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的体会

免费
生本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的体会
摘要: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以人为本,教育提倡让学生主动参
与学习,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目的在于不教而教。研究性学习
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学习的
内容进行探究,并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获取知识,并
应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两者有一定的联系。
关键词:以人为本、自主、合作、探究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学习应该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当
前教育发展方向是生本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
其实生本教育早在古代,无论是中国的孔子还是古希腊的苏
格拉底和柏拉图时代,教育都是偏向生本的。“有教无
类”、“教学相长”、“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
以三隅反则不教也”等等正是生本教育的理念。随着现代化的发
展,文化和人才需要多元化,生本教育的出现是必然的。
一、生本教育以人为本。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终端,所以应真
正认识和把握学生这个本体,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教育价值的原
则。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而不仅仅是教师展
示授课技巧的表演场所,还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
睡潜能的时空,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发现意外的
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
的行程,它能点燃学生的智慧,火种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
题,让学生离开教师的时候仍然面对问号,怀抱好奇……学生在
1
这样的学习氛围里,天性在释放,个性在张扬,稚嫩的童心在探
索中尽情飞扬。
二、生本教育的方法是“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
不教而教、以学定教”。其认为讨论是教学的常规,主张感悟只
能由学生自己获得,教师为学生的感悟创造条件,进而开发学生
的潜能。首先,先会后学是由学生的认知规律决定的。成人在生
活或教学上,主要是以知御行,更重视得到知识条文后的运用,
训练和评价,其认知规律是知行律。而儿童的规律相反,是先知
后行的规律,他们对人类的认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活动去
获得。比如在教学生字的时候,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知道“踢
球”、“跑步”、“跳远”等体育运动,然后在意义文块里把学
生感知的生字游离出来,让学生做动作,进而识记、书写生字,
学生印象深刻。其次,先学后教带来的是“以学定
教”。“教”不仅是由知识本身的性质决定,同时也由学生的学
习决定的,在学生先学的同时,教师可以清楚地、冷静地观察到
学生学习的情况,并作出教的内容和方法的选择,这样就可以让
教更精粹,更切合学生的需要了。先会后学、先学后教和以教定
学,给了学生充分的自由学习时间和空间,就有可能使学生始终
选择他的热点来学习,从而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保持强烈的情
感和兴趣。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
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
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2
我尝试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中,运用生本教育的方法
——“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以学定
教”。比如:课前让学生自己先预习,发挥其主动性,利用已有
的生活经验进行学习,然后在课堂上再强调难点,这就用了“先
做后学、先学后教”的方法。在教学《识字 8》一课的生字,其
中有一类字十个,二类字五个,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
验,能自己独自掌握的一类字有:湖、眉、初、雁、转、斗;二
类字有湖、秋、江、北、南,剩下较难的寒、辨、归、即,以这
个学习难点和学习内容来选择教学的方法,也就是运用了“以学
定教”的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如教给
学生掌握生字的方法:加一加、减一减、意会、做动作等,让学
生用这些方法尝试自己学习生字,就是为了不教而教的。学生主
动地参与学习,主动地发现学习中的问题,产生困惑,自然就会
想办法解决问题,那么教学的目的便达到了。
三、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
中选择和确定学习的内容进行探究,并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地发现
问题和获取知识,并应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
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
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
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
3
摘要:
展开>>
收起<<
生本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的体会摘要: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以人为本,教育提倡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目的在于不教而教。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学习的内容进行探究,并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获取知识,并应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两者有一定的联系。关键词:以人为本、自主、合作、探究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学习应该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当前教育发展方向是生本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其实生本教育早在古代,无论是中国的孔子还是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时代,教育都是偏向生本的。“有教无类”、“教学相长”、“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教也”...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作者:shokzz
分类:教学资源
价格:免费
属性:5 页
大小:39.93KB
格式:DOCX
时间:2024-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