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导游词(精选27篇)

免费
辽宁省导游词(精选 27 篇)
宁省 游 篇辽 导 词 1
游客朋友们好,欢迎游览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是中国现存两座古代帝王宫殿之一,也是举世仅存的满族风格建筑群,具
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20_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沈阳故宫列
入《世界遗产名录》。
“ ”沈阳故宫位于沈阳老城区中心,即沈河区沈阳路。初建时叫 盛京宫阙 ,清迁都北京
“ ” “ ” “ ”后又称 陪都宫殿 、 留都宫殿 ,并被尊为 国初圣迹 。它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0_
年),建成于崇德元年(1636 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营造和使用过的宫
殿。
“ ”清世祖福临也在这里继位称帝,改元 顺治 ,并于当年入关,统治全中国。清王朝入
主中原后,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等皇帝先后 10 “ ” “ ”次 东巡 盛京祭祖,都到此 恭瞻 ,
或驻跸处理朝政和举行盛大庆典,并有所改建。
沈阳故宫是清王朝定鼎中原前在东北地区的统治中心,也是清统一全国后在东北地区
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沈阳故宫现占地面积 6万多平方米,分为东路、中路和西路三部分。东路建筑为努尔
哈赤时期所建,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中路建筑,主要是皇太极时期所建,曾演绎过许多
的历史故事;西路建筑,建于清乾隆年间,以储藏《四库全书》而闻名。
接下来,我们按照时间顺序自东向西游览。
一、沈阳故宫东路建筑
“ ”沈阳故宫东路建筑主要包括大政殿和十王亭。从建筑形式上看,它们都是 亭子式 建
“ ”筑,好像十一座 帐殿 依次排列在宽阔的广场中。这种建筑形式脱胎于女真戎马生涯中的
“ ”帐殿,是游牧民族 帐殿制 在皇宫建筑上的反映。
从建筑布局上看,大政殿居中,两旁分列 10 个亭子,从北向南,呈八字形展开,在
视觉上使大政殿更为深远,这种空间的处理方式在中国宫殿中仅此一例。
这种把汗王听政的大殿与八旗王公大臣后朝议事的亭子建在一起的格局,正是努尔哈
赤崛起之初实行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所决定的,反映了努尔哈赤晚年一汗独尊、八和硕贝
勒共治国政的历史风貌。
1、大政殿
“ ”大政殿俗称八角殿 ,外高18 “ ”米,是一座八角重檐攒尖顶 亭子式 建筑,下面约有
1.5 高的须弥座式台基,周围绕以青石围栏,栏上有各种精美的雕刻。其东南西北四面都
“ ” “ ”有踏跺 伸出,南面最大,并有 御路 联通平地。
“ ”殿身八面均由 斧头眼 式木隔扇们组成,不砌砖石,可以任意开启,周围出廊有朱漆
圆柱 18 根,正门两柱子上盘绕着栩栩如生的金龙,昂首舞爪,双双朝向悬于梁上正中的
一颗红光熠熠的火焰宝珠,造型极为丰富。
殿顶是黄琉璃瓦镶绿剪边,重檐上下各有8条五彩琉璃脊背,即体现了满足对鲜艳色
彩的热爱,又象征着满足从森林草原上的崛起。
殿顶正中为宝瓶火焰珠攒尖顶,宝瓶为佛教法器,被视为神之圣物。火焰宝珠为如意
“ ”珠,据说得此珠者可满足各种欲望。攒尖顶体现了殿帐 风格,反映了清初政权刚刚建立
时的观念意识。8“ ”条垂脊上各站着一个蒙古力士,面侧对 宝顶 ,腿略弯曲,两臂前后分
“ ”开,侧身牵引,象征 八方归一 。
大政殿内这8根彩绘云龙的红色巨柱顶天离地,支撑殿顶,中间是皇帝御用的九龙金
“ ”漆宝座屏风。上方这块 泰交景运 的匾额,为乾隆皇帝御笔,两旁的橙联有 6米长,写的
“是神圣相承,恍睹开国宏猷,一心一德;”子 是守, 庭永祚,卜世卜年。 是一孙 长怀绍 这
副为清王朝歌颂功德的楹联,意在警示其后代永葆大清江山国运绵长。
屋顶上是腾飞的金龙彩凤,正中最高处为圆形木雕金漆祥龙藻井,周围是梵文天花彩
画装饰,靠里侧为万福、万禄、万寿、万喜8个篆 字 案, 座殿堂增加了增添了书汉 图 为这
吉祥、神圣的气氛。
大政殿作为17 世纪初的建筑杰作,融汇了满、汉、蒙、藏等多民族建筑艺术风格,
是沈阳故宫最著名的建筑之一。
2、十王亭
“ ”十王亭,又称 八旗亭 ,在广场两侧呈八字形排开,每边 5个。从北至南, 左东边为
翼王亭、镶黄旗亭、正白旗亭、镶白旗亭、正蓝旗亭;西边为右翼王亭、正黄旗亭、正红
旗亭、镶红旗亭、镶蓝旗亭。
左右翼王亭是当时左右两翼王爷办公的地方。八旗亭是八旗旗主办公的地方,也是在
大政殿举行朝会和典礼时各旗官员的集结之处。他们之间的主要区别之处是左右翼王是从
事政的,而八旗旗主是从事军事的。
这种建筑形式是以八旗制度为核心的军政体制在宫殿建筑上的反映。八旗制度是政
治、军事合二为一的组织形式,是当时国家制度的基本组成部分。皇帝对国家的治理主要
通过八旗来实现,遇有重要事情必须与八旗旗主商量决定,可见八旗在清入关前国家制度
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沈阳故宫中路建筑
沈阳故宫中路建筑自成体系,共有三进院落。由南至北依次是大清门、崇政殿、凤凰
楼、清宁宫。它们都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侧还有一些对称式的附属建筑。这些建筑虽
然保持了满足的建筑特色,但受汉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十分明显,是汉满等多民族建筑艺术
的融汇,并真实的记录了皇太极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
1、第一进院落
第一进院落,南有大清门,北有崇政殿,东有飞龙阁,东七间楼,西有翔凤阁,西七
间楼。飞龙阁、翔凤阁都是二层,为五间硬山式建筑,里面陈列着乾隆东巡时带到沈阳故
宫的乐器。
(1)大清门
大清门,俗称午门,也就是沈阳故宫的正门,为五间硬山式建筑,是当时文武群臣候
朝的地方,也是清太宗皇太极接受群臣谢恩之处。按规定,文武群臣候朝时,只能站在门
“ ”内和门南,东西对面而立,而不允许背阙(背向北)“ ”或 面阙 (面向北)。当官员们升迁、
调任或是获罪恩免时,都要到这里向门北的崇政殿叩谢天恩。
(2)崇政殿
“ ” “ ”崇政殿,原名 正殿 ,俗称 金銮殿 ,崇德元年(1636 年)“ ”定名为 崇政殿 ,是沈阳
故宫中路最重要的建筑。它建于后金天聪年间(1627-1636 年),是清太宗皇太极日常处理
军政要务、接见外国使臣和边疆少数民族代表的地方。
这里曾发生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1636 年(天聪十年),皇太极在这里举行登基大典,
“ ”改国号为 大清 ,1644 年(顺治元年)清迁都北京后,历代皇帝东巡驻跸期间都在这里举行
庆典。
崇政殿为五间硬山式建筑,南北辟有隔扇口,前后出廊,围以石雕栏杆。它最引人注
目的地方是殿顶的黄色琉璃瓦绿剪边,殿脊等处的五彩琉璃挂件。这些装饰把整个大殿装
点的庄严、高贵、肃穆,十分悦目,非常壮观。
崇政殿建筑的另一个独具匠心之处,是前后 12 根外檐柱上端的抱头梁部位做成龙
形,龙首从柱头探出,龙身则穿过廊间直通殿内,两两相对,姿态生动,仿佛群龙从大殿
飞腾而出,具有结构和装饰的双重功能,设计的十分巧妙。
“ ”殿内顶棚为彻上明造 ,梁架全部是彩绘,给人以古朴、典雅之感。殿内正中的堂陛
前,为金龙盘柱,姿态生动,与大政殿前的蟠龙首位相反,避免了装饰上的重复与雷同。
现在殿内的陈设是按照乾隆皇帝东巡时的面貌设置的,帖金雕龙扇面大屏风和金龙宝
座,是皇权至高无上的象征,太平有象,是象征太平吉祥的装饰品,角端鼎式香炉,是烧
香用以调节空气的,鹤式烛台是点蜡烛照明用的。
殿外月台上东南角有日晷,它是利用太阳的投影和地球自转的原理,借指针所产生阴
影的位置来显示时间的。西南角有嘉量亭,它是我国古代的标准量器,含有统一度量衡的
意义,象征国家的统一和强盛。月台上还设有四口大缸,都盛满清水以防火灾,古代称它
“ ” “ ”们是 门海,象征缸中水多似海,可镇火灾,故又称 吉祥缸。因为北方天气寒冷,所以
没到冬天要给缸船上棉衣,并在缸底点燃炭火,以防冰冻。
2、第二进院落
第二进院落,位于崇政殿后部,为凤凰楼的前庭,处于前朝后寝的中间,是一个过渡
性的院落。院落的东面是师善斋、日华楼,西面是协中斋、霞绮楼,都为硬山式建筑,青
步瓦顶,前有出廊。其中的师善斋和协中斋是皇帝东巡时的书房和寝所。
摘要:
展开>>
收起<<
辽宁省导游词(精选27篇)宁省游篇辽导词1 游客朋友们好,欢迎游览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是中国现存两座古代帝王宫殿之一,也是举世仅存的满族风格建筑群,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20_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沈阳故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沈阳故宫位于沈阳老城区中心,即沈河区沈阳路。初建时叫盛京宫阙,清迁都北京“”“”“”后又称陪都宫殿、留都宫殿,并被尊为国初圣迹。它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0_年),建成于崇德元年(1636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营造和使用过的宫殿。 “”清世祖福临也在这里继位称帝,改元顺治,并于当年入关,统治全中国。清王朝入主中原后,...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作者:shokzz
分类:实用范文
价格:免费
属性:54 页
大小:119.43KB
格式:DOCX
时间:2024-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