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利用课前五分钟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有效性
![](/assets/c5106e1f/images/icon/s-docx.png)
免费
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语言艺术的学科,它并不像其它学科侧重于理性分析作为主导的思
维方式,而是旨在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而构成语言能力的核心问题也就是学生阅读能力
培养的问题,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前五分钟,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阅
读能力,尤为重要。
一、课前五分钟课外阅读,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探索能力。
语文教科书作为法定文本,其选文的价值倾向要符合主流的意识形态,需要承担起社会控
制的任务,这是它作为法定文本得以存在的必要前提。同时,语文教科书还需要完成语文
能力培养的学科任务,以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为主的选文,要符合语文教育本身的价值诉
求。语文教材主要由不同的篇章组成,是语文教学的凭借和中介,篇章的选择与加工将决
定教材的质量。然而现在大部分教材选文的内容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学生对文章内容不
感兴趣,语文课堂枯燥乏味等,让学生难以主动提起阅读的兴趣。
那么,如何改变这种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缺乏阅读兴趣的不良现象呢?我认为,就要
给语文课堂增添多样的学习方式。自本课题教研组倡议开展课前五分钟演讲活动以来,活
动开展得如火如荼。虽然活动刚开始开展的时候,有许多学生因为对活动还不甚了解,或
者认为此次活动只是流于形式,导致学生对活动持着观望的态度,然而经过近一年时间的
努力,收到的良好效果并打消了学生的疑虑。课前五分钟演讲得到了学生们的大力支持,
就连成绩一般的学生也踊跃参加。演讲前准备得越充分,演讲时总能得到其他同学热烈的
掌声。
初中部语文侧重归纳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将初中十二篇课外名著阅读当成一个刚性任务
来落实,并且让学生利用课前五分钟进行名著片段复述。名著复述片段由学生自行挑选,
或者由教师、家长指导挑选。学生在复述时可以从概括主要情节入手,如果对情节、人物
形象有着自身的见解,也可加入到复述当中。通过此种复述形式,让学生由个人式的课外
阅读变成了集体式的课外阅读,学生在短短的五分钟里,可以跟其他同学分享喜欢的文段
或者交流自身阅读的感受,极大调动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可以跟其他同学分享成语故
事,也可分享时事热点等。
以往有的学生读书喜欢一目十行,不求甚解,甚至有的同学极少阅读。然而有了课前五分
钟演讲活动后,由于有了任务的驱动,学生带着目的进行阅读,无形间也增强了他们阅读
的方向感。学生们不仅可以从教科书、课外书籍上获取演讲的内容,也可以从网络上扩展
阅读的内容,关注各个领域的问题,并及时将他们的所见所闻分享给其他同学,这使他们
的知识更加广泛,视野也越发开阔。加之教师有目的性的指导,让他们在认真阅读的基础
上积累素材,做好读书笔记,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课前五分钟课外阅读,能有效锻炼学生的胆量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演讲活动在刚开始实施的时候,虽然得到大多数同学的支持,然而课堂效果却并不理想。
有的学生由于不了解活动的意义,草草应付任务。而有的同学即使课前准备的资料很充
分,然而在讲台上演讲时却达不到该有的效果,声音小、表达不清晰、肢体僵硬等不良表
现都影响到学生演讲的效果。究其原因,是学生平时缺乏上台演讲的经验。所以作为教
师,我们也抓住一切机会向学生阐述活动的积极意义,通过循循善诱,调动学生参与活动
的热情。对于表现优秀的同学,我及时在课堂上表扬其优点,并动员其他同学学习其演讲
技巧,形成良性的互相学习的氛围。面对表现欠佳的同学则采取鼓励为主、指正为辅的手
段,先在课堂上肯定同学对演讲活动做出充分的准备工作,然后在课后找其聊天,将其缺
点指正出来,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优缺点,并针对缺点制定对应的解决措施,比如推荐学
生听、看优秀的演讲音频与视频等,学习优秀演讲者的技巧,并且利用课余的片段时间大
声朗 文片段或者新 事件,在平 的 中找到适合自己演 的 速跟 奏,力求在读选 闻时训练 讲 语 节
下次演讲中发挥得更好。
活动开展一个学年下来,经过彼此不断地学习,以及背后对演讲技巧的了解与学习,许多
“同学已经能在讲台上用洪亮的声音将自己的见解、感受清晰地表达出来。 路漫漫其修远
”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不断的探索,让学生逐渐抛掉畏手畏脚的不自信动作,仪态自
然、落落大方地在讲台那一方天地畅所欲言。
三、五分钟课外阅读,能提高学生发现、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写作水
平。当前,身处读图时代,速食文化让许多人养成了阅读不求甚解的习惯,而这种不良习
惯经常会让人对看过的东西过目即忘,从而忽视了生活中许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物。俗
“ ”话说: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如何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能力尤其重
要。在课堂五分钟演讲活动的驱动下,学生为了搜集到有意义的资料,就会在各类的资料
中做出选择,选择的前提就是发现并且观察资料的特点。在不断的训练中,学生的洞察能
得到了或多或少的提高。无论是新闻大事件,或是日常生活小事,只要留心均能发现大学
“ ”问、大道理。比如,针对近年来 面对摔倒的老人,我们扶不扶的热点话题,同学们不再
“ ”简单地根据自身的喜恶去选择扶不扶,而是看出了扶与不扶 背后的原因。面对摔倒的老
人,同学们都拥有一颗正义之心,认为扶起老人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因为出于道德,也
源于人性的善良本质。然而扶了老人反而被讹诈该如何?是乖乖认栽还是据理力争?同学
们也都纷纷参与,各抒己见。比如,在为了避免被讹诈的问题上,有的同学认为扶起老人
之前应该先让同行的伙伴或者围观的路人用手机拍下视频,以此证明自己是做好事的人,
而非撞到老人的肇事者。而假如没有做好此类准备,又被不怀好意的人讹诈了该如何,有
的同学认为应该立即报警,并请求警察调动事发地点的监控录像等以示清白。然而假如是
……监控盲区又该如何?同学们七嘴八舌,发挥着他们联想能力 看着同学们不再凭着一股
劲,只会简单粗暴地对新闻事件发表过激的言论,而是根据事件发展的不同阶段做出自己
的分析跟判断,并且提出解决的措施,我们不由得对学生对待各类事件观察能力跟分析能
力的提高感到欣慰。虽然他们的分析逻辑还显得稚嫩,他们的解决措施还趋于理想化,无
法真正适应现实事件,然而在各类话题演讲当中,他们对待身边事、天下事的观察、分析
能力却不断地得到锻炼。在准备演讲稿的过程中,如何遣词造句,如何将观点讲得深入浅
出,便于他人理解,也成为同学们思考的重要方面,在不断的尝试当中,他们的写作能力
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 ”俗话说: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总而言之,课外阅读有许多的益处,既可以增加学生的
阅读量,开阔学生对世界的认知视野,增长见识,又能提高学生对待事物的观察能力、口
头表现力、写作能力等。然而,纵观现在学生不容乐观的阅读现状问题,仍旧任重道远。
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途径,有效提高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仍需不断探索。
20xx 年月15 日
标签: #学生
摘要:
展开>>
收起<<
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语言艺术的学科,它并不像其它学科侧重于理性分析作为主导的思维方式,而是旨在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而构成语言能力的核心问题也就是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问题,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前五分钟,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尤为重要。一、课前五分钟课外阅读,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探索能力。语文教科书作为法定文本,其选文的价值倾向要符合主流的意识形态,需要承担起社会控制的任务,这是它作为法定文本得以存在的必要前提。同时,语文教科书还需要完成语文能力培养的学科任务,以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为主的选文,要符合语文教育本身的价值诉求。语文教材主要由不同的篇章组成,是语文教学的凭...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作者:littere...
分类:免费论文
价格:免费
属性:2 页
大小:39.92KB
格式:DOCX
时间:2024-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