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基层组织选举工作的基本遵循——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

免费
——党的基层组织选举工作的基本遵循 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
20xx 年7月,中共中央出台《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
例》)。这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基层党组织选举工作与时俱
进、改革创新的重要制度成果,是做好新时代党的基层组织选举工作的基本遵循。《条
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有关党内
法规,结合党的基层单位实际选举情况,建立起一套适合实际操作的选举工作规范,注重
提高民主质量和实效,确保了党内基层选举工作有规可依、有据可循。
一、党内基层选举的历史演进
中国共产党自创立初期,就一直很重视党内基层选举,并把选举制度载入了党纲和党章,
党的各级领导和领导机关也都是由选举产生。党内基层选举从不规范、不完善逐步发展到
经常化、制度化,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大致可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过渡时期和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新时代四个发展阶段。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基层选举的探索和创建
党的一大不仅选举产生了中央局,而且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首次规
“定了党内选举的方式,指出凡党员 超过 30 人的,应由委员会的成员中选出一个执行委员
”会 。党的二大制定的第一部党章规定,经中央执行委员会许可,各区有两个地方委员会
“ ”以上,可召集区代表会, 推举五人组织该区执行委员会,并推举候补委员三人 。党内选
举工作开展的状况总是同党所处的历史环境、党所面临的斗争任务、党的指导思想和政治
“ ”路线以及党内的思想状况等因素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即使在 左 倾机会主义路线给党的建
设造成极大危害的情况下,中央仍然对党内基层选举工作比较关注。如 1931 年5月通过
“的《中央关于苏维埃区域党的组织决议案》中指出: 从支部到省委,都应在国际与中央
”的路线下,定期召集支部全体会,区委,县委,省委代表大会,选举新的各级党委。 尽
管党章和相关规定明确党的各级领导应由选举产生,但在革命战争年代,特别是在残酷斗
争环境当中,完全实现党的基层领导机关由选举产生是不现实的。
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在总结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的经验基础上,根据形势和任务的
变化,对党内基层选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了党内基层选举的一些细则。1938
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制定了《关于各 党委 行 机构的决定级暂组织 )和《关于各级党部工
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等党内法规。其中,《关于各级党部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明确了
有关的具体选举规则,要求在党取得合法地位之后,党的领导组织应普遍通过选举来构
“成, 凡各地党部已经取得合法的地位,并能召集党员大会、党的代表会者,应依照党章
—召集各级代表会及党员大会,并在各级代表会或党员大会上选举各该级党的领导机关 党
”的委员会;有监察委员会之党委,监察委员会亦须由代表会选举。 七大党章首次规定了
党员的权利和义务,明确规定党员在党内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还对以往关于党内选举的
“规定作了进一步的细化,如 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凡能进行选举的地方,均须由选举产生
” “之, 选举党的各级委员会,须按候选人名单进行无记名投票或表决,并保障选举人有批
”评与调换每一个候选人的权利 。但由于这一时期,党一直处于残酷的斗争环境当中,所
以更强调集中统一。在党内选举上,主要实行上级直接委派与投票选举相结合的方式。
解放战争时期,随着党在全国政权范围的逐步扩大,越来越多新的解放区需要设立党的各
级委员会,为健全组织、发挥民主,我们党在解放区广泛开展党内选举工作。1948 年9
月,中央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各级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的决议》《决议》下发后,各解放
区相继召开了党的代表会议,一些县和军队党组织还召开了代表大会。通过召开党的各级
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选举和补选党的各级委员会,不仅健全了民主集中制,而且改变了
过去主要靠委派制任命干部的状况,普遍建立起了更有群众基础的各级领导机关。
(二)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内基层选举的发展和挫折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完善党内基层选举制度,大力促进党内基层选
“ ”举的经常化,但由于 文化大革命 的冲击,党内基层选举制度受到严重冲击和破坏。
在1951 年第一次全国 工作会 上,刘少奇提出,由于我 党 党内的 缺少组织 议 们员对 选举 经
验,为使党员有更多练习选举的机会,党内一般可以每年进行一次选举,各级代表大会的
代表也应尽可能地经过适当的选举产生。有关资料显示,1954 年至 1955 年一季度,全国
有3个省、20 个大中城市和290 多个县、市召开了党的代表大会。1956 年党的八大在新的
历史条件下,坚持民主原则,对党内基层选举的具体制度和程序作了更为详尽的规定,
“如 党的选举必须能够充分表现选举人的意志。党的组织和选举人所提出的候选人名单,
应当经过选举人的讨论。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并且必须切实保障选举人有批评、
” “不选和调换每一个候选人的权利 。又如 党的基层组织的选举,在不可能采用投票方式的
时候,可以采用举手表决的方式;在这种情形下,应当采取按照候选人名单逐个表决的办
” “法,禁止采取全名单一次表决的办法 , 党的选举单位对于被选举到党的代表大会和党的
”委员会的成员,有权在他的任期内加以撤换 。这些重要规定,使党内基层选举制度具备
了更强的可操作性。同时,也是对党员的批评权、否决权、罢免权等基本民主权利的肯
定。从党的八大后到1957 年底,整个党内基 工作呈 出良好的 展 。层选举 现发态势
从1958 ”年开始,党内民主开始受左 思想的影响。文化大革命 期 , 制度被当倾间选举
“做资产阶级民主加以批判和否定,党内选举制度受到严重冲击和破坏。党的九大和十大
通过的党章,将以往党章中包括党员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在内的各项权利全部删除。由于地
方各级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基本上很难召开党代表大会或代表会议。1976 “年 文化大革
命结束后,党和国家的工作一度在前进道路上徘徊,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三)改革开放时期:党内基层选举的制度化建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决定恢复党内民主生活,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
建立健全党规党法,从此开辟了党内民主选举的新时期。
随着党内民主生活的正常化,党内选举制度逐步恢复并发展这也有力地推动了党内基层选
举制度的恢复发展。1980 年2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上通过《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
则》,恢复党内民主选举的制度,规定了发展党内民主的一系列原则,而且第一次郑重提
出了差额选举的原则。1980 年,中央又印 了中央 部起草的两个文件:《关于开好发 组织
县、市、州党代表大会的几点意见》和《关于地方各级党代表大会有关选举若干问题的暂
行办法)为党内选举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础。在这之后,1982 年9月党的十二大上通过修改
“的党章又有了新的明确规定,一是规定党员有 行使表决权、选举权,有被选举权的权
利,从而在党章上保证了党员的应有权利;二是规定党的各级机关都由选举产生;三是规
定了选举的投票方式、候选人的酝酿方式、预选或差额选举等。可以说,这些规定第一次
比较完整地规范了党内选举制度,形成了党内选举制度的雏形。1985 年2月,中央组织部
印发了《关于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若干具体问题的暂行规定》,清晰地规定了各级地方
党代会代表的名额以及比例分配,在选举细节的程序设计上开始有了明确方向。
1987 年10 月,党的十三大后党内民主选举制度又向前迈了一步。党的十三大在党内选举
这一领域的新亮点是把差额选举方式写进了新修改的党章,会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
“程》创新性地提出: 可以直接采用候选人数多于应选人数的差额选举办法进行正式选
举。也可以先采用差额选举办法进行预选,产生候选人名单,然后进行正式选举。这就明
确规定党内选举工作必须实行差额选举,这是党内民主选举的巨大进步,在党的历史上算
是第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自此,党内差额选举制度被正式引入到我党的党内民主选举
中,这是党内选举制度上的一大突破。
在党的十三大召开之后,党内从中央到基层开始试行差额选举,差额选举制度得以真正落
地实践。1988 年3月,中央组织部印发了《关于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代表大会实行差
额选举的暂行办法。随后,中共中央于 1990 年6月和 1994 年1月先后颁布《中国共产党
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选举工作条例)分别对党的基层组织和
地方组织的选举方法、选举的实施以及监督等环节作出了具体的明文规定。自此,党内基
层选举有了一定的规范,并逐步走向程序化。
此后,党内基层选举相关规定得到进一步完善。党的十四大上通过的党章更进一步肯定了
候选人的差额选定。1995 年1月,中央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试行),从
制度上保证了党员的主选举权。党的十五大上修改的党章,不但肯定了十三大上通过修改
的党章关于选举方式的规定,同时也对党内基层选举的监督环节进行了明确描述,这不仅
保障了选举人的民主权利,也推动了党内基层选举制度进一步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后,党内基层选举制度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党的干部队伍新老交替,党的
基层组织建设也迫切需要加强。20xx 年7月9日,中共中央颁布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
用工作条例》。20xx 年11 “月,党的十六大指出要着重加强制度建设,从 党内民主是党的
”生命 的高度充分强调发展党内民主的重要性,同时提出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要求,重点
“ ”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再次 了要 改革和完善党内 制度 。强调 选举 20xx 年9月,党的十六
届四中全会上进一步提出要改进候选人提名方式,候选人差额推荐和选举的范围和比例也
要适当扩大。同时根据党内基层选举的创新实践,进一步提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的
直接选举的范围要逐步扩大。20xx 年9月,中共中央正式颁布实施了《中国共产党党员权
利保障条例》,该条例规定了党员应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各项权利以及保障措施。
按照党中央的要求,一些地方在实践中先后进行了富有创新性的探索,形成了党内基层选
“ ”举制度的一些新模式,比如村党组织领导班子选举采用 两推一选 ;乡镇党委领导班子选
“ “举实行由全体党员直选即 公推直选;一些城市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选举也采用 公推直
” “选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 适时推进和扩大差额选举的范围的要求,在十七大代表
的选举中,代表的差额比例就由 10%提高到 15%
20xx 年10 月,党的十七大在党内基层选举制度方面发展变化突出。一是提出党代会常任
制。党代会常任制就是届期内党代会每年都要召开,党代表在自己的任期内一直有效,这
使得党员代表的选举权得到进一步尊重和保障。二是提出改进候选人的提名介绍制度和选
举方式。三是提出推广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
的办法,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的范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
摘要:
展开>>
收起<<
——党的基层组织选举工作的基本遵循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20xx年7月,中共中央出台《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基层党组织选举工作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重要制度成果,是做好新时代党的基层组织选举工作的基本遵循。《条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有关党内法规,结合党的基层单位实际选举情况,建立起一套适合实际操作的选举工作规范,注重提高民主质量和实效,确保了党内基层选举工作有规可依、有据可循。一、党内基层选举的历史演进中国共产党自创立初期,就一直很重视党内基层选举,并...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相关推荐
-
VIP免费2025-02-10 999+
-
VIP免费2025-02-10 999+
-
VIP免费2025-02-10 999+
-
VIP免费2025-02-10 999+
-
VIP免费2025-02-10 999+
-
VIP免费2025-02-10 999+
-
VIP免费2025-02-10 999+
-
VIP免费2025-02-10 999+
-
VIP免费2025-02-10 999+
-
VIP免费2025-02-10 999+
作者:shokzz
分类:讲话致辞
价格:免费
属性:8 页
大小:46.96KB
格式:DOCX
时间:2024-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