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读后感1000字【精品多篇】

免费
[摘要]《大学》读后感 1000 字【精品多篇】为范文海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
习工作带来帮助。
《大学》 后感读1200 字 篇一
《大学》作为四书之一是古人必修的科目,千年之后,再读《大学》,也能从中感受到当
时的思想风潮。可以说它影响着千万古人,也形成了他们独特的具有中国色彩的思维方式
与做人原则。其中某些道理沿用至今,我们的思维方式仍受其影响。
“《大学》中提出: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至止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
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
”矣。 简而言之,即三纲(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
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七证(知,止,定,静,安,虑,得)。这是它的核心。再直
白些,他讲的就是做人,做学问。
众人皆知,人性本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品行只是因为成长的环境不同。但我们所崇尚的
都是做一个有道德,修养,品行的君子。做君子的基础首先要做到正心,诚意,修身。首
先我们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场合都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使自己有一颗正直的内心。这样
就算外界环境何其复杂,也不能扰乱你的判断,动摇你正确的态度。俗话说:脚正不怕鞋
歪。再看看如今,不少官员因贪污受贿纷纷下台。其实他们缺钱而贪,而是没有正心,被
欲望所迷惑。盲目追求名利,脸面。认为受贿很有成就感,是自己权力的体现。再说现在
的大学生,不少皆沉迷于网络,或是游戏,或是小说,或是不良影片。这显然也是不正心
的表现。
作为大学生最重要的任务当然仍是学习。学习理论知识,学习为人处事,而不是学习如何
“花着父母的钱娱乐,消遣。其余次之。其次做人要讲诚意。 所谓诚意,自欺也。如恶恶
”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心慎独也。 它既需要人们对诚意的重要性有深刻的
认识,愿意过有诚意的人生,同时还要逐渐养成习惯,以诚意人生为幸福,以违反诚意道
德为痛苦。这样才会实实在在去追求诚意。从善改过,不断完善自己,在各种非诚意的诱
惑面前不动心,这是对君子的要求。而对大学生而言,诚意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大学生
是祖国的接班人。如果连大学生都不讲诚意,那么整个国家还谈什么未来呢?最后,学会
修身,做到进取和完善。虽然我们做不到完美,做不到圣人一样可以考虑到天下,但是我
们能做到的是修身,修身更多的。不是为了国家,而是为了自我能活得更高尚。
“另一方面就是做学问。做学问讲究致知,格物。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立知,
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有不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不穷,故其知有
”不尽也。 格物指努力穷就事物之理。当人们通晓事物之理后,人的知识也就完备彻底
了;致知完全是作为认识过程找能够的格物在人所得知识的一个自然结果。若没有格物谈
“致知是无法办到的,所以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修就要格物致知,精神上 诚其意,正
”其心 诚意则必须从慎独开始,正心则要求保持平和的心态。
最后我们简单谈谈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先,我们要齐家。正如一叶知秋,以小见大。
连自己家族都管理不好,怎能治理国家,使天下太平。作为大学生,我们为自己的目标,
理想奋斗的过程中,应由小事做起,做好每一件小事,最终必能实现你的伟大目标。
“《大学》蕴含的。内容太多太多,如用一句话来讲, 《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
”之法也 。
《大学》 后感读800 字 篇二
“ ” “ ” “ ”《康诰》曰 克明德。 《大甲》曰:顾?天之明命。 《帝典》曰:克明峻德。 皆自明
也。
曾子在此引用上古之圣人之经典,开始阐述仁学的要义皆来自上古时期的传承,通过孔子
刨根问底显示了仁学的本质来源于人之心性,一切神?o之性皆来源于本性既德性,剥离
怪力乱神,去除无谓的精神崇拜,回归自然,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彻底的回归,回归无神
轮,一切人皆可圣,圣不在什么地方,心性就是圣地。由此可见,无论佛教宣说无神论却
再次沦入神?o崇拜,其他所有宗教都没离开有神崇拜。这是我们华夏文明最璀璨的源
起。
《尚书。周书》中德《康诰》乃周公封康叔于殷地之时所作的训辞。意为你要克制自我之
私欲而昭示仁德之性,慎用刑法,善待孤寡老人等等弱者,才不会如同三监一样为了自己
而使社会不安。能够执守和实现内在心性之德于自己和天下,也只有这样实行圣贤之道于
时时刻刻和事事物物中。
“ ”《尚书。商书》中《大甲》中说到伊尹放太甲这个事件中来说明 先王顾?天之明命的根
本性。太甲上位三年而刚愎自用,一味享乐而朝政昏乱,被伊尹放于铜宫而反省,终于明
白天子与百姓无别,明白心性只要而重新国泰民安。告诉大家不管是谁皆应尊重内在心性
之本,方本国顾?天下之命。
“《尚书。虞书》至《帝典》阐述上古禅让之礼。克明峻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
”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也就是说通过天子内在生命中高深光明的德性来普照和谐九
族百姓,以至于和睦相处,风俗归厚,才使社会处于文明,以至于普天下太平。可见华夏
文明上下贯通,从不偏颇,这就是我们国家的社会本质以和谐为上。
通过对《尚书》三篇的经典引用,明明德之明是自觉、自发、自主、自由地彰显仁义心
“ ”性,是超越的和先验的。正如孔子所说 吾欲仁,斯仁至也 。禅宗临济大师一样以人为
本,心性自明,可见佛教传入中国,融合了儒家思想和道家本善才有了禅总本真,于是禅
宗才是真正的汉佛之核心,完全超越原来的佛教框架。
读书明志在于透彻心性,大学之深邃在于此。
《大学》 后感读800 字 篇三
“ ”《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
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诗》云:瞻彼淇澳,?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n兮,赫兮喧
”“ ” “ ” “兮。有斐君子, 不可喧兮! 如切如磋 者,道学也。 如琢如磨 者,自修也。 瑟兮?终
n” “ ” “ ”兮 者,恂栗也。 赫兮喧兮 者,威 也。 有斐君子, 不可喧兮 者,道盛德至善,仪终
“ ”民之不能忘也。《诗》云:於戏,前王不忘!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
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第四章读起来太难,开始很多字都不认识更别该文说啥意思啦。文中多次引用《诗经》原
文更是让人难以理解其意,如果没有《诗经》功底,再不看注释或翻译都不知道说的是什
么意思了。就算知道《诗经》中这几话意思,如果不能把前面几章结合起来进行阅读也不
能明白这章说的'是什么意思。
“ ” “ ”第一段关键在于一个 止 字,这个 止 字不是停止而是达到或者到哪里的意思。接着第二
“ ” “ ”段用类比的方式解释 止 的意义,例如 为人君、为人臣、为人子 如何如何等。该章必须
“ ”结合开篇 止于至善 四字进行阅读理解,唯有这样才能明了本章的意思就是告诉明德
“ ”要 止于至善 的意思。止于至善不是达到某点而是不断地追求直至最高境界就是至善,或
者说至善才是最高层次。
本章第三段指出明德的过程要不断的琢磨,格物才能致知。也是告诉后人要想明德唯有格
“ ”物穷理,不断琢磨才能不断地进步,于是才能逐步提高对 德 的认识。
“ ” “ ” “ ” “ ”大学乃大人之学,小学学 事 ,大学明 理 ,即 明德 后 明明德 。怎么明德?格物、琢
磨,再格物、再琢磨,唯有如此。朱熹曾说成人即大学的学习方法有二,一是自学二是交
“ ”流。自学中不断的研究,交流中相互借鉴才能不断地提高对 德 的认识和理解,这样才能
止于至善。
可惜现在的学生一是自学能力差二是不相互交流,大量的时间用于如何应对考试。如从这
“ ”方面看如今的教育真的是不如古时,从方法上应向古人学习,这也或许是没有 大师的原
“ ”因吧。《诗》云:於戏,前王不忘! 这句话更值得做教育的人深入反思啊。
你也可以在范文海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大学》读后感 1000 字【精品多
篇】范文。
标签: #读后感
摘要:
展开>>
收起<<
[摘要]《大学》读后感1000字【精品多篇】为范文海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大学》后感读1200字篇一《大学》作为四书之一是古人必修的科目,千年之后,再读《大学》,也能从中感受到当时的思想风潮。可以说它影响着千万古人,也形成了他们独特的具有中国色彩的思维方式与做人原则。其中某些道理沿用至今,我们的思维方式仍受其影响。“《大学》中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至止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简而言之,即三纲(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作者:shokzz
分类:心得体会
价格:免费
属性:3 页
大小:40.54KB
格式:DOCX
时间:2024-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