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庸》之道与中医

VIP专免
3.0 2024-08-17 999+ 40.73KB 3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 ” 《中庸》一书中至关重要的哲学命题是 致中和 这一思想。《中庸》曰: 中也者,天下
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说的是中和是世界
万物存在的理想状态。通过各种方法达到这一理想状态就是致中和。天地就各得其所,万
“ ”“ ”物便生长发育。可以说中医学所阐明的 阴阳和合 阴平阳秘 生理机制正是儒家致中和思
想的最佳体现。中医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就是致中和。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致中和。寒
就要热,热就要寒,结就要散,逸就要劳,劳就要逸。微者逆之,小的你就可以逆它。甚
者从之,你不能逆它,你逆它你就崩溃了就没有了。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适
事为故,恰到好处就好了。以平为期,以和为重,这就是它的一种最高境界。
一、中医蕴涵着浓厚的《中庸》之道
1、中医折射出的《中庸》思想
中医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前赴后继不断实践、领悟、总结出来的精华,其中充满了中国优
—— “秀的哲学思想 中庸思想。《中庸》曰: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
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
”“”焉。 强调 中和 就是说:在一个人还没有表现出喜怒哀乐的情感时,心中是平静淡然
“ ”的,所以叫做 中 ,但喜怒哀乐是人人都有而不可避免的,它们必然要表现出来。表现出
“ ” 来而符合常理,有节度,这就叫做 和 。二者协调和谐,这便是 中和 。人人都达到 中
和 的境界,大家心平气和,社会秩序井然,天下也就太平无事了。中医天人相应的整体
“ ”观念,五行相贯的藏象学说,阴阳互根的治疗原则无不打上了中庸 中和 思想的烙印。
2、《中庸》 言文字是中医的外壳
《中庸》曰: 君于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
人而无忌惮也。 中庸体现着恰到好处,这正是每位中医大夫所追求的境地,不论是临床
“ ”用药,还是化验检查都力求恰到好处,避免过度医疗。从语言文字来看,古人造 医 字,
…… ”《说文解字》曰: 医治病工也 从酉 ,造字之后便有了语法、句读、修辞等更为复杂
的语言文化体系的零部件,中医就是借助部件组装其理论、体现其思传承
验的。于是,便有了《医古文》,而中庸语言文字所表的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
,是中国古文的精华,以医古文为表的语言文字可以说是中医独特的、有浓文学
色彩坚固外壳
3中国古医家的行为现着《中庸》光芒
“ ”“ ”“ ”中医中体现的就是 中和 仁义 爱心 等。这深刻融入了儒家、佛教、道的思
想。在儒道的影响下,就了一批又批著名医家,为中医的发了重要用,而
医家上无不现着仁爱道。
仁爱东汉末年,黑暗,社会动战乱频繁上天瘟疫。不到年,
仲景的宗族 200 病者达到三分之二。这发了他勤求古、学医人,为中医
辨证论治奠定实的基础在《寒杂病论》中序言道 医小道,能救殃疴。上以
疗君,下以救贫贱,中以生长,以
道:明医家因母病而心学医,医家书,著作十分丰富像他样因亲
“ ”病而发愤习医者有 派 创始朱丹溪等人。
“ ”《中庸》曰: 者人也,亲亲为大。 “ ”者人也 ,思是人所有的各种美德属
” “ ”一句说,所涵美德外延。反过来说, 人者也 , 仁 又
“” “”“” 于人的范畴仁 与 人 ,如影随形,互相存, 道不人,人之为道而人,不可
“” “”“” “”以为道 ,道即仁道, 人 必, 人 ,则不其为人。道不人,道不
”“ “ ”人, 人而不如礼何?人而不? 人而不是从反定 仁 这个
”“ “ ” “ ”外延者人也,亲亲为大。 亲亲为大 是儒学 派 爱人 的一个重要
” “ ” “ 区别如墨圣经博爱 佛教爱众生 。其它学派均无等
“ ” “ ”,儒学的有等爱父母亲亲为大 ,爱兄弟兄弟 ,其爱朋
“ ”泛爱众
《中庸》曰: 践其位,行其其乐,其所其所,事死如事生,事亡如
存,之至也 阐正的道。
二、中医在当代中国没的思
1、 早接受 代医学的基 知 不利于培养中医思过 现 础 识
中医院校在中医西课程设置上的不合理。西中医安排比例由2:8 变成
了现在的 4:6。中医、西医是种不的思,在讲授中医基础又讲授西基础
中医人是组成的,西医说人是由细胞组成的,中医主神志西医说心是循环
……的中枢 搞得学生云里雾里。而发中医就要稿好继好继就要学好中医,学
好中医就开传统文化的深入开扎实的古文基础,学不好古文,不了解
文化,不去研究中医发展历史,就没有兴趣去学好中医。而国古医家对经史
有不传统文化功底甚为厚,也正是们有了传统文化这一基础因此对验总结
便能以歌诀诗词等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后人读朗朗,明朗易记如李
濒湖脉学》、高之《百症赋》,还有上个世纪广流传的《汤头歌诀》、《药性赋
等等。
2 道德在当今社会 得薄弱传统 显
“ ”“当今社会,诚信已经形成机,已经需要社会呼吁,现在的人 经济为上 利益第
一 ,追求,追求,追求,追求利益至上,看看天学医的人,无就是
饭吃。为了理想而学医,为了生命而学医,为了中医药事的发大而学医,有
人是这
、从医的感
为一共产党员和在中医临床位工30 年的中医大夫,时,我深深地体会
到,医生这个职业,是要奉献辛苦为人真诚和热情、心和责任
去对每一位者,不以功利而生,不,每天岁月汗水,度过一个
一个春夏秋冬谱写于医生的生
在这告诉刚刚走医药行的年的医们,不你做医是无选择
还是你这一职业,都要接纳是平平凡凡辛辛苦苦的现实,更要道医
心和责任心的职业们无法选择不得不从事医么,们要
想每天得一份快乐和幸福,就必者之所想,思者之所思,者之所。医者
父母心,们不要有精技术,更要有一人之心,有一种位思的态度!孟
“ ”子曰: 人者,人之;人者,人之 ,践行之,社会方能和谐,人间才能处处
充满着情。心中有,相信我们的医冰!
们没有家们的耀眼,没有企业家们的风骚,没有学家们的彪炳
世,更没有领者们的前拥叱咤风,有的琐碎辛劳的生,有的与患
者长年累月厮守在一子,这就要为医者不为功名利,不为平
抱怨在这小小的默默耕耘恳奉献。这平平常常的育着
高,包含幸福乐,光环辉煌。关们能否持久守住和平
,用们的一生恒久着这块土地,不为外面的世界所诱惑心于而复
的、没有波澜壮阔、没有心动的平庸的医,最后们一光彩人、
景仰的人生。
席曾说 中华文明重社会和谐,……追求天人和谐、人和谐,心和谐的
个和谐 。们要实现身与心、人人、人然和谐的前实现心与性的和
谐。心与性的关系就象人的关系一,不是,不是协,而是,所以要修
养性,“ “ ”修心 就是修后天污染心、之心、之心、之习性养性 就是回归
天之心、之心、之心、之本,让美好的心,丑恶的心魂退,就是转恶
,转迷为悟,转凡,这就叫心合一、人心和有人心和,能实现身与心和、
人和、人然和。有人心和,能实现家、人际顺、社会和谐、世界和
平、人天和。这便是中医的大之所在。
摘要:

“”“《中庸》一书中至关重要的哲学命题是致中和这一思想。《中庸》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说的是中和是世界万物存在的理想状态。通过各种方法达到这一理想状态就是致中和。天地就各得其所,万“”“”物便生长发育。可以说中医学所阐明的阴阳和合阴平阳秘生理机制正是儒家致中和思想的最佳体现。中医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就是致中和。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致中和。寒就要热,热就要寒,结就要散,逸就要劳,劳就要逸。微者逆之,小的你就可以逆它。甚者从之,你不能逆它,你逆它你就崩溃了就没有了。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适事为故,恰到好处就好了。以平为期,以和为重,这就...

展开>> 收起<<
浅谈《中庸》之道与中医.docx

共3页,预览3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3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