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时代,做好出版人
VIP专免
3.0
2024-08-19
999+
40.81KB
3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引言
“ ”古人云: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籍在任何时代都有种弥足轻重的地位,
无论是在千百年前,秉承古人之志;是在战火硝烟的时代,传递新思潮;还是在当今发达
社会,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帮助,书籍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还有报纸、期
——刊、杂志甚至是互联网发达的产物 数字出版,这些都离不开一代代出版人的努力与奋
斗。因而,我们更应该剖析新中国优秀出版人的成功案例,从他们的案例与生活的点点滴
滴中找到共同之处,以此来总结经验规律,为继续创造出版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一、70 年新中国出版人经典案例
说起新出版人,我眼前涌现出许多儿时语文课本上的名字,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非叶圣
陶老先生莫属。叶圣陶(1894- 1988)本名叶绍钧。原籍安徽,生于苏州。原出版总署副署
长,曾任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幼年在私塾接受传统文化教育。上中学后
开始接触外国文学。中学毕业后开始了 10 年乡镇小学教员的生活。1914 年开始发表文言
小说。
1919 “ ”年,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加入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 新潮社 ,开始在《新潮》、
《小说月报》、《晨报副刊》等报刊上发表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和文学评论。1921 年参与
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1922 年3月出版第一一本白话短篇小说集《隔膜》,为新文学最早
的短篇小说集之一。从 1923 年起担任商务印书馆编辑,1930 年起改任开明书店编辑,抗
战胜利后成为开明书店负责人之一。主编或编辑过《诗》、《文 学周报》、《小说月
报》 、《中学生》 、《中学生文艺》、 《中国作家》 等重要文学及语文教育刊物发现、
培养和推荐过巴金、丁玲等一批著名作家。
在做编辑工作的同时,他还兼任中学、大学教员,编辑过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材,撰写过
十多本语文教育方面的论著。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先后任出版总署副署长、教育部副
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中央文史馆馆长、中国民主促进会主席等职。
说完了这位老先生的丰功伟绩,接下来所要介绍的这一位便与我们有些关联了。说起他可
能大家不一定知道,可是我们从一年级刚入学开始就与他接触了。
吴泽炎(1913- -1995)江苏常熟人。商务印书馆原副总编辑。1934 年上海大夏大学社会历
史系毕业后,考入商务印书馆编审部,任助理编译员。1941 年参加《东方杂志》、《东方
画报》的编辑工作。在《东方杂志》上发表署名文章50 余篇。参与《辞源》简编本(人文
科学部分)的审订工作。1951- 1958 年,在高等教育出版社主持商务印书馆初版、重版书
的工作。经手出版包括百衲本《二十四史》、古逸从书《杜工部集》、天籁阁《宋人画
册》等一批有影响的图书,并修订重版了批商务印书馆旧出科技古籍。
1958 年后,主管商务印书馆汉语词书的编辑出版工作。出版的汉语词典约20 余种,如
《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学生字典》、《汉语成语小词典》等他是中国第一
部古汉语词典《辞源》的 3名主编之一 1979 年任商务印书馆副总编辑,1983 年为顾问兼
编审。他还是全国政协五至七届委员,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一、二届理事。编译的著作有
《十字军的故事》、《国际公法的将来》、《和平的胜利》、《美国的民族性》等。
《新华字典》的编撰可谓是十分复杂又极具严谨性的,这让我肃然起敬,出版人果然都是
十分辛苦又艰巨的。上述的两位新出版人都是教科书级别的人物,然而接下来所介绍的这
“ ”一位就不一样了,我对于他可是十分的 怀恨在心 呢!
李朋义(1954- -)河北黄骅人,中国出版集团党组书记、副总裁、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社长。在他主持外研社工作,特别是近5年来,外研社从传统市场营销向现代市场营销转
变,外研社的大学英语教材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占领了公外英语课堂近 50%的市场,中小学
英语教材的市场占有率也在30%以上。
在外语图书的各个细分市场上,外研社都位居前列,外研社的日语、德语、法语、俄语等
小语种图书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在外语类图书零售市场上,外研社的市场占有率达到
25%,排名全国第一。他组织出版的大量像《新概念英语》、《新标准英语》、《新视野
大学英语等重大选题,仅仅这三个选题每年的销售总码洋就超过 8亿元。曾获第九届韬奋
出版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虽然我小时候总是受到《新概念英语》的 摧残 ,但是不得不承认,李朋义的这些书一直
伴随我到大学,同时对我的英语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无论是基础还是提高都有着十分重
要的地位。这样为祖国未来的花朵不断做出贡献的出版人,也是分外重要的,英语是国际
语言,对于文化传播也是有着非凡意义的。
二、经典案例分析
1、文学底蕴
无论是作为一个学者,一个作者,还是一个合格的出版人,我们所要必备的当属文学底蕴
为第一位。从叶圣陶先生的经历可以看出,他从小接受中国传统教育,上学后又开始接触
外国文学。文化无国界,即使是身为一名出版人我们也应具备一些文化内涵,在编辑和校
对的过程中能够纠正一些文学上的错误,同时在了解各方面的文化之后,我们也能够从不
同的角度剖析问题,让出版更具有目的性和准确性。
新中国出版人都有着身后的文学底蕴,首先就是要博览群书,无论是中外名著还是专业性
知识读物,都对我们的出版工作起着或多或少的作用,研究一个领域的书籍出版,必然要
对相应领域的书籍、研究报告有深入的理解,因而做好出版人也要博览好的出版物。除了
出版物的学习,我们也要秉承着活到老学到老的态度,积极面对生活中的诸多难题和知
识,从而增强我们的文化内涵。
2、工作机会
所谓名师出高徒,不仅仅是在学校里面要抓紧一切时间学习,进入了工作场合,我们也要
勤勉学习,积极争取一切机会。不难看出我所研究的几位新出版人都曾经在商务印书馆里
工作。
好的工作环境能够营造舒适的学习和工作氛围,同时也可以遇到许多经验丰富的出版人前
“ ”辈,及时的向他们 取经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完善自己的工作方法。商务印书馆
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其深刻的文化基奠和丰富的人才经验使其成为了
所有出版人向往的工作天堂。虽然商务印书馆的工作名额是有限的,但是也不妨碍我们为
之一搏,想着最好的方向去发展,树立一个明确的目标才能够更好地进步。哪怕最后没能
成功的进入这里工作,但是我们也能够拥有其他的机会进入其他同样优秀的出版社工作学
习。
3、创新出版
创新是出版与众不同的产物,而这种与众不同既有内容的创新,还有形式、理念、意境等
方面的创新。李朋义的书正是有了创新才能够获得如此成绩,我们在设计一本书的时候,
要考虑的诸多要素都可以有创新的理念在。《新概念英语》的出版发行,打破了常规学习
英语的套路,涵盖了新的跟有效的学习方法,同时通过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让学生对于学
习英语有了更大的兴趣,在娱乐的同时学习知识,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故事的短
小性有利于记忆,对于中小学生英语启蒙也有着重要意义。
新时代的发展让我们一步步走向现代化,新中国出版人要面临的巨大挑战也出现在眼前,
我们要做的不是退缩,而是勇敢向前,不畏艰险。创新出版带给人们耳目一新的感觉,同
时满足读者的需求,这才是我们新出版人应当做的。
三、新中国出版人培养机制
正如我前文所言,新中国出版人应当博览群书,对于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书都有
所了解,并且深入研究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做好基础的铺垫。同时也要培养大家热爱学习
钻研的精神,不要一味的苦读诗书,而是要灵活地掌握知识,同时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深
入研究。
其次,我们也要为自己的学习生活制定更高的的目标,致力于到更好的工作单位为人民服
务。学习的机会很难得,无论是出国留学还是到知名报社出版社投稿,都是十分有必要
的,只有达到了更高的领域才能看到更多的风景,做出更加深刻的见解。出版读物不是简
单的东拼西凑,而是要有灵魂有生命的去传播、传承文化,为大家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的平
台。
最后,新出版人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做出一些取舍和精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新
出更有意义的文章和书籍出版物。
新时代的来临为我们带来了更便利快捷的生活,却渐渐消减了我们的精神食粮,作为新出
版人的我们更要为大家找到指路的领航灯,出版更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产物。相信在不久的
将来,我们都能够在前人的脚步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为未来中国的出版事业做出自己
的贡献。
摘要:
展开>>
收起<<
引言“”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籍在任何时代都有种弥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在千百年前,秉承古人之志;是在战火硝烟的时代,传递新思潮;还是在当今发达社会,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帮助,书籍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还有报纸、期——刊、杂志甚至是互联网发达的产物数字出版,这些都离不开一代代出版人的努力与奋斗。因而,我们更应该剖析新中国优秀出版人的成功案例,从他们的案例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找到共同之处,以此来总结经验规律,为继续创造出版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一、70年新中国出版人经典案例说起新出版人,我眼前涌现出许多儿时语文课本上的名字,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非叶圣陶老先生莫属。叶圣陶(18...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