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阅读心得(精选31篇)
免费
给教师的建议阅读心得(精选 31 篇)
教 的建 心得 篇给 师 议阅读 1
暑期,在朋友的推荐下,我认真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
书。读完后深感这是一本值得我们教师研究的好书!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
洋,博大精深,作为教师,从书中获取知识,提升各方面的修养尤为重要。
下面我就书中的好建议结合自己工作实践,浅谈一下对学困生应该怎么做:
一、心存关爱,因材施教,绝不放弃
“ ” “ ”优秀学生是相似的, 差生 却各有各的 差法 。那些好学生,你不用对他们吆五喝
六,他们总是乖乖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当你面对那一个个千差万别生
龙活虎的差学生,他们一旦出了点小问题,我们总习惯先对他们进行批评、写检查、罚扫
……地 然后再对其讲道理,进行所谓的原则性的指导。其实处罚和枯燥的说理不能触及后
“进生的灵魂,反而拉大了老师与后进生之间的距离。苏霍姆林斯基说: 一个好的教师意
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
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
”己也曾经是个孩子。 他告诉我们每个老师:那些特别的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
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就会充满希望。照亮学校
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对孩子的不染
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
能放弃,绝不能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
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
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
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还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可造之材,找到了合适的
教育方法,就不会有永远的后进生。他用毕生的精力在研究学生,研究教育教学工作。在
他的眼里,这世界上没有永远的后进生,每位学生都有他独特的地方,都有他可塑造的一
面。所以他对后进生从来不放弃,而是竭尽全力、想方设法地研究学生特点,进而寻找到
“ ”帮助学生的方法,最终让他们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我想,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能这么
做,是跟他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密不可分的。而我们呢,提高不了后进生,便抱怨他
们,甚至是放弃他们,在如今的应试教育下,一些老师失去了等待后进生转变的耐心,再
加上平时忽视了阅读的重要性,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掌握的寥寥无几,研究学生更无从谈
起。这样又怎能帮助后进生提高呢?读了此书我有了方向,想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
就一定要多阅读教育理论书籍,想要帮助后进生就一定要结合所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教学
经验去研究学生。两者相结合,就会在教育工作中寻找到工作的成功与乐趣。
二、转变角色、循序渐进、引导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说: 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
”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
“ ”我们有时会很不解地说, 这道题我都讲了好几遍了,可学生还是没做对? 读了苏霍
姆林斯基的分析之后,我不得不承认是错怪学生了。其实,我们在讲解时,有时忽视了学
生应该理解什么,在思考过程中应达到什么目的。思考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才能成
为名副其实的脑力劳动。教师越是善于把学生的思维活动赋予解决问题的性质,学生的智
力也就能越积极地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学习中的阻力和困难也就越清楚,因而脑力劳动
的过程也就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难的过程。那种认为把教学内容讲得越清楚,越明
白,学生的问题就会越少,他们的知识就会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师,是大错特错的。好老师
决不会越俎代庖地替学生解决难题,他们对学生的关心首先表现在让学生明白摆在他们面
前的困难是什么,要想克服困难,不仅仅需要孩子们集中极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们付
出极大的意志力。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识,不仅仅要在学生面前揭示教材内容的本质,而且
要教给学生怎样思考,让他们独立地自觉地深入到教师的详细讲解中来。
从书中我也深深地领悟到,我们教师要重视自身角色的转变,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
生。当有些知识在学生中有人了解,有人不懂时,教师的最佳角色就是活动的组织者、协
“ ” “调者,让知道的人讲给不知道人的听。爱因斯坦也指出: 教师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是鼓
”励学生去实际行动。 因此,我们应通过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让学生在心与心的交流
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尽管他们的语言很幼稚、很可笑、甚至不完整,但他们传达的思
想却是一致的,只要教师不时地矫正、提升,教学的效果应是十分明显的。唯有这样,我
“ ” “ ”们才能找到孩子最佳的学习方式,才能更加正视教师的身份 。
三、改进方法、调动情绪、控制注意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 要能把握住儿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
——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 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
”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 学生在学习中的注意力不集中是我们每一位教师
备感头疼的问题,特别是学困生的思想特别爱开小差。其实很多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内心是
很想学好的,但他们由于基础差,不懂的知识越积累越多,上课时就越不知从何学起。如
果我们放任自流,他们的学习成绩会更差;但如果采用强制手段,效果肯定不好,即使看
“ ”着他坐得端端正正,说不定这时候正是 身在曹营心在汉,因为他们并没有从心底里认
同!看来怎样才能使学困生的注意力集中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我们要想
把握儿童的注意力,就应该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并使他们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
行脑力劳动的一种自豪感。这样的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有一定的困难。我们在平时的
教育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做一些猜谜小游戏、动手动脑的活动等,
让他们的思维处于紧张状态,进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教师应选择良好的教学方
法,尽量做到讲解生动活泼,深入浅出,从而使他们对所学知识感兴趣,进而集中注意
力。还要采用适当降低要求,低起点,小步子,多鼓励和少批评等方法为学困生创设成功
的机遇,从而使学困生逐渐进步。教师可有意识的出一些较简单的题目,然后叫他们上台
“ ”板演或回答,若学困生 答对,则予以表扬,让他们得到老师和学生的认可,让他们享受
成功的滋味,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是可以学好的;若没答对,教师也应予以鼓励,相信他
们下次能够会做,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在学习上总是比
别人差一等的印象,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励他们积极争取,努力向上。
四、加强阅读、发散思维、提升素质
“ ‘ ’ …”书中有这样一条建议: 阅读是对 学习困难的 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阅读对老
师和学生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老师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需要大量地阅读书籍,后
进学生想要改变糟糕的学习状况更需要大量的阅读。阅读是一切智慧和力量的源泉。例如
“ ” “他在 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 中说: 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
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
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学
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
”你,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 联系实际看来,这里的让学困生阅读应该不是
那种放任自由的读,而是因人而异,有指导性的阅读。不仅学生要读书,老师也要坚持读
“书, 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
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
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
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
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
”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俗话说的好:站得高,看得远。你书
读得越多,你掌握的教育教学的方法就越多,思维开阔了,在工作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就有
办法解决了。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自己要有广博的知识,创新的思维。然后才能教出具有
广博知识,能力突出的学生来。
以上是我在阅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后所获得的一些粗浅的认识,还远不能涉及
这部著作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论和思想,今后我将通过精心地阅读、细细地品尝,深入地感
悟,把其精华结合实际灵活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教 的建 心得 篇给 师 议阅读 2
前不久读了《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它是20 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之一,由前苏联
著名教育家 b·a·苏霍姆林斯基著。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
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它让我明白了许多
鲜明的教育观点,也有许多心灵感触,在此谈谈我的体会。
“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
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
” 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 书中提到这个
问题就是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没有兴趣的指引
和铺垫,学生会觉得学习变得枯燥无味,产生厌学心理,从而影响数学教学的效果。
“追求知识的愿望,是靠儿童的虽不轻松然而快乐的、诱人的、出于自愿劳动所创造
的千万条根须日以继夜、不知疲劳的工作来滋养的。然而只有使力量的付出跟儿童的自尊
感密不可分的时候,他的劳动才能成为快乐的、诱人的、自愿的劳动。必须使儿童感到自
己是一个劳动者,使他为自己的努力所达到的劳动成果而感到自豪。培养自豪也就会意味
” 着在儿童心灵中树立一种要成为思考者的愿望。 数学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重要的一
环,从教学心理学角度上讲,如果抓住了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有一个巨大的推
动作用。兴趣的培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
新线索,并进行探索创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
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是最清晰,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最有效,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学课,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外,更
重要是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做为数学老师应努力使学生热爱数学,才能对学习有兴趣,
只要有兴趣,才能学好数学。因为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
望的基础,我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激发学生兴趣。 我认为人们对知识
标签: #教师
摘要:
展开>>
收起<<
给教师的建议阅读心得(精选31篇)教的建心得篇给师议阅读1 暑期,在朋友的推荐下,我认真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读完后深感这是一本值得我们教师研究的好书!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教师,从书中获取知识,提升各方面的修养尤为重要。 下面我就书中的好建议结合自己工作实践,浅谈一下对学困生应该怎么做: 一、心存关爱,因材施教,绝不放弃 “”“”优秀学生是相似的,差生却各有各的差法。那些好学生,你不用对他们吆五喝六,他们总是乖乖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当你面对那一个个千差万别生龙活虎的差学生,他们一旦出了点小问题,我们总习惯先对他们进...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作者:Jazy
分类:教学资源
价格:免费
属性:35 页
大小:87.61KB
格式:DOCX
时间:2024-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