”的背后,隐藏的是孩子们那种强烈的“我要动”的
欲望。所以不管用什么活动,我们都就应让孩子去动,在满足孩
1
子需求的前提下提出要求,这时孩子们“安静”了,有秩序了,
这是孩子们自我的纪律。在自由之后所获得的纪律。
所以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不管什么时候,孩子才是他自我
的主人,当他成为自我的主人时,老师只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
他就能很好的发展。
幼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 2
初读《爬上豆蔓看自我》,有很多朦胧的感悟,可惜一支拙
笔无法尽情地表达出来。这本书我会经常阅读,一向珍藏。它让
我的思想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激发我去反思、体验自我生活和
工作的价值和好处,让自我真实地活着,做真实的事情,用自我
真实的声音生活,用自我真挚的情感从事教育,构成自我个性化
的教育生活。仔细想来,作者的工作状态似成相识,原先我平时
也是这么工作的吧,只是我不是一个有心人。“以铜为镜,能够
正衣冠;以人为镜,能够明得失”,那我就把辛黛瑞拉当成我的镜
子,经常来照照,因为我明白我是喜欢我的职业,我也能从观
察、了解并理解孩子的过程中获得极大的幸福。
本书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丛书之一,是一本充满感性色彩又
令人深思的一线幼儿教师的教育日记,作者详尽地叙述了自我在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以及对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的感悟与反思,
记录了一个普通幼儿园教师在和孩子、家长交流中的喜怒哀乐,
自我专业成长的足迹,对生活、工作以及生命的感悟与体会。本
书真实反映了幼儿教师的生活原貌,从个案的角度记录了幼儿教
2
师的成长历程。全书共分六部分,第一、二部分介绍了作者的理
想教育生活和日常教育生活;第三部分介绍了作者和孩子的沟通、
交流;第四部分介绍了作者在教学中的感悟;第五部分介绍了作者
和家长的爱心联系;第六部分抒发了作者对生活好处的思考。
书中浓厚的生活气息,教师良好的反思和学习精神对于新教
师有着推进作用。从作者的言行中能够看出,教育对其而言是一
种信仰,她的文字中给人的感受是,从事幼儿教育事业是一种意
志的磨练,更是一种享受。她能更多真正的从孩子出发,当看到
孩子的表现没有预想完美时,她能看到孩子的进步,在诸多篇日
记中都能看到作者一一讲述每名幼儿的进步,将理解、宽容孩子
贯穿在现实生活中,而不仅仅仅是放在嘴上。因此,她能走出常
态,坚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看这本书时,觉得真像是自我在写日记。同是幼教工作者,
写的都是我们最熟悉的,每看一篇,生活中的某一片段就会跳出
来。如有一篇随笔是《爱唱歌的小麻雀》,讲了她上午因为一向
在纠正孩子的常规,结果该上的课都没有上,下午又受老师之邀
去听课。回到教室以后正好课程安排是讲故事活动就给孩子讲述
《爱唱歌的小麻雀》。因为是临时决定的,没有任何的教具,但
是她调整了教学方法,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讲述故事,再让孩子
在体验中学习故事,最后以小麻雀的口吻把早晨没有唱的歌唱给
小鹿宝宝听,其实就是唱给孩子们听,之后孩子们也跟着唱起
来,收到了理想的效果。这也让我想起公开课,她的做法可能就
是我们的做法,我们的做法可能比她更好,但是我们因为公开课
3
摘要:
展开>>
收起<<
幼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28篇)幼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篇1只有当他成为自我的主人并遵循一些生活规则时,他才能管住自我的行为,我们才认为他是一个守纪律的人。这样的纪律具有灵活性概念即不易被理解又不易被采用。但它包含一个伟大的教育原则,它不一样于旧式教育里那种绝对的,不容辩驳的高压政策下的“不许动”的原则。这一段话给我的教学路程上点燃了一盏明灯。回顾自我以前的教学过程中也曾想“约束”孩子。当孩子们说话时觉得他们太吵了,期望他们安静。但是这种“约束”对孩子们没有任何作用。相反孩子们想说的、想做的欲望却更强烈。因为在此时我是“主人”,而孩子们是“服从者”。所以他们的行为不是发自内心的,而是外人强加的,...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相关推荐
-
VIP免费2025-02-10 999+
-
VIP免费2025-02-10 999+
-
VIP免费2025-02-10 999+
-
VIP免费2025-02-10 999+
-
VIP免费2025-02-10 999+
-
VIP免费2025-02-10 999+
-
VIP免费2025-02-10 999+
-
VIP免费2025-02-10 999+
-
VIP免费2025-02-10 999+
-
VIP免费2025-02-10 999+
作者:honghon...
分类:心得体会
价格:6贝壳
属性:68 页
大小:85.74KB
格式:DOCX
时间:2025-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