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营销与中国法律的公众形象演讲范文

VIP专免
产品营销与中国法律的公众形象演讲范文
摘 要:法律的公众形象与市场营销学中的产品形象极为相
似。大公众对法律的认知,就像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认同感,消
费者对产品的印象对产品的销售影响甚为深远。法律在人们心目
中的形象也直接关系法律的在社会公众中的影响力,法律是大众
据以捍卫自己权利的重要工具,作为工具的法律必须为大众所接
受和掌握,而不应该成为法官、检察官、律师、教授等等“法律
人”的专利。就强制性的法律来说,法律的公众形象关系到司
法、执法的社会效果,具有强烈的心灵震撼作用的法律才能使法
律面对的对象心服口服。从市场营销学[1]角度考察法律的公众形
象塑造,也不失为我国司法改革的一个进路。
关键词:市场营销 产品 中国法律 公众形象
法律作为一种精英意识的产物,本身所蕴涵的原理、规则、
规范等等一直是受到理论界的广泛关注。我们用微观的眼光对法
律加以检讨:从法律的定义、法律的功能、法律的作用到部门法
的调整对象、基本原则、基本理念、核心观点等等,不一而足。
无疑,当代中国法学界能够出现今日的繁华景象,应该归功于诸
多学者专家教授在这方面孜孜不倦的研究和探讨。但是,对法律
的研究,仅仅有微观的角度是远远不够的,在细微之处钻研的同
时,我们不能不抬起头来对“法律”这个整体进行宏观的审视。
这样双管齐下,才能更加全面地认识和促进法律尤其是中国现代
法律的发展完善。
引 言
1
法律是什么?
这是个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很多论文、论著都会提及这个
问题,甚至有专著用整整一本书的篇幅来论述,洋洋洒洒几万字
滔滔不绝,论述深入而且全面、详实。但学界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列宁认为:“法律是取得胜利、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意志的表
现。”
原苏联的一位学者则说:“法律是以立法形式规定的表现统
治阶级意志的行为规范和为国家政权认可的风俗习惯和公共生活
规则的总和。”
我国的法学理论教科书则称:“法律是由一定物质生活条件
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
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体系。”
……
然而,对于法律是什么这个问题,只有法律领域内的学者、
专家、教授、律师、法官、检察官和有关研究人员等等有必要为
之争辩。对广大的公众而言,他们想知道的“法律是什么”是很
实在的。大众并不需要很深入的理论论证,他们希望明了的仅仅
是:法律到底是什么,它与我何干?
公众心中的“法律是什么”
什么是“公众”?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社会上大多数的
人”。这个词与“大众”的含义极为接近,指的都是一般的民
众、群众。但这里界定的公众指的是法律圈子以外的广大人们
2
(是“人们”而不是“人民”,因为与政治概念无关)、群众。
经过十几个年头的普法宣传教育,他们不都是法盲,但是对于法
律,他们只是水中望月,雾里看花。也许朦朦胧胧知道有“法
律”这样玩意儿,但是不晓得如何像使用筷子和调羹那样游刃有
余。法律对他们来说,似乎很遥远很飘渺,有时又近在眼前。笔
者曾做过一个小调查,随机询问路人知不知道法院法庭或者律师
事务所在哪里,十有八九都摇头!这并不足为怪,“中国是一个
缺少法治传统的社会,一提及法,民众就会想到刑,立法即为立
刑,司法即为施刑,一说到法律文化,则是少数人的精英法律文
化,与民众格格不入。”所谓的法律文化,似乎都距离他们太远
了,而且谁也不希望“法”字来惹麻烦。人们只知道法院的宣判
执行大会经常会在附近的一个运动场举行,觉得很解恨,“坏
人”应该得到应有的下场。这就是本文指的公众:知道世界上还
有“法律”,但不知道法律与自己何干的公众!
其实,对于公众来说,法律就像他们日常生活中面对的产
品。这里所指的法律是“****律”概念,包括立法、司法、执
法、法律援助、法律咨询和其他一切与法律有关的活动。具体可
以分为带有强制性的(比如刑法)和非强制性的(比如民法)。
此种划分与公法私法的区分很接近。从一般意义上说,法律都带
有强制性,但是此处的划分只是把“法律”当作一个相对独立于
大众的整体而言的。相对独立不等于互相对立,否则大众与法律
就没有消费者与产品类似的那种关系了。
3
摘要:
展开>>
收起<<
产品营销与中国法律的公众形象演讲范文摘要:法律的公众形象与市场营销学中的产品形象极为相似。大公众对法律的认知,就像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认同感,消费者对产品的印象对产品的销售影响甚为深远。法律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也直接关系法律的在社会公众中的影响力,法律是大众据以捍卫自己权利的重要工具,作为工具的法律必须为大众所接受和掌握,而不应该成为法官、检察官、律师、教授等等“法律人”的专利。就强制性的法律来说,法律的公众形象关系到司法、执法的社会效果,具有强烈的心灵震撼作用的法律才能使法律面对的对象心服口服。从市场营销学[1]角度考察法律的公众形象塑造,也不失为我国司法改革的一个进路。关键词:市场营销产品中国...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相关推荐
-
VIP免费2025-02-06 999+
-
VIP免费2025-02-06 999+
-
VIP免费2025-02-06 999+
-
VIP免费2025-02-06 999+
-
VIP免费2025-02-06 999+
-
VIP免费2025-02-06 999+
-
VIP免费2025-02-06 999+
-
VIP免费2025-02-06 999+
-
VIP免费2025-02-06 999+
-
VIP免费2025-02-06 999+
作者:littere...
分类:演讲稿
价格:6贝壳
属性:24 页
大小:54.13KB
格式:DOCX
时间:2024-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