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文明礼仪(精选6篇)

VIP专免
3.0
2024-08-17
999+
42.71KB
5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古人文明礼仪(精选 6篇)
古人文明礼 篇仪1
刘备三请诸葛亮
诸葛亮(181—234 年),字孔明,青年时代躬耕于隆中,并苦读经书,熟悉历朝兴衰的
历史,潜心钻研兵法。他常以春秋战国时的管仲、乐毅自比,是难得的一位将才、谋士,
“ ” “自称 卧龙 。善于网罗人才的刘备闻知,高兴地说: 我需要这样的人才!”并表示哪怕山
高路远,行走不便,也非亲自去请他不可。
深冬的一天,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到隆中邀请诸葛亮。谁知诸葛亮恰好不在家,刘
备只好扫兴而归。
刘备回到新野,不断派人到隆中打听诸葛亮何时在家。当打听到诸葛亮外出已经回到
“家时,刘备当即决定二请诸葛。这时,张飞不以为然地说: 一个平民百姓,派个武士把
”他叫来就得了,犯不着让你一再去请。
“刘备说: 诸葛亮是当代大贤,怎么能随便派个人去叫他呢?你还是痛痛快快地跟我去
”吧。 刘备说服了张飞,叫上关羽,三人骑马直奔隆中而去。
“这一天,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冷得实在教人难忍。张飞对着刘备大嚷: 我等何苦
找此罪受!” “不如等天晴再说。 刘备却说: 贤弟,咱们冒此大风雪,不怕山高路远,去请
诸葛,不正表明了我们的一片诚意吗?”三人继续往前赶路。不料,这一次刘备又未见到
诸葛亮,只好写了一封信托诸葛亮的弟弟转交,说明来意,并表示择日再访。
第二年春天,刘备更衣备马,决定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张飞、关羽竭力劝阻。关羽
“ ”说: 我们两次相请,都未见到他,想必他徒有虚名,不敢前来相见。 张飞更是带着轻蔑
“的口吻说: 我们已仁至义尽,这次只需我一人前往,他如若不来,我就将他绑来见
” “你。 刘备连忙说道: 不得无礼,没有诚意哪能请到贤人呢?”
刘备三人飞马直奔隆中,来到诸葛亮的草庐前。此时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唯恐打扰
诸葛亮,不顾路途疲劳,屏声敛气地站在门外静候,直到诸葛亮醒来才敢求见。刘备见了
“诸葛亮,说道: 久慕先生大名,三次拜访,今日如愿,实是平生之大幸!”诸葛亮
“ ”说: 蒙将军不弃,三顾茅庐,真叫我过意不去。亮年幼不才,恐怕让将军失望。 刘备却
“诚恳地说: 我不度德量力,想为天下伸张正义,振兴汉室。由于智术短浅,时至今日,
”尚未达到目的,望先生多多指教。 刘备谦虚的态度,诚恳的情意,使诸葛亮很受感动。
于是 葛亮 于答 了刘 的 求, 着 一全国的政治抱 ,离开了隆中茅 ,出任刘诸终 应 备 请 怀 统 负 庐
“ ”备的军师。他忠心耿耿地辅佐刘备,为 三国鼎立 局面的确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古人文明礼 篇仪2
程门立雪
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中了进
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
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
学派。
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4 年后程 去世,又 拜程颢继续
颐为师。这时他年已 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
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53-1123 年)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当他来
到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
外等候。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老师忙把杨时等
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
“ ”后来, 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古人文明礼 篇仪3
孔融让梨
孔融(153—208 年),鲁国人(今山 曲阜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
一, 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
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
“次,爸爸看见了,问道: 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 “孔融说: 我是弟弟,年
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 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
感到惊喜。从此,孔融 梨的故事也就流 千 ,成 友 的典范。让传 载 为团结 爱
古人文明礼 篇仪4
从前,吐谷浑国的国王阿豺有20 个儿子。他这 20 个儿子个个都很有本领,难分上
下。可是他们自恃本领高强,都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认为只有自己最有才能。平时 20 个
儿子常常明争暗斗,见面就互相讥讽,在背后也总爱说对方的坏话。
阿豺见到儿子们这种互不相容的情况,很是担心,他明白敌人很容易利用这种不睦的
局面来各个击破,那样一来国家的安危就悬于一线了。阿豺常常利用各种机会和场合来苦
口婆心地教导儿子们停止互相攻击、倾轧,要相互团结友爱。可是儿子们对父亲的话都是
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表面上装作遵从教诲,实际上并没放在心上,还是依然我行我素。
阿豺的年纪一天天老了,他明白自己在位的日子不会很久了。可是自己死后,儿子们
怎么办呢?再没有人能教诲他们、调解他们之间的矛盾了,那国家不是要四分五裂了吗?究
竟用什么办法才能让他们懂得要团结起来呢?阿豺越来越忧心忡忡。
有一天,久病在床的阿豺预感到死神就要降临了,他也终于有了主意。他把儿子们召
“ ”集到病榻跟前,吩咐他们说: 你们每个人都放一支箭在地上。 儿子们不知何故,但还是
“ ”照办了。阿豺又叫过自己的弟弟慕利延说: 你随便拾一支箭折断它。慕利延顺手捡起身
“边的一支箭,稍一用力,箭就断了。阿豺又说: 现在你把剩下的19 支箭全都拾起来,把
”它们捆在一起,再试着折断。 慕利延抓住箭捆,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咬牙弯腰,脖子上
青筋直冒,折腾得满头大汗,始终也没能将箭捆折断。
“阿豺缓缓地转向儿子们,语重心长地开口说道: 你们也都看得很明白了,一支箭,
轻轻一折就断了,可是合在一起的时候,就怎么也折不断。你们兄弟也是如此,如果互相
斗气,单独行动,很容易遭到失败,只有 20 个人联合起来,齐心协力,才会产生无比巨
大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保障国家的安全。这就是团结的力量啊!”
“儿子们终于领悟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想起自己以往的行为,都悔恨地流着泪说: 父
亲,我们明白了,您就放心吧!”
阿豺见儿子们真的懂了,欣慰地点了下头,闭上眼睛安然去世了。
折箭的道理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团结起来,才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和智慧,
去克服一切困难。
古人文明礼 篇仪5
玉帛成干戈
公元前 592 年,当 的 国国君 公在朝堂接 来自晋国、 国、 国和曹国的使时齐 齐顷 见鲁卫
臣,各国使臣都带来了墨玉、币帛等贵重礼品献给齐顷公。献礼的时候,齐顷公向下一
看,只见晋国的亚卿郁克是个独眼,鲁国的上卿是个秃头,卫国的上卿孙良夫是个跛脚,
而曹国的大夫公子首 是个 背,不禁暗自 笑:怎么四国是使臣都是有毛病的。则 驼 发
当晚,齐顷公见到自己的母亲萧夫人,便把白天看到的四个人当笑话说给萧夫人听。
萧夫人一听便乐了,执意要亲眼见识一下。正好第二天是齐顷公设宴招待各国使臣的日
子,于是便答应,让萧夫人届时躲在帷帐的后面观看。第二天,当四国使臣的车子一起到
达,众人依次入厅时,萧夫人掀开帷帐向外望,一看到四个使臣便忍不住大笑了起来,她
的随从也个个笑得前仰后合。笑声惊动了众使者,当他们弄明白原来是齐顷公为了让母亲
寻开心,特意做了这样的安排时,个个怒不可遏,不辞而别。四国使臣约定各自回国请兵
伐齐,血洗在齐国所受的耻辱。四年后,四国联合起来讨伐齐国,齐国不敌,大败,齐顷
“ ”公只得 和, 便是春秋 著名的 鞍之 。讲这 时 战
古人文明礼 篇仪6
诚信知礼--燕昭王求贤
打从孟尝君被撤了相位以后,齐闵王又和楚、魏两国灭了宋国,更加骄横起来。他一
心想兼并列国,自己来当天子。这一来,列国诸侯对他都不满意;特别是齐国北面的燕
国,受到齐国的欺负,更想找机会报仇。
燕国本来也是个大国。后来传到燕王哙(音kuài)手里,听信了坏人的主意,竟学起传
说中尧舜让位的办法来,把王位让给了相国子之。燕国将军和太子平进攻子之,燕国发生
大乱。齐国借平定燕国内乱的名义,打进燕国,燕国差点被灭掉。后来燕国军民把太子平
立为国君,奋起反抗,把齐国军队赶了出去。
标签: #文明礼仪
摘要:
展开>>
收起<<
古人文明礼仪(精选6篇)古人文明礼篇仪1 刘备三请诸葛亮 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青年时代躬耕于隆中,并苦读经书,熟悉历朝兴衰的历史,潜心钻研兵法。他常以春秋战国时的管仲、乐毅自比,是难得的一位将才、谋士,“”“自称卧龙。善于网罗人才的刘备闻知,高兴地说:我需要这样的人才!”并表示哪怕山高路远,行走不便,也非亲自去请他不可。 深冬的一天,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到隆中邀请诸葛亮。谁知诸葛亮恰好不在家,刘备只好扫兴而归。 刘备回到新野,不断派人到隆中打听诸葛亮何时在家。当打听到诸葛亮外出已经回到“家时,刘备当即决定二请诸葛。这时,张飞不以为然地说:一个平民百姓,派个武士把”他叫来...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