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导游考试导游词(通用3篇)

VIP专免
3.0
2024-11-08
999+
45.51KB
10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浙江省导游考试导游词(通用 3 篇)
浙江省导游考试导游词 篇 1
各位团友,欢迎你们参观绍兴鲁迅纪念馆。绍兴是座历史文
化名城,自古人杰地灵,群星灿烂,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
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就是其中一个杰出的代表。鲁迅原名周树
人,1881 年 9 月 25 日诞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破落的封建士大夫
家庭。他 7 岁启蒙,岁就读于三味书屋。13 岁时,祖父因科场贿
赂案下狱,父亲周伯宜因此一病不起,从此家道中落,饱受世态
炎凉。鲁迅 18 岁那年,毅然“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
们”,先后去南京、日本学习。1909 年夏回国后,先后在杭州、
绍兴、北京、厦门、广州和上海等地从事教学工作和文学创
作。1936 年 10 月 19 日病逝于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享年 56 岁。
鲁迅一生有 1/3 以上的时间是在绍兴度过,他不仅在故乡度
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代,而且还进行了他初期的教学实践、文学
创作和社会革命活动。故乡的生活经历不仅对他的思想发展有很
大的影响,同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今天我们要踏着这
位伟人的足迹,寻访他的故园。
现在我们来到鲁迅先生的出生地——鲁迅故居。鲁迅故居位
于都昌坊口周家新台门西首。周家新台门是周家多年聚族而居的
地方。它建于清嘉庆年间,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是
一座典型的江南特有的那种深宅大院。1918 年经族人共议将这座
1
屋宇连同后面的百草园卖给了东邻朱姓。房屋易主后,原屋大部
分已拆除重建,但鲁迅故居的主要部分幸得保存,所以今天我们
能有幸看到这原汁原味的鲁迅故居。
这两扇黑油油的石库台门,原系周家新台门的边门,是鲁迅
家人出入的地方。
这间普通的泥地平屋是鲁迅家当年用来安放交通工具的地
方。大家都知道,绍兴有“东方威尼斯”之称,因此在一般家庭
中都备有水上的交通工具,那两支高大的橹是大船上所用,而那
两支小的是乌篷船上用的桨。轿子是陆上交通工具,其中轿杠系
鲁迅家原物。
从右侧门进去,穿过长廊,就到了“桂花明堂”。明堂在绍
兴俗称天井,这里原来种着两株茂盛的金桂,桂花明堂由此得
名。鲁迅小时候夏天经常躺在桂树下的小板桌上乘凉,他的继祖
母蒋氏则摇着芭蕉扇一边打扇,一边给小鲁迅猜谜,讲“猫是老
虎的师父”、“水漫金山”等故事,使鲁迅从小就受到民间文学
的熏陶,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后来,他在
《狗·猫·鼠》、《论雷峰塔的倒掉》等文章中均有生动的回
忆。
穿过桂花明堂,便来到鲁迅的卧室。1909 年夏,鲁迅从日本
留学回国后,从杭州回到故乡,先后在绍兴府中学堂和山会初级
师范学堂担任教职。这间卧室是当时他在绍任教期间的卧室兼书
房。鲁迅常常在这里备课、写作到深夜。他的第一篇文言文小说
2
《怀旧》就在这里写成。卧室里陈列着的铁梨木床是当年的'原
物。
穿过石板天井,迎面就是保存完好的鲁迅故居两楼两底。拾
阶而上,东首前半间是当年鲁迅家吃饭、会客的主要活动场所,
绍兴俗称“小堂前”。鲁迅在绍任教时期,经常在这里接待来访
的朋友和学生。客厅的右上角那张皮躺椅是鲁迅父亲用过的。当
年鲁迅祖父周福清科场舞弊案发后,鲁迅的父亲被革去秀才身
份,此后就一蹶不振,郁郁寡欢,借酒消愁,以至病魔缠身后被
庸医所误,年仅 36 岁就去世。从此鲁迅家也就从小康人家而坠入
困顿,经历了这一系列的家庭变故,少年鲁迅饱受世态炎凉和人
情冷暖,看到了上层社会的堕落和丑恶,对他的思想产生了极大
的影响,从而走上了寻求真理的道路。
与客厅一板之隔是鲁迅母亲的房间。南边那张八脚大床是鲁
迅的母亲——鲁瑞睡过的原物。东边这张小床是当年鲁迅的弟弟
周建人睡过的床。靠窗桌子上陈列着的是鲁迅母亲做针线活用的
物品。鲁迅的母亲鲁瑞是绍兴乡下安桥头人,性格和善而坚毅,
以自修达到能够看书的文化水平。鲁迅对他的母亲很佩服,曾经
说过:“我的母亲如果年轻二三十岁,也许要成为女英雄
呢。”鲁瑞确实是一个很不平凡的母亲,她培养的三个儿子被现
代文坛称为“周氏三杰”。
小堂前的西边是鲁迅继祖母蒋氏的卧室。这位继祖母性情开
朗,讲话幽默风趣,经常给侄孙辈讲故事、猜谜语,鲁迅对这位
继祖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
摘要:
展开>>
收起<<
浙江省导游考试导游词(通用3篇)浙江省导游考试导游词篇1各位团友,欢迎你们参观绍兴鲁迅纪念馆。绍兴是座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人杰地灵,群星灿烂,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就是其中一个杰出的代表。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他7岁启蒙,岁就读于三味书屋。13岁时,祖父因科场贿赂案下狱,父亲周伯宜因此一病不起,从此家道中落,饱受世态炎凉。鲁迅18岁那年,毅然“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先后去南京、日本学习。1909年夏回国后,先后在杭州、绍兴、北京、厦门、广州和上海等地从事教学工作和文学创作。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大...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