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武夷宫导游词范文(通用3篇)39
![](/assets/c5106e1f/images/icon/s-docx.png)
VIP免费
武夷山武夷宫导游词范文(通用 3 篇)
武夷山武夷宫导游词范文 篇 1
武夷宫又名会仙观、冲佑观、万年宫,在福建省崇安县南约
十五公里处的武夷山大王峰南麓,前临九曲溪口,是历代帝王祭
祀武夷君的地方,也是宋代全国六大名观之一。
据《武夷山志》记载:武夷宫始建唐天宝年间(742-755
年),是武夷山最古老的一座宫殿,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武
夷宫初建时,并不在今址上,而是筑屋于一曲的洲渚上,称天宝
殿。到了南唐保大二年(944 年),元宗李王景为其弟李良佐“辞
荣入道”,才移建今址,名“会仙观”。会仙观建成后,历代笃
信仙家的封建统治者,都不惜花费重金,多次修葺、扩建这座宫
殿,改名“仲佑观”。
南宋词人辛弃疾、诗人陆游、理学家刘子军、朱熹等都主管
过冲佑观。元泰定五年(1320xx 年),改观为宫,称“万年宫”。
明正统四年(1439 年),观毁于兵燹。天顺、成化年间(1457-1487
年),虽经官府多次拨款修葺,都未能恢复旧观。嘉靖四年
(1520xx 年),观又遭火焚,次年创复。即为现在的武夷宫。
年代悠久的武夷宫,虽历代都曾加以修葺,但经不住数次火
焚和兵燹,后仅留下几间空房。近年在旅游、文化部门支持下,
武夷宫主殿又重新修复,庭院里的两株桂树,则是宋代遗存下来
1
的,是 800—920xx 年的古树。全面恢复武夷宫的计划将逐步进
行。这座千古名观必将重现昔日的雄姿。
武夷山武夷宫导游词范文 篇 2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已莅临宋街东面入口处。这条百余米的
仿宋古街,具有浓厚的宋代江南建筑风格。街道两旁店铺林立,
繁华如梦,酒旗倌风,古韵犹存。神经宋街有大小店铺几十家,
主要销售饮誉内外的武夷岩茶、蛇制品、旅游工艺品。此外,还
有酒铺、茶观,客人随到随饮,十分方便。古老的闽越文化宋街
上展现着她那迷人的风采,使她成为向中外游客展示我国优秀传
统文化和艺术的长廊。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位于宋街入口处的武夷山历史文物
陈列馆。这里陈列展出武夷山市博物馆部分收藏文物。主要有武
夷山历代名人塑像和形象地介绍武夷山先民如何治理、开辟武夷
胜境的实物、模型及图片等。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个实物就是 1973
年9月取自武夷山观音岩洞内的武夷山一号船棺。这个模型就是
古汉城遗址模型。
经碳14 测定,武夷山一号船棺距今已有 3800 多年,相当于
夏代的晚期。武夷山架壑船棺的遗存,为研究福建省行秦历史和
探讨古越族文化,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历史资料。城村古汉城遗
址,位于武夷山市兴田镇城村村西南一公里处,国家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城村古汉城遗座落在起伏的丘陵山地上,城址呈长方
形。南北长 860米,东西宽 550 米,总面积48 万平方米。崇阳溪
2
环绕城的东、西、北三面。依山傍水,风景优美。城墙沿山势夯
土建筑,残高 4-8 米,东西城垣共保留三处豁口通道,为当年的
城门。城外挖有护城壕。经发掘,城内分布着殿宇、楼阙、营房
住宅、治铁、制陶和墓葬等遗址多处。建筑坐北朝南、左右对
称,布局严谨,与当时平原地区的城市布局截然不同,是江南独
树一帜的"干栏式建筑"。古城排水系统,利用自然山坡和沟谷建
成,实行雨水、污水分流,规划十分合理自然,令人称奇。城村
汉城,究竟是闽越王余善的行宫,还是汉武帝平定闽越后设立的
一个军事城堡,它是怎样兴起衰落,还有待考证。
步出文物陈列馆,沿宋街前行,前面这座古色古香的建筑就
是三清殿。三清殿是我国道教宫观的主要殿堂,供奉"玉清元始天
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于隆庆
元年(1567 年)冬应召北上时,曾在殿中墙上题诗一首:"一剑横
空星斗寒,甫随平虏复征蛮。他年觅取封候印,愿向君王换此
山。"
大家请看,三清殿前有一组石碑,其中最高的这块是刘公神
道碑。它连基座高3.7米,宽1.45 米,原立于五夫镇刘子羽墓道
上,1981 年 5 月移至于三清殿中珍藏。1985 年 10 月被列为省级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公神道碑详记宋代大儒刘子羽的家世及生
平事迹。刘子羽,崇安五夫人,官至右朝议大夫,在江苏镇江知
府任上时,因触怒投降派秦桧,被罢职家居。他是朱熹之父朱松
的挚友。朱松死进,朱熹年仅 14 风,遵父遗嘱,奉母举家投奔刘
子羽。刘子羽侍为子侄,精心教诲,终于使朱熹成为一代大儒。
3
摘要:
展开>>
收起<<
武夷山武夷宫导游词范文(通用3篇)武夷山武夷宫导游词范文篇1武夷宫又名会仙观、冲佑观、万年宫,在福建省崇安县南约十五公里处的武夷山大王峰南麓,前临九曲溪口,是历代帝王祭祀武夷君的地方,也是宋代全国六大名观之一。据《武夷山志》记载:武夷宫始建唐天宝年间(742-755年),是武夷山最古老的一座宫殿,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武夷宫初建时,并不在今址上,而是筑屋于一曲的洲渚上,称天宝殿。到了南唐保大二年(944年),元宗李王景为其弟李良佐“辞荣入道”,才移建今址,名“会仙观”。会仙观建成后,历代笃信仙家的封建统治者,都不惜花费重金,多次修葺、扩建这座宫殿,改名“仲佑观”。南宋词人辛弃疾、诗人陆游、理...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相关推荐
-
VIP免费2025-01-23 999+
-
VIP免费2025-01-25 999+
-
VIP免费2025-01-25 999+
-
VIP免费2025-01-25 999+
-
VIP免费2025-01-25 999+
-
VIP免费2025-01-25 999+
-
VIP免费2025-01-25 999+
-
VIP免费2025-01-25 999+
-
VIP免费2025-01-25 999+
-
VIP免费2025-01-25 999+
作者:shokzz
分类:实用范文
价格:6贝壳
属性:9 页
大小:44.54KB
格式:DOCX
时间:2024-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