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情处处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体会
![](/assets/c5106e1f/images/icon/s-docx.png)
VIP专免
水情处处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体会
水文测报工作如何适应新时期防汛抗旱工作要求
1、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学习科学发展观,必须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
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以人为本就是为
了不断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包括生存的需要、发展
的需要和享受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价值的核心和
社会的本位,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一切为了
人,一切服务于人。注重以人为本,也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
本质要求。可持续协调发展,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
各个环节的发展要有机衔接,各个阶段各个步骤的发展要良性运
行。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可再生性。
2、新时期防汛抗旱工作对水文测报的要求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今后一个
时期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要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展开,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国民经济
将保持又好又快的增长态势,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要求更加迫
切,这些都对防汛抗旱工作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防汛抗旱
工作的耳目和参谋,水文测报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
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把确保人民的生命安全放
在防汛抗旱工作的首位,给防洪调度决策、人员转移安置等工作
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实现以
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目标,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经济社
1
会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但是,频繁发生的水旱灾害对人的生命
和生活安全构成巨大威胁。因此,防汛抗旱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
本的工作方针,把防洪保生命安全、抗旱保供水安全作为我们工
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水文测报工作必须紧紧围绕防汛
抗旱工作的要求,加强水文测报工作,为防汛抗旱决策提供科学
依据。
二是各项应急管理工作全面提速,强化预案预测预警工作,
对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中央和各地、各部门
不断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国务院成立了应急办公室,颁布实
施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防汛抗旱应急
预案》和《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等。我局也颁布
了《突发公共水事件水文应急测报预案》以应对突发事件的水文
测报工作,这些均要求防汛抗旱工作要充分发挥应急处置作用,
要求水文测报工作必须进一步提高应急工作水平。
三是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对水旱灾害信息高度关注,特别是
新闻媒体与防汛抗旱工作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对传统的防汛抗旱
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扩大了防汛抗旱工作的影响,营
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获得了社会各界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另一方面也增加了防汛抗旱工作的透明度,使之能够得到更多的
监督和评价,有利于提高工作水平。因此,防汛抗旱水文测报工
作必须在“更准、更快、更全、更新”上下功夫,全面满足社会
和媒体的信息服务需求。
2
四是洪涝灾害和旱灾越来越严重,对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更
高要求。从洪涝灾害来看,近年来,受局部气候变化影响,我国
部分中小河流、台风、山洪等灾害频繁发生,损失越来越大;从
干旱灾害来看,受旱区域已由传统的三北(西北、华北、东北)
向南方和东部多雨区扩展,近年来,南方旱灾发生之频繁、影响
程度之深、损失之重都是过去多年没有遇到的。这迫切要求水文
测报工作要进一步加大山洪和旱情的监测预警分析,为山洪灾害
防治及抗旱指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 水文测报工作与新时期防汛抗旱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
一是我国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建设水平与新的要求不适应。近
年来,随着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工程一期的建设及各地相继投入,
新建和改造了大量的水情自动测报系统,采集了大量的数据,为
防汛抗旱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同时由于有关政策不落实,也
给各地带来了系统使用、维护的困难,增加了运行负担。其中最
重要的技术问题之一就是遥测设备因厂家不同而不同,其市场化
和通用化程度较低,造成系统维护成本较高、维护不及时等诸多
困难,制约了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建设和发展。
二是水情报汛组网方式与新的技术不相适应。较早前,受制
于x.25 网络传输速率慢及人工报汛的要求,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工
程一期及各地大多采用测站-分中心-省中心的报汛组网方式,
而一些发达省份,基于全省各地宽带联网及自动测报系统的普
及,有些采用测站-省中心-分中心,这样不仅节省了大量投
资,简化了报汛组网方式,提高了学习传输、维护的效率,而且
3
标签: #学习
摘要:
展开>>
收起<<
水情处处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体会水文测报工作如何适应新时期防汛抗旱工作要求1、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学习科学发展观,必须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以人为本就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包括生存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和享受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本位,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于人。注重以人为本,也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可持续协调发展,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各个环节的发展要有机衔接,各个阶段各个步骤的发展要良性运行。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可再生性。2、新时期防...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作者:shokzz
分类:心得体会
价格:6贝壳
属性:6 页
大小:40.65KB
格式:DOCX
时间:2024-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