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案例分析(多篇)

免费
[前言]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案例分析(多篇)为范文海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
工作带来帮助。
初中数学案例分析 篇一
——《八年级上册 7.5.2 一次函数的简单应用》主题式团队赛课有感
【案例背景】
1“ ”、英国学者贺斯曾说: 对学科本质的认识一切教学法的基础 。所以数学教学的首要问
题,不在于教学的更好方式是什么,而在于所教内容的数学本质是什么 !
而数学本质是什么呢?众说纷纭,比较被大家认可的是华东师范大学的张奠宙教授的提
法:本质一、对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本质二、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把握;本质三、对数学
特有的思维方式的感悟;本质四、对数学美的鉴赏;本质
五、对数学精神(理性精神和探究精神)的追求。基于此,我们就开始反思新课改后的课堂
教学行为:过于注重形式,追求表面的热闹,淡化了课堂教学的本质,待揭示的数学本质
“ ”没有得到凸显,过程没有得到合理的证明,结论缺乏强有力的说服力。现在,在追 新 的
过程中我们更多地关注和深入地思考课堂中暴露的一些问题,逐步走向成熟,使数学课堂
得到了理性地回归,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教学内容的泛化回归实效、教学活动的外化回归
内化、教学层次的低下回归高效,充分展现了数学课堂的魅力,学生学得扎实,获得真正
的发展。以上就是我们实验中学教育共同体在本次赛课研讨时所达成的共识。
2、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凸显数学本质呢?我们殚精竭虑,反复思考、争吵,最后在新课程
标准里找到了答案。
(1)针对具体的数学知识,知道知识本源和蕴含在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方法。深入挖掘教
材,教材的编排蕴含了知识的本源和思想方法。
(2) 在实践中怎样以数学知识本源与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展开教学设计。总之,知识是基
础,方法是中介,思想才是本源。有了思想,知识与方法才能上升为智慧。数学是能够增
长学生智慧的学科,我们只要抓住数学本质,与新课程理念有效结合,才能发挥数学教育
的最大价值,凸显数学本色!这样做本身就是使数学课回归数学味,找回数学教学的灵
魂!
3、《7.5.2 一次函数的简单应用》是教学中的疑难课时,教材处理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课
堂教学的效果。我们在研究教材的时候,集思广益,发扬团队精神、抽丝剥茧,一点一点
“ ”的理出本节课应该突出体现 数形结合 的数学思想,为了体现这一点就应该要让学生切身
“ ”感受数形结合 的优越性和简洁性。
【案例描述】
在此次赛课过程中,我们在进行《7.5.2 一次函数的简单应用》这一教学内容设计时,我
们尝试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教法一:依托教材,遵循教材顺序开展教学
以小聪、小慧去旅游的例子为线索,让学生体会一次函数的图象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之
间的关系,然后利用图象的交点让学生明白利用图象的简洁性,同时附带介绍近似解等概
念,但在教学中我 :当我 需要将 中的两个函数的 象画在同一个直角坐 系们发现 们 问题 图标
中时遇到了困难。为什么是 s136t 和s226t10 这两个函数?下面是这教学片断的师生对
话:
师:这个问题我们能否用新的方法(数形结合)来解决。
生:可以利用函数的图象。(部分学生回答)
师:很好,若要利用函数的图象,我们首先需要知道什么?
生:函数的解析式。
师:那函数的解析式是怎样的?
生1:s136t 和y226t。
师:还有不同答案吗?
生2:s136t 和s226t10
师:为什么有两种不同的答案?我们需要的是哪一种?
生:第二种。
师:为什么?
(全班学生迟疑了片刻,有几个好生举手发言了)
生1:因为此两个函数要画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中,它们的函数值y 要相同; 生 2:它们
两个人出发的时间相同;
生3:
这个问题本身使部分学生感到比较难理解,而我们又想利用此两个函数的图象的交点让学
生体会直角坐标系中两条直线(不平行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与由两条直线的函数解析式所
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之间的关系,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后来我们没有采用这种教
学设计。
“ ”教法二:以 数形结合 为引领,大胆改编教材的呈现模式,切合学生实际教学思路。
“ ”我们先让学生了解一次函数和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然后再利用 数形结合 的思想方法让
学生体会直角坐标系中两条直线(不平行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与由两条直线的函数解析式
所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白利用图象的简洁性。这样处理的好
处是:既分解了本节课的难点,又为利用图象法解决例题埋下了伏笔。
【案例分析与反思】
教法一只是按照教材规定的内容进行教学,教学方法也比较传统,教学过程侧重于知识的
“ ”落实,学生虽然参与了学习,但学习热情较为低落。可以说,教师基本上是在 教教材 ,
缺乏数学本质的体现。而教法二中,以数学思想为主线,设置问题串,让学生在不断的演
“ ” “ 练中体会到 数形结合 的优越性下面我就来谈谈我们是如何 挖掘教材内涵凸显数学本
”质 。
一、分解教材内容,确定学习目标
在磨课过程中,我们对教材的问题逐题加以分解,对照数学本质,确定学习目标为:会综
合运用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和图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了解直角坐标系中两条直线(不平行
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与由两条直线的函数解析式所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之间的关
系;会用一次函数的图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包括近似解)。
二、结合数形结合的要求,选择教学素材
1、一是创造性地处理教材
教材中只用一个例题来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我们觉得难度较大。所以我们先这样的一个
等式y=x+1 让学生了解一次函数和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再让学生了解直角坐标系中两条
直线(不平行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与由两条直线的函数解析式所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
解之间的关系。
2、创造开发生成性的教学素材
在教学设计中,讲解例题时,当做出函数的图象时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从图象中你还能了解到哪些信息?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
展。
三、运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1、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从而更好地解释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
础知识与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义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新教材为
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数学活动线索和丰富的数学活动机会,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构筑起点。通
过我们的再次讨论,发现我们这节课在这方面还体现的不够,没有回到函数的真正本质:
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 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
它对应,那么就说 y是x 的函数, x叫做自变量。
2“ ”、构建 以问题为中心的讨论式数学模式。
通过教师创设情景,启发引导,经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
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
“ ”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以问题为中心的讨论式
摘要:
展开>>
收起<<
[前言]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案例分析(多篇)为范文海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初中数学案例分析篇一——《八年级上册7.5.2一次函数的简单应用》主题式团队赛课有感【案例背景】1“”、英国学者贺斯曾说:对学科本质的认识一切教学法的基础。所以数学教学的首要问题,不在于教学的更好方式是什么,而在于所教内容的数学本质是什么!而数学本质是什么呢?众说纷纭,比较被大家认可的是华东师范大学的张奠宙教授的提法:本质一、对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本质二、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把握;本质三、对数学特有的思维方式的感悟;本质四、对数学美的鉴赏;本质五、对数学精神(理性精神和探究精神)的追求。基于此,我们就开始...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作者:shokzz
分类:实用范文
价格:免费
属性:15 页
大小:52.85KB
格式:DOCX
时间:2024-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