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读后感精选多篇

VIP专免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读后感精选多篇
第一篇:《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读后感
读《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有感
---荒唐的霸道
张之洞曾经说过:世运之明晦,人才指盛衰,其表在政,其
里在学。是时,国运颓危,列强环伺,传统频遭质疑,西学新知
亟亟而入,中华现代学术的转型完成于该混沌时期,于切磋琢
磨、交锋碰撞中不断前行。学术与思想的新变,带动了社会各领
域的全面转型,为中华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瞿同祖老先生的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正是怀着这样一种精神,将汉代至清代
二千余年的法律作为整体进行剖析,加以讨论与比较,以达到阐
释中国法律的基本精神及其主要特征的目的。除此之外,本书还
讨论了中国古代法律自汉至清的重大变化,介绍了巫术与宗教,
儒家与法家思想,使中国现代学术的成功转型向前迈了一大步。
中国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时期,封建等级制度森严,“亲
亲尊尊”、“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等儒家理念深入到法律
条文中。正如本书第一章所阐述的有关“家族”的相关法律。中
国古代历代法律关于不孝罪的处置几乎都是以加重主义为原则。
不分故意过过失,不分违犯的性质如何,也不考虑出发点如何,
只要有了伤害长辈的行为,一律以重罪论处。甚至长辈的自杀只
要与晚辈有关,晚辈都逃不了同样严重残酷的刑事责任,都属于
背礼违法、罪有应得。儒家思想对“孝”的重视与强调,在本章
1
关于亲属的刑罚制度中有了很好的体现。我们不难看出,古代的
刑罚制度与儒家思想息息相关,中国古代的人治化,是与封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第 1 页 共 4 页
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以及统治阶级对自我权力的肯定和扩张是
密不可分的。
中国历史上就是一个不平等的社会,这种不平等表现在政
治、社会、生活等各方面。本书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妻子地位
的描述。《说文》中写到,“妻与己齐者也”,名义上,夫妻的
地位是平等的。但是,古人的传统思想是“男女之别,男尊女
卑,故以男为贵”。女子始终受男子的意志和权力支配,自生至
死可谓都处于“从”的地位。在夫妻之间伤害对方的刑罚制度
中,妻子伤害丈夫受到的处罚比伤害常人所应受的处罚更为严
重。甚至强调了:不论是否有理由,妻皆不能行使自卫,即使在
情势危急之下也不例外。然而夫过失杀妻例得不问,即使夫故意
致妻死亡都有“妻命为轻,祖宗嗣续为重”为理由而俱入可矜。
由此,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当今社会仍有“重男轻女”的观念而
且并不是一时之间便可磨灭的理念,这种思想不是一时兴起的,
而是已经传承了上千年,要使整个中国都改变这种观念,是一场
仍将要延续很长时间的持久战。我认为,所谓的“礼”,把人分
为三六九等,固化于社会秩序之中。虽然,这种社会结构可以保
证社会秩序的稳定,但是也扼杀了社会应有的活力与创造力。这
也是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
2
关于中国古代阶级之间的等级制度也分的非常清楚,儒家关
于君子小人及贵贱上下的理论仍为社会的中心思想。管子
云:“度爵而制服,量禄而用材,饮食有量,衣服有制,宫室有
度”。由
此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生活方式的差异是至关重要的。可以
说,衣履器物无一不异,“见其服而知其贵贱,望其章而知其
势”,人们的社会地位从外表上便可一目了然。这种差异包括
了:饮食的的限制,衣饰的材料、颜色,房屋的大小、装饰、材
料,马匹使用的限制等各方面。甚至还在婚姻方面加以强制规
定。婚姻的选择不仅受到父母的限制,也受阶级之间的贫富贵贱
的封建思想制约着。士族必须自爱自重,不能与庶族通婚,为了
保持家世血统的崇高,避免低门血统混入,阶级之间必须内婚,
否则家世变不可永久维护了。在关于阶级内婚的规定,法律不但
立有良贱为婚的专条,对于违犯者加以刑事制裁,更重要的是根
本否认这种婚姻的法律效力,而予以撤销的处分。这些强制性的
规定同样也与儒家关于“贵贱尊卑”的思想挂钩,可以看出中国
封建思想的进一步严重化。
除此之外,阶级之间的差异甚至出现于法律条文之中。许多
时代的法律都规定除了得到皇帝的许可外,司法机构不得擅自逮
捕审问贵族及官吏。他们犯罪有“不受拘系刑讯、皇帝批准方可
判刑、不佩戴枷锁、不适用普通的司法程序”等特权。虽然,在
封建解体之后,不再容许各个政治单位不同的法律存在,取而代
之的是以大一统的同一法典,预示着法典不再属于贵族而是属于
3
标签: #读后感
摘要:
展开>>
收起<<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读后感精选多篇第一篇:《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读后感读《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有感---荒唐的霸道张之洞曾经说过:世运之明晦,人才指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学。是时,国运颓危,列强环伺,传统频遭质疑,西学新知亟亟而入,中华现代学术的转型完成于该混沌时期,于切磋琢磨、交锋碰撞中不断前行。学术与思想的新变,带动了社会各领域的全面转型,为中华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瞿同祖老先生的《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正是怀着这样一种精神,将汉代至清代二千余年的法律作为整体进行剖析,加以讨论与比较,以达到阐释中国法律的基本精神及其主要特征的目的。除此之外,本书还讨论了中国古代法律自汉至清的重大变化,介绍了巫术...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作者:honghon...
分类:心得体会
价格:6贝壳
属性:29 页
大小:58.67KB
格式:DOCX
时间:202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