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调整对我县教育教学的影响
免费
布局调整对我县教育教学的影响
正宁县永正初级中学 樊晓军
为进一步优化全县中小学校规划布局和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城乡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不断适应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需要,笔者通过对全县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情况
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学校布局调整的现状
20xx 年5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及 20xx 年《中国教育
改革发展纲要》,按照省市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决策部署,我县结合实际,积极稳妥地推进
全县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自 20xx 年起,先后撤 原正宁二中高中部,并入正宁三中销
及四中,撤销牛沟圈初中,并入正宁三中及周家初中,搬迁冯柳初中进县城并更名山河初
中,撤销正宁一中初中部并入山河初中,搬迁正宁职中进县城并更名为正宁职专。同时,
月明、五顷塬、长乐、罗川初中与小学合并,形成九年一贯制学校。另外撤并一批布局不
合理的村小和教学点。我县目前具有独立高中 1所,完全中学 2所, 教育学校职业 1所,
独立初级中学 9所,九年一 制学校贯4所,学校布局 合理。渐趋
二、全县中小学校布局调整的主要成效
一是提升了规模效益。通过学校布局调整,撤并了农村分散不合理的中小学校,对乡镇中
学及中心小学进行新建或改扩建,集中力量办好城区教育,新建了山河初中,整合了教育
资源,为发展优质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改善了办学条件。坚持把学校布局调整与寄宿制学校建设、校舍安全工程、农村薄弱
学校改造、标准化学校建设及营养改善计划相结合,使全县学校师生用房基本得到解决,
中心小学以上学校按标准建起了食堂,城区和部分镇中心小学更新或新建了运动场等体育
设施,城乡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三是提高了教育质量。学校教育实现了规模化,各种教育资源得到了优化整合,教师角色
出现明显变化,用人机制进一步放活,实现了人才能进能出、职位能高能低,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的局面。教育质量有所提高,素质教育空前发展,学生得到了全面发展和健康成
长。
三、学校布局存在的问题
我县学校布局调整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面临城镇化加快发展带来人口分布的新变化,
以及农村山大人稀、住居分散的实际,目前中小学布局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1、农村小学学龄儿童就近入学难。近几年来,随着农民进城工作的推进,部分有条件的
农民进城入镇定居,部分在集中安置点居住,条件较差的农民仍留在边远山村。学校布局
调整后,每个镇只有1所中心小学,多数 有镇仅1所村 完小,级2—4 个初小或教学点,镇
中心小学一般设在镇政府所在地,个别行政村没有村小和教学点。村小和教学点的服务半
径较大,多数低年级小学生上学单程距离超过3公里。由于村小及教学点数量不足,设施
简陋,师资薄弱,学科不全,年级设置过低,条件较好的家庭选择进城就读,大部分家庭
只有送子女到镇中心小学寄宿或在集镇租房陪读。大量学生进入中心小学,个别班额过
大,优质教育资源作用难以发挥。学生寄宿、家长租房陪读和接送孩子上学,发生的房租
费、生活费、交通费等费用,增加了学生家庭负担。租房陪读影响了家庭的农业生产,其
“ ”费用也是国家 两免一补的数倍。学生上学路途遥远,搭乘非营运车辆或遇极端天气,存
在较大安全隐患。
2、城区及部分镇学校大班额问题突出。近年来,随着城区人口不断增长、学生家长追求
优质教育资源择校就读、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随迁就读,使城区学龄人口逐年增长,校舍资
源显得十分紧张,目前城区学校从幼儿园到高中,平均班额均超过标准,特别是两所小学
“ ”大班额问题尤为突出。如山河初中,县城两小两园。大班额 问题既增加了学校管理压
力,又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升。
3、边远山村学校办学条件差。从全县学校的校舍建设、部室建设、学科设置、教师结构
和数量等软硬件办学条件的整体情况看,城乡之间、川道与边远山区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特别是部分村小及教学点办学条件相对较差,校舍陈旧狭小,生活设施不配套,教学和生
活环境差,教师招不进留不住,现有教师年龄老化,素质教育难以开展。如樊湾子小学、
福堂小学。
4、师资力量配置有待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布局调整的重要内容,我县师资队伍从
编制确定的总量看能够基本满足学校正常的教学需要,但在调研中学校普遍反映师资不
足,主要原因:一是师资配置不均,城区附近学校师资相对充裕,边远山区及交通不便学
校师资不足。二是学科结构不合理,理、化、生、音、体、美等学科教师紧缺。三是学校
普遍缺少校医、心理健康教师、营养餐计划及寄宿制学校管理人员。四是部分学校教师因
身体、借调等原因,存在在编不在岗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四、学校布局调整的建议意见
学校布局调整是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推进教育均
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举措。针对当前中小学布局存在的问
题,要抓住我现第二中学及北街小学建成的有利时机,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
源,完善配套设施,加强师资队伍管理,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1、坚持科学规划,进一步优化全县中小学布局。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基础
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
见》,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确保全县中小学布局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分布状况、
生育水平和城镇化进程相适应。要按照小学就近走读上学,1至3年 学生原 上不寄级则
宿;初中相对集中、原则上每个镇设置 1所初中的要求,合理 划和 整学校布局。 村规 调 农
初级中学布局应综合考虑交通条件、生源情况、办学效益等因素,各镇小学布局应在设置
1所中心小学的基 上,按寄宿制学校 准布局础 标 1至2所完全小学,在一些大中型 村新农
型社区布局一定数量的村小或教学点,保留边远山村交通不便的村小和教学点,防止贫困
学生辍学。
2、整合城区教育资源,切实解决大班额问题。县城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区教
育的发展是全县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要根据县城发展规划和城区学龄人口逐年增长的趋
势,针对目前教育资源紧缺的实际,按照教育部规定的小学班额 40-45 人,中学班额 45-
50 人的标准,整合城区教育资源,切实解决城区学校特别是小学的大班额问题。
3、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改善边远山区和薄弱学校办学条件。
抢抓当前国家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的机遇,努力改善边远山区学
校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切实解决边远山区群众的就学困难,扭转边远山区学校日渐
萎缩、集镇学校日益膨胀、教育发展失衡的现状。一是加强边远山区的学校建设。对于边
远山区学校要在资金投入方面给予倾斜,加大建设力度,改善教师和学生的食宿条件,完
善教学设施,提高办学能力,逐步缩小边远山区和川道地区学校之间的办学差别,为边远
山区师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二是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切实加大项目争取和建设的力
度,努力改善村小和教学点的办学条件,改变村小和教学点设施简陋、教师老化、年级低
规模小的现状,巩固村小和教学点办学规模,缓解镇中心学校压力,保障边远山村学生就
近方便上学。三是加大贫困学生的扶持力度。对边远山村贫困学生给予一定的交通补助或
适当提高贫困生补助标准,为贫困学生上学提供更多的资金帮扶,减轻群众教育负担。
4、完善管理机制,不断优化中小学师资配置。优化师资配置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保证。针对我县中小学师资配置存在
的问题,要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管理机制,优化师资力量配置。一是加强教师流动管理。
“ ”实行教师归口管理,严格执行凡进必考制度,严格按照学科需要进行教师调配,严格控
制教师借调、改行,规范教师流动行为。二是完善教师补充机制。坚持每年有计划地招聘
一定数量的紧缺学科教师和寄宿制学校管理人员。坚持教师转岗培训制度,分期分批对专
业学科相对富裕教师进行转岗培训,多途径优化教师的学科结构。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对
农村教师在职称晋升、评模选优、聘用考核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提高农村教师的山区津
贴。积极开展镇内教师定期轮换或巡回教学制度,实行镇中心小学教师与村小及教学点教
师定期轮岗,解决村小及教学点师资不足、教师年龄老化的问题。建立对口支教制度,实
行城区教师定期对口到农村学校开展支教活动,加强城乡教师交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0xx 年9月29 日
摘要:
展开>>
收起<<
布局调整对我县教育教学的影响正宁县永正初级中学 樊晓军为进一步优化全县中小学校规划布局和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适应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需要,笔者通过对全县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情况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全县学校布局调整的现状 20xx年5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及20xx年《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按照省市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决策部署,我县结合实际,积极稳妥地推进全县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自20xx年起,先后撤原正宁二中高中部,并入正宁三中销及四中,撤销牛沟圈初中,并入正宁三中及周家初中,搬迁冯柳初中进县城并更名山河初中,撤...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作者:shokzz
分类:实用范文
价格:免费
属性:3 页
大小:40.27KB
格式:DOCX
时间:2024-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