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
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
(二)深入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xx 年3月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青少年阶段
“ ”是人生的 拔节孕穗期 ,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
和栽培。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政课教
师队伍责任重大[3]。其后,20xx 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
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坚持党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
导,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
亲和力、针对性,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建设形成协同
效应,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实现知、情、意、
行的统一等要求。20xx 年12 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
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根据学生成长规律,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按照循
序进、螺旋上升的原则,构建了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课课程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
教材体系。围绕思政课教师的培养问题,20xx 年9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
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力求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切实配齐
建强师资队伍,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专职为
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名师辈出的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与此同时,教
育部强化重大主题教育整体设计,研究制定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
程教材指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
指南》《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等指
导性文件。
上述关于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讲话和相关文件,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修订提出了明
确而具体的要求。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
务,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政治思
想、道德规范和法治观念教育,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要基于社会发展和学生成
长需要,统筹设计一至九年级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标准等;要积极促进中小
学思政课教师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师德修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思政课专业素
养、教育教学能力,结合教学内容,提供可操作的教学建议,引导教师采用和探索议题
式、体验式、项目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促进教师的成长发展。
(三)与党的理论创新同步推进,发挥课程的思想引领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各项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进入新时代。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新征程。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发展要求思政课积极回应和体现党和国家高度关注的重要问
题,反映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科技发展的新成果,与党的理论创新同步前进。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修订,注重体现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充分反映党的
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帮助学生理解党的初心使命,领悟伟大建党精
神的内涵,了解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强国的新征程,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远大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