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教孩子的成因及对策

VIP专免
难教孩子的成因及对策
在每个班级里都有学习困难的孩子?这些孩子是如何产生
的?该如何帮助这些孩子呢?下面我将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梳
理这一问题。
难教学生是怎么炼成的?
1、可追溯到孩子的童年,孩子不在父母身边或者由不懂教育
的父母带大。这些孩子的抚养者和孩子交流的时间少,特别是没
有用儿歌、故事浸润孩子的童年;这些孩子的抚养者没有教会孩
子观察的能力,因此智力没有发展起来(有一个错误的观点认为
孩子有天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其实不是这样的,孩子的好奇心
是需要父母培养的);这些孩子在幼年阶段没有和同龄的孩子交
往。
2、小学阶段,关键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不牢固,而这些是学
习一切知识的基础(工具)。这些“关键知识”指的是苏霍姆林斯
基所说的第一套大纲,以语文为例,核心知识就是一套语文知识
和技能体系(语文技能往往包括在语文知识内或者说在学习语文
知识的同时可以形成语文技能),涵盖字词句短篇语法、修辞、
逻辑等。“基本技能”指的是学习的最基本的能力,比如自动化
读的能力(学生在读书的时候不用关注字是不是认识)和自动化
写的能力(学生写字是不用考虑哪个字该怎么写)。
3、中学阶段是由于学生缺乏课外阅读、教师使用死记硬背的
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基本概念把握不牢固,理解不深入,对关键知
识缺乏结构感。
1
4、由于家庭的变故或者其他什么原因,让孩子自暴自弃,丧
失了进取心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如何帮助这些孩子呢?
主要是应该补充第二套大纲,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广阔的智力
背景。先明白以下连个概念:
什么是第一套大纲?这里所说的“关键知识”,就是指反映
本门学科特点的、重要的结论和概括、公式、规则、定理和规律
性,这些知识抽象性概括性强。学生不容易一下子把握。
什么是第二套大纲呢?就是为更好地学习核心知识的课外阅
读和其他的资料(比如观察、实验、谈话内容、视频等)来源。
第二套大纲是形象的、便于理解的、便于引起学生兴趣的。
第二套大纲和第一套大纲,说的是同一个知识,只是用不同
的语言说。前者用形象的语言说,用浅易的感性的语言说,或者
停留于现象;后者用更精确的语言说,虽提供例子,但其旨在概
括了的知识本身。可以说,第二套大纲,是第一套大纲的经验基
础,二者只有概括或抽象化程度的差异。第二套大纲是盐水,第
一套大纲是食盐。
对于以上第一种情况,教师和父母要大量补充儿歌、绘本、
故事等,让学生自然而然的积累背诵一部分。上课时尽量用幻灯
片和实物,在抽象词语和词语表示的事物、动作间建立联系。带
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补充“思维课”。
对自动化读写差的孩子。父母或老师要加大孩子的阅读量,
进行有一定速度的阅读训练和概括训练、复述训练及其他书写方
2
面的训练。阿莫纳斯维利曾这样训练一个不愿阅读的孩子:先给
他推荐一个好的故事让她在全班学生面前读,然后偷偷辅导她如
何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偷偷告诉班里的学生,当这个学生读完后
要给她鼓掌。这个孩子受到了很大的鼓舞。接着给这个学生推荐
一些有趣的童话让她读,让父母和她一起读。
对中学阶段的后进生,要给他补充大量的课外阅读资料,特
别是数理化差的学生。苏活密林斯基说:“学生学习越感到困
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正像
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
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
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
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
决定性的作用。”
对于第四种情况,就不是本文所谈的内容了。
3
摘要:
展开>>
收起<<
难教孩子的成因及对策在每个班级里都有学习困难的孩子?这些孩子是如何产生的?该如何帮助这些孩子呢?下面我将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梳理这一问题。难教学生是怎么炼成的?1、可追溯到孩子的童年,孩子不在父母身边或者由不懂教育的父母带大。这些孩子的抚养者和孩子交流的时间少,特别是没有用儿歌、故事浸润孩子的童年;这些孩子的抚养者没有教会孩子观察的能力,因此智力没有发展起来(有一个错误的观点认为孩子有天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其实不是这样的,孩子的好奇心是需要父母培养的);这些孩子在幼年阶段没有和同龄的孩子交往。2、小学阶段,关键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不牢固,而这些是学习一切知识的基础(工具)。这些“关键知识”指的是...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作者:shokzz
分类:心得体会
价格:6贝壳
属性:3 页
大小:38.94KB
格式:DOCX
时间:2024-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