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福建三坊七巷的导游词(精选26篇)

VIP专免
3.0
2024-08-19
999+
53.6KB
21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20xx 年福建三坊七巷的导游词(精选 26 篇)
20xx 年福建三坊七巷的 游 篇导 词 1
各位团友,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旅行社欢迎各位来到福建省省会 福州市旅游观
光。我是旅行社的导游。我姓,大家叫我小或导都行。我旁边这位是我们的司机师傅,这
两天都由我和师傅为你们服务,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得到各位的大力
支持,希望我们的服务,能使您的福州之行留下美好的回忆。
福州是一座拥有 2200 多年历史的名城。唐开元十三年(720xx 年)设福州都督府始称福
州。五代梁开平二年(920xx 年)闽王王审知扩建城池,将风景秀丽的乌山、于山、屏山圈
“ ” “ ”入城内,从此福州成为 山在城中,城在山中 的独特城市。 三山 成了福州的别名。
福州位于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市总面积 11968 平
方公里,其中市区总面积 1043 平方公里;总人口 48O 多万,其中城区人口 116 “万。 因州北
”有福山 ,故名福州,又因 900 “ ” “多年前就遍植榕树, 绿阴满城,暑不张盖 ,故又有 榕
”城 的美称。现辖鼓楼、台江、仓山、马尾、晋安五个区和福清、闽侯、罗源、连江、长
乐、平潭、闽清、永泰等二市六县。居民以汉族为主,还有畲、满、苗、回等 20 多个少
数民族。福州依山傍海,气候宜人,绿树常青,属暖湿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
19.6℃,最冷 1月平均气温为 10.5℃,最热 7月平均气温为 28.6℃,年均降水量 1 342.5
毫米。最佳旅游季节为每年 4~11 月。市区内有闻名全国的温泉。
——各位团友,今天我讲解的内容是福州明清时期古建筑瑰宝 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
禄坊,占地约40 公顷,现居民 3678 户,人口 14000 余人。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
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
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由于吉庇巷、杨桥巷和光禄坊改建为马路,现
在保存的实际只有二坊五巷。即使如此,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居民区内,仍然保留着丰富的
文物古迹,保存一批名人故居和明清时代的建筑。在这居民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
白墙青瓦,结构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是闽江文
化的荟萃之所,被建筑界喻为一座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 ” ——三坊七巷 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福州的主要标志,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近
“ ” “ ”代诗人陈衍诗云: 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 这大约就是 三坊七巷 的由来。
三坊七巷的民风民俗也是福州民风民俗的代表,许多节俗活动常以三坊七巷为中心,
它包括民间信仰、岁时节庆活动、建筑物中的民俗等。
“月光光,照池塘;骑竹马,过洪塘;洪塘水深难得渡,等妹撑船来接郎。问郎长,问
郎短,问郎几时返?”这是唐朝观察使常衮作的一首民谣。它曾给居住在三坊七巷的几代
百姓带来多少童年的回忆。直到现在,特别是老一辈人听到这首琅琅上口的民谣仍激动不
已。
三坊七巷,以它近 300 座的明清民居古建筑物闻名于世。古老的街巷,完整的坊里,
配以古河道、古桥梁、古榕树,形成了古朴而富有特色的传统风貌,引起了国内外许多文
“物考古专家的广泛兴趣,成为游客前来福州的必到之处。可以说,它是 全国少见,江南
”仅有 。而老家在福州的海外游子,三坊七巷是他们魂牵梦绕、难以忘怀的故园乡土。
20xx 年福建三坊七巷的 游 篇导 词 2
大家好,我是大家的导游,小顾,首先,小顾代表福州人民欢迎大家的到来。今天,
小顾将要带大家游览福州明清时期古建筑瑰宝----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
禄坊,占地约40 公顷,现居民 3678 户,人口 14000 余人。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
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
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由于吉庇巷、杨桥巷和光禄坊改建为马路,现
在保存的实际只有二坊五巷。即使如此,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居民区内,仍然保留着丰富的
文物古迹,保存一批名人故居和明清时代的建筑。在这居民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
白墙青瓦,结构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是闽江文
化的荟萃之所,被建筑界喻为一座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 ”三坊七巷 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的主要标志,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近
“ ” “ ”代诗人陈衍诗云: 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 这大约就是 三坊七巷 的由来。
三坊七巷的民风民俗也是福州民风民俗的代表,许多节俗活动中心常集中在三坊七
巷,它包括民间信仰、岁时节庆活动、建筑物中的民俗等。
“月光光,照池塘;骑竹马,过洪塘;洪塘水深难得渡,等妹撑船来接郎。问郎长,问
郎短,问郎几时返?”这是唐朝观察使常衮作的一首民谣。它曾给居住在三坊七巷的几代
百姓带来多少童年的回忆。直到现在,特别是老一辈人听到这首琅琅上口的民谣仍激动不
已。
好了,我们的三坊七巷之旅就要结束了,接下来大家可以自由活动一个小时,大家可
以走走看看,有什么问题也欢迎大家过来问我,小顾一定知无不言!
20xx 年福建三坊七巷的 游 篇导 词 3
各位游客:
福州至今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宋以来就已经形成的坊巷,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
标志之一。
“ ” “ ”三坊七巷 的 三坊 ,系指衣锦坊、文儒坊和光禄坊。三坊均位于南后街之西侧,隔
“ ”街与东侧之 七巷 相通.
衣锦坊,旧名通潮巷。宋代宣和年间(1119—1120xx 年)陆蕴、陆藻兄弟居于此地,两
兄弟才华横送,名重一时。陆蕴官任福州知州,陆藻官任泉州知州,两人回乡时命此坊
“ ”为棣锦坊 。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 年),王益样任江东提刑,退休后也居于此地,将
棣锦改名为衣锦,以示衣锦返乡之意。
文儒坊,旧名山阴巷,初名儒林坊,以宋代祭酒郑穆居于此,改为文儒坊。因为坊里
除了郑穆之外,还先后住有九门提督、中国台湾总兵甘国宝,抗倭名将、七省经略张经,
清光绪皇帝老师陈宝琛之父陈承裘,《福建通志》主编陈衍等儒林名士,故称儒林坊名符
其实。
光禄坊,北宋熙宁元年(1068 年)以光禄大夫身份任福州知州的程师孟,常到坊里的法
“ ”禅寺游览,见池畔有一块大岩石,便登石吟诗,故被称为 光禄吟台 ,而此坊也改名为光
“ ”禄坊。程师孟题吟的 光禄吟台四个篆字石刻今尚存。
“ ”三坊七巷 中的七巷均位于南后街之东侧,由北向南分别为杨桥巷、郎官巷、塔巷、
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
20xx 年福建三坊七巷的 游 篇导 词 4
大家好,我是大家的导游,小顾,首先,小顾代表福州人民欢迎大家的到来。今天,
小顾将要带大家游览福州明清时期古建筑瑰宝----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
禄坊,占地约40 公顷,现居民 3678 户,人口 14000 余人。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
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
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由于吉庇巷、杨桥巷和光禄坊改建为马路,现
在保存的实际只有二坊五巷。即使如此,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居民区内,仍然保留着丰富的
文物古迹,保存一批名人故居和明清时代的建筑。在这居民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
白墙青瓦,结构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是闽江文
化的荟萃之所,被建筑界喻为一座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 ”三坊七巷 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的主要标志,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近
“ ” “ ”代诗人陈衍诗云: 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 这大约就是 三坊七巷 的由来。
三坊七巷的民风民俗也是福州民风民俗的代表,许多节俗活动中心常集中在三坊七
巷,它包括民间信仰、岁时节庆活动、建筑物中的民俗等。
“月光光,照池塘;骑竹马,过洪塘;洪塘水深难得渡,等妹撑船来接郎。问郎长,问
郎短,问郎几时返?”这是唐朝观察使常衮作的一首民谣。它曾给居住在三坊七巷的几代
百姓带来多少童年的回忆。直到现在,特别是老一辈人听到这首琅琅上口的民谣仍激动不
已。
好了,我们的三坊七巷之旅就要结束了,接下来大家可以自由活动一个小时,大家可
以走走看看,有什么问题也欢迎大家过来问我,小顾一定知无不言!
20xx 年福建三坊七巷的 游 篇导 词 5
各位游客:
福州至今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宋以来就已经形成的坊巷,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
标志之一。
“ ” “ ”三坊七巷 的 三坊 ,系指衣锦坊、文儒坊和光禄坊。三坊均位于南后街之西侧,隔
“ ”街与东侧之 七巷 相通。
摘要:
展开>>
收起<<
20xx年福建三坊七巷的导游词(精选26篇)20xx年福建三坊七巷的游篇导词1 各位团友,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旅行社欢迎各位来到福建省省会福州市旅游观光。我是旅行社的导游。我姓,大家叫我小或导都行。我旁边这位是我们的司机师傅,这两天都由我和师傅为你们服务,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得到各位的大力支持,希望我们的服务,能使您的福州之行留下美好的回忆。 福州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名。唐开元十三年(720xx年)设福州都督府始称福州。五代梁开平二年(920xx年)闽王王审知扩建城池,将风景秀丽的乌山、于山、屏山圈“”“”入城内,从此福州成为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独特城市。三山成...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