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读后感多篇
![](/assets/c5106e1f/images/icon/s-docx.png)
免费
【编辑】《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读后感多篇为范文海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
工作带来帮助。
有格物致知精神 后感 篇一应 读
这丁肇中先生的一篇文章《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文章主要是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
(了解)自然科学,丁先生就认为应该用格物致知精神,提出论题后,就从中国的传统教
育讲起,讲到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接着谈实验精神的重要性,然后谈中国学生不重视真
正的格物致知的现状,并用了自身的经历来分析,最后谈到格物致知精神的真正意义。
备课时自己就产生的这样一个疑问,既然已知道我们教育体制弊端,知道实验精神(格物
致知精神)的重要性与广泛性,那为什么现在的教育体制让那么多人都产生了怨言?教育
的过程中,凭什么剥夺了学生探索的过程?当真把孩子关进了课室他就能学好,能与国际
接轨?我们重视知识与经验的传授,可忽略了孩子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想起了多年前
的一次培训,那是关于记忆效果的探究。大致是问什么途径会使记忆的效果更好,其中实
验就是一个有效的途径,让学生动手操作过就能记得特别牢。)可是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
不完善,让老师、学生怎么办?
想到了我那读一年级的儿子,此刻他正在我身边听着《呼伦贝尔大草原》做着练习册。他
是个好动的男孩子,遗传了他老爸的特性,特别喜欢科学类的事物,动手力特别强,破坏
力也特别强,特别能玩,能说会道。身为老师,他没上小学就担心,能不能适应那高压的
课堂,能静下来听讲吗?上小学的第一月,他当小学生失败了,我当小学生的妈妈也失败
了,因为我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我焦虑,想方设法帮助他,谁知却适得其反。在与他老
师交流过后,在与他老爸商量过后,决定对待像他这样的小男孩要宽容,一年级任务本不
重,主要是适应与培养习惯,就让他慢慢来吧。我知道要让他玩,让他高兴地学,培养他
——的学习兴趣,培养他良好的学习习惯,可是一看到他的课本与作业本,心里又纠结了
他不愿意我管他的学习,我却不放心他的学习。放手?引导才是最重要的吧。不求最好,
只求更好,只求每天、每周、每月、第学期、每年有进步。
有格物致知精神 后感 篇二应 读
――明朝的理论家 王阳明,空有一幅聪明的大脑,却没有爱动手实践的爱好,他的思想可
“ ”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又一次,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 格物 做起。
“ ”他就决定要 格 院子的竹子,他就搬了一条板凳坐在院子里面,看着竹子硬想了七天,却
并没有很好的答案,他并没有用自己的手去实践,只考自己的头脑去硬想,却什么也没有
得到,最后因为头痛受不了,而失败。明显,他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王阳明这样的做法,显然在当时社会是很多人可以理解的。如果我们想要观察竹子的结构
或它的生长过程,就必须得用手去把叶子切下来,然后拿到显微镜下进一步观察,绝不是
像王阳明那样坐在板凳上空想,袖手旁观是绝对得不到理想中的成果。
实践不是毫不选择的测量,它需要事先的准备与计划。要有一个正确的目标,以作为整个
实验的明确中心,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实验者的眼力、毅力和勇气。
我们不能盲目的接受权威,我们要有自己的思维和判断力。格物致知的目的,是让人能大
――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目的,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格物致知
的精神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
《 有格物致知精神》 后感 篇三应 读
“ ”学习了丁肇中先生写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我不仅认识到了一个新名词 格物致知 ,
还得到新思考。
这一篇漫谈式的议论文,为读者揭示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告诉中国学生应怎样来学自
然科学。
这个 20 年前的文章,现在读来仍然有它的教育意义,所以才会选到我们的课本中。照丁
肇中先生所讲,是因为我们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践,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
愿动手,以致于在功课方面十分好,但在研究或其他需要动手的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
了。
在我看来,丁肇中先生所讲一点也没错。
确实,长期以来,传统的课堂教育限制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它的弊病抑制了学生的自我创
造创新能力。
动手是需要不断练习的。现在,我们学校教育大多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老师提
—— “问学生回答问题,最后,我们父母学校只关心一样 分数。记得一个顺口溜 分分分,
”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
分数固然重要,它能证明我们学业学得如何,关系到将来能否考上大学,将来的生活品质
如何。
有时候,因为教学条件有限,做实验课时,老师在上面演示,我们在下面观察,很少有人
人动手实验继而思考的机会。科学实验,消极观察、袖手旁观是无济于事的,它需要我们
积极地参与进去。
如果我 一直 着考 分数 ,很少看看外面的世界,我 就会像寓言《坐井 天》中们围绕 试 转 们 观
的青蛙一样,以为天真的只有井口那么大。
其实,我觉得高分低能的人,不但指动手能力弱,也指交际能力差的人。
这几天,我听见阿姨在说,单位里新招进的几个大学生,上班都几个月了,每天上班不晓
“ ”得主动打扫卫生不会去打热水,闷声找到自己的位子坐下,立马玩起手机当低头族 ,路
上碰到了连招呼都不打,无视而过。
参加工作后,许多工作事情往往需要大家合作的,如果连基本的与人交往也不会,还谈什
么迅速地融入集体,进而提高自己?
也许你做的一点点工作完成得不错,却举止不懂礼貌讲话不使用礼貌用语,你可能得不到
他人的欣赏,反而会让人厌恶你。
亲爱的同学们,现在我们还在学校里学习,有些教育规则我们是改变不了,但我们可以改
变自己。
学着多动手,让自己各方面都有所发展,因为你终将走上社会,与不同的人去交流合作。
记住,不是社会来适应你,而是你去适应社会。
有格物致知精神 后感 篇四应 读
如是像呆若木 似的去看任何一件事,我想成果并没有想象中完美,反而,你用大 着鸡脑带
双手一起上场,用大脑想想,再用双手实践,可能获得的成果会更美好些。
格物致知就是从探查物体而获得知识。但是中国的传统教育中却并不太重视格物和致知。
像国外那些人们,他们无论是什么事,都会格物,然而致知,他们的这种方法是完美的,
脑力加手的劳动,从而使思考亦将是而变得简单。国外的那些人在小时候都会在老师的带
领下,用双手来实践获得知识,格物致知的意义并没有被那些爱动手的实践者所淹没,而
对于中国传统教育,格物致知的意义就被淹没了。
《 有格物致知精神》 后感 篇五应 读
——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摘自《应有格物致
知精神》。
知识是成功的基石,智慧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而实践肯定是成功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了。
“ ”诺奖得主丁肇中在文章中多次提及应有 格物致知 精神,也列举了古时名家的事例阐述这
一论点,对于我们而言,在如今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是否也该有一颗积极探索,敢于实
践的心呢?
拿爱因斯坦的例子来说,他的伟绩无疑是推翻了经典力学,使物理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当时的物理学家说过,物理的大楼已基本建成,后人只需添砖加瓦便足矣。当时的爱因斯
坦只是专利局里的一名小职员,但他很喜欢思考,一个偶然间的想法,使他为之付出了大
量的时间去证明,实践,从而也铸就了他传奇的一生。试想,若他只是灵光一现,并未反
复推敲。历史的长河中,可能并没有这个名字。
在信息爆炸的年代生活的我们,很多时候只是一味接受,但不曾想过究竟是对是错,认为
真理完全正确,可往往真理之中会存在很多小的纰漏,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在学习的同
“ ”时,更应该有 格物致知 的精神,即不断探索追求实践,多问一句为什么,收益肯定多
多!
有格物致知精神 后感 篇六应 读
文章说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考试都得接近满分,而实际生活中会的东西很少,我就这样,
学习考试不错,但生活独立能力基本没有。我也想改变,想学些生活技能,却又迫于学习
升学的压力,每天有很多作业,根本闲不出时间。
文章还说中国学生只是又抽象的思维理论,缺乏动手能力,我也是这样,什么乱七八糟的
物理化学定理都背过了,但是是怎么得出来的?就不知道了,只是看课本上的实验及插图
去猜想,而不是去实验室亲自做试验,不是我们不想去,而是学习进度紧,没空儿,所
以,文章中说的实验应该积极动手,而不该消极观察我们就做得不好。
标签: #读后感
摘要:
展开>>
收起<<
【编辑】《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读后感多篇为范文海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有格物致知精神后感篇一应读这丁肇中先生的一篇文章《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文章主要是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了解)自然科学,丁先生就认为应该用格物致知精神,提出论题后,就从中国的传统教育讲起,讲到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接着谈实验精神的重要性,然后谈中国学生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现状,并用了自身的经历来分析,最后谈到格物致知精神的真正意义。备课时自己就产生的这样一个疑问,既然已知道我们教育体制弊端,知道实验精神(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与广泛性,那为什么现在的教育体制让那么多人都产生了怨言?教育的过程中,凭什么剥...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相关推荐
-
VIP免费2025-01-23 999+
-
VIP免费2025-01-25 999+
-
VIP免费2025-01-25 999+
-
VIP免费2025-01-25 999+
-
VIP免费2025-01-25 999+
-
VIP免费2025-01-25 999+
-
VIP免费2025-01-25 999+
-
VIP免费2025-01-25 999+
-
VIP免费2025-01-25 999+
-
VIP免费2025-01-25 999+
作者:shokzz
分类:心得体会
价格:免费
属性:4 页
大小:41.1KB
格式:DOCX
时间:2024-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