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方法的经验交流材料
![](/assets/c5106e1f/images/icon/s-docx.png)
VIP专免
关于教学方法的经验交流材料
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教学规律告诉我们:学生是认识的主
体,教为学服务。离开学生的学,教师教得再好也毫无意义。要
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向 45 分钟要质量。而要上好课,
其关键是备好课。所以只有教师认真备好课,上好课,才能减轻
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师课前勤一点,课上懒一点,总体上会用比
较少的劳动换取较大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教学设计是“以学定教”。教学设计始于体现学生学
习要求的“教案”,所以教师备课一定要重视备学生。了解学生
的爱好、性格、习惯、家庭情况、文化背景、学习基础等,以此
来确定“讲什么”、“怎么讲”才能达到预想的目的。正如斯卡
纳金所说:“如果孩子没有学习愿望的话,我们的一切想法、方
案、设想都将化为灰烬,变成木乃伊。”教师要想搞好课堂教
学,仅仅满足于教材是不够的,还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学
生。通过平时的观察、调查,掌握学生的喜好、脾气、学习基
础、旧知识的掌握程度,结合心理特点安排各种不同的教学活
动。
(一)了解学生基础,确定教学难度,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使
学生便于接受。比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香港澳门
回归等问题,八年级下册历史里有相关内容,但这些知识在地
理、政治的课本里也都有所涉及,所以可以结合学生已知内容的
基础,适当安排探究活动的教学,让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领域对这
些问题是怎么阐述的。
1
(二)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做切入点,适当引导到学习内容上
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全民族抗战》时,
《小兵张嘎》、《地道战》、《地雷战》等都是学生非常喜欢和
熟悉的影视节目,由这些电影入手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了解日
本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对我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及中国人民
进行的顽强抵抗,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三)适当安排讨论、表演等开放性题目,给学生展示、表现的
机会,并及时认可、表扬,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初中的孩
子虽然自以为长大了,但实际上还很顽皮,好动、好表现、活泼
仍是他们的特点,而且他们也开始不断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渴望得到老师、同学和家长的认可。抓住学生这些特点,让他们
身临其境地去感知历史、触摸历史也是很好的教学方法。比如:
再现蒋介石发电报给毛泽东,邀请他赴重庆谈判时和下属的谈
话,揣摩蒋介石的心理;再现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下飞机的场景,
接机人员都有哪些表现等等,让学生以小品的形式表演出来,更
有利于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
“以学定教”,“教师为了不教”,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
学生一辈子都有用的财富。所以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
体作用,让学生主体积极活动,满足学生作为发现者、研究探索
者的精神需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心向,做到:能让学
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自己观察;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自己表
述;能让学生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
生自己思考;能让学生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总结得出结论。总
2
之,教师要相信学生,依靠学生,绝不越俎代庖。但同时也要承
认学生的差异,构建平等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
人的个性千差万别,教育者是不能把孩子的发展定格在我们
自以为是的范围之内的。学校培养人才不是生产月饼,要立足人
的的本性教育,让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并不是让每个学生,按
统一规格平均发展。而让风格各异的学生按统一的规格平均发
展,不仅不可能,而且还会贻误学生一生的成长。新课程改革下
要求学生彰显个性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每个学生都是独特
的,不可重复的、无法替代的个体,这种差异性和独特性是每个
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正视学生差异,尊重学生的选
择。学生的智力和才能表现在生活、生产、劳动、学习、语言、
文学、体育、音乐、美术、空间想象能力等多方面,人才是各种
各样的,社会的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才,所以,我们应该善待每一
位学生,把他们培养成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发挥他们的特长,
为社会造福。 123
教育是什么?有人指出教育是一种文化植入,教育试图为人
植入一种理想的生活愿景,并为人植入这种理想生活努力的正当
理由。作为受教育者,我们常说要学习文化知识。学习是为了传
承、发扬和创新。
作为教师的我们学习了很多文化,从书本上学来的文化大多
是工业文化、城市文化。而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却大多是农村
的孩子,所处的生活环境造成了她的学习基础是农村文化,进入
校园之后要接受工业文化、城市文化,当然会有一些问题冲突。
3
摘要:
展开>>
收起<<
关于教学方法的经验交流材料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教学规律告诉我们: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为学服务。离开学生的学,教师教得再好也毫无意义。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向45分钟要质量。而要上好课,其关键是备好课。所以只有教师认真备好课,上好课,才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师课前勤一点,课上懒一点,总体上会用比较少的劳动换取较大的教学效果。新课程教学设计是“以学定教”。教学设计始于体现学生学习要求的“教案”,所以教师备课一定要重视备学生。了解学生的爱好、性格、习惯、家庭情况、文化背景、学习基础等,以此来确定“讲什么”、“怎么讲”才能达到预想的目的。正如斯卡纳金所说:“如果孩子没有学习愿望的话,我们的一切...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作者:littere...
分类:教学资源
价格:6贝壳
属性:6 页
大小:42.04KB
格式:DOCX
时间:2024-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