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特困党员救助机制的探讨

VIP专免
3.0 shokzz 2024-09-20 999+ 40.37KB 5 页 6贝壳 海报
侵权投诉
关于建立特困党员救助机制的探讨   近日,我们按照市
委先进性教育办的部署,组成调查组就建立特困党员救助机制工
作,下到部分乡镇、街道、村居以及民政、财政等有关区直部
门,采取实地走访、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下发统计表格等形
式展开调查研究,认真听取各类人员意见和建议,形成报告如
下:   一、基本情况   我区现有特困党员 682 名,约占
党员总数的 4%,其中农村特困党员 320 名,城市社区特困党员
362 名。按性别结构分析,男 561 名,占 82.3 %;女 121 名,占
17.7%。按年龄结构分析,49 岁及以下的 83 名,占 12.2%;50 岁
59 岁的 246 名,占 36.1 %;60 岁及以上 353 名,占 51.7%。
二、特困原因分析   1、因病致贫。特困党员家庭有的因为没
有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抵御疾病能力较弱,有的因为党员本人或
家庭成员身患顽疾,医疗负担沉重,特别是城市特困党员,因病
贫困比例较大,占 45 %以上。城南街道东湖巷社区有特困党员 18
名,其中有 14 名党员是因病致贫。   2、年老体弱。这类致
贫的党员集中在农村贫困党员中,占农村特困党员总数的 75%以
上。农村党员中,老龄化趋势非常明显,60 岁以上的党员约占总
数的 70%以上。由于年老体弱,劳动能力衰退或丧失劳动能力,
无法获取经济来源。   3、长期失业。“两个置换”改革企业
下岗职工党员,特别是夫妻双双下岗的党员,由于缺乏再就业技
能,难以找到再就业岗位,长期处于失业状态,失去生活来源。
这类党员约占城市特困党员总数的 40%。   4、子女赡养能力
弱或履行赡养义务不到位。有的老龄党员子女下岗失业或未工
作,无力承担起赡养父母的义务。有的党员与子女家庭关系处理
1
不和睦,子女没有很好地承担起赡养义务,导致党员生活困难。
5、突遇重大难。数特困党员家庭因突遇车祸自然灾害等,
的家庭巨额经济负担或致残而失去劳动能力,生活
于贫困。   6、生产条件差。农村部分地产条件差
收入微薄,生活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如芦山乡大观庙村、家岗
村、李白溪村等,地势低洼,年年遭受水灾翻砂鼓水,生
产条件极恶劣。   另外数党员因生和就业观念
落后、子女就负担重等原因导致贫困。有的特困党员家庭遭遇
以上各原因综合,生存条件极艰苦急需予以救助。
建立特困党员救助机制的建议   1、思想   
以“xxxx”重要思想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 xx 中、
精神实关注广大基党员的工作和生活,助基特困
党员解决际问题,体现党组温暖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
力,保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扎实成,为建设富裕武陵
安武陵、和谐**宏伟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组。   2、
  特困党员救助工作的目标是:以建立覆盖全市、
施得力、长期有的党员救助体系为重,保特困党员基
本生活,因疾病、疾、老弱、难、长期失业、子女就
主观原因而陷入贫困的党员家庭给予适当救助,助特困党员
战胜困难、摆脱贫困。   特困党员救助工作应遵循以下原
:   ①自助为、党组和社会救助为的原;  
救助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   ③低标准
逐步扩展、分类救的原;   统一、规范
公正的原;   ⑤属理的原;   城乡区别
2
的原。   3、救助范围确定程序   特困党员
救助范围包括两大类:一类是生活标准到城市和农村基本生
活保障线(城市为家庭人收入 2160 ,农村为家庭年人均可
支配收入 650 元)享受低保的党员;二类是因疾病、长期失
业、子女就偶遇天灾祸造衣食住行各方面存条件极
的党员。于因懒惰、子女有赡养能力不履行赡养义务等
原因成贫困的,不纳入特困党员救助范围。特困救助与党
员的一表现、遵纪守法情况、所做贡献采取适当方挂钩
一类特困党员依据民政部门主管的城市和农村对象程序
生,到特困党员保。   二类特困党员的
序包括以下步骤:   党员个人报;   
调查,初审资格;   召开党部党员会议,对申对象
况进行查;   上报乡镇街道主管部门党委,由
党委采取入户调查、邻里走访等式,对申报党员情况进行
审核提出救助意见和救助金额;   由区县(委组
审定救助资格,确定救助金额;   采取书面形式通知党员
在党部党员,公示救助对象基本情况,无后正式实
助。   程序审定必须从党员个人日起 30 天内完成。
4、救助式、条件标准   一类特困党员,在保的
上,分城市和农村两情况,每月分别给予定金额固定补
助;二类特困党员,根据党员的体情况给予临时救助。
一类特困党员救助条件对象确定条件二类特困党
员救助条件分基本条件条件。基本条件大致包括家庭
均可支配收入和生活水平明显平均水平家庭无
3

标签: #党员

摘要:

关于建立特困党员救助机制的探讨  近日,我们按照市委先进性教育办的部署,组成调查组就建立特困党员救助机制工作,下到部分乡镇、街道、村居以及民政、财政等有关区直部门,采取实地走访、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下发统计表格等形式展开调查研究,认真听取各类人员意见和建议,形成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区现有特困党员682名,约占党员总数的4%,其中农村特困党员320名,城市社区特困党员362名。按性别结构分析,男561名,占82.3%;女121名,占17.7%。按年龄结构分析,49岁及以下的83名,占12.2%;50岁至59岁的246名,占36.1%;60岁及以上353名,占51.7%。二、特困原因...

展开>> 收起<<
关于建立特困党员救助机制的探讨.docx

共5页,预览5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作者:shokzz 分类:工作总结 价格:6贝壳 属性:5 页 大小:40.37KB 格式:DOCX 时间:2024-09-20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5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