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宁夏须弥山石窟的导游词(通用17篇)

免费
关于宁夏须弥山石窟的导游词(通用 17 篇)
关于宁夏 弥山石窟的 游 篇须 导 词 1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____,我会带领你们一起去游玩这个景点
的。
在宁夏固原市须弥山南麓,有一百多处石窟,总称"须弥山石窟","须弥"是梵文音
译,意为宝山。须弥山石窟为中国十大石窟之一,坐落在宁夏固原西北的须弥山南麓,是
我国开凿最早的石窟之一。它始建于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明等朝代继续营造
修缮,长期以来是自长安西行之路上第一个规模最大的佛寺遗址,距今已有 1500 多年的
“ ”历史,有着 宁夏敦煌 之称.
据史料记载,须弥山石窟初创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 477 至499 年,兴盛于北周和唐
代,先后开凿石窟 130 多处,其中 70 多窟雕塑了造像,其艺术成就可与山西云冈、河南
龙门石窟造像媲美。这些大大小小的石窟,依山附势,错落有致的分布在 7座崖面上,迂
回曲折,绵延近两公里,场面甚是壮观。
千百年来,须弥山石窟造像长期遭受了风雨侵蚀,岩石风化,自然坍塌,地震破坏和
人为的损坏,致使许多精美雕像已面目全非,甚至荡然无存。虽然如此,须弥山仍有一大
批规模较大的石窟造像比较完好地保存至今,在国内石窟造像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具有珍
贵的史料价值和精湛的艺术价值,是研究中国石窟艺术、民族宗教历史不可多得的宝贵实
物资料。
北周石窟,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造像之精美,在须弥山石窟中占有突出的地位。与
北魏石窟相比,其最须弥山石窟大的变化是中央塔柱小龛已不见,代之以大龛及发鬓低
平、面相方圆、两肩宽厚、腹部鼓出的大型造像,给人以厚重敦实之感。
现存造像最多的第四十五、四十九两窟,有比真人还大的造像 40 余尊,每龛内,有
的是立佛,一般皆为一佛一菩萨。装饰性的雕刻,如幔帐式的佛龛;龛边龙嘴衔口的流苏;
龛颔上的各种小佛;龛座下手执各种乐器的伎乐人,或吹横笛,或弹琵琶,或击羯鼓。窟
顶围绕塔柱,还雕有一对相向手舞足蹈的伎乐飞天,披巾飘动,显示了北朝音乐艺术的盛
况。以上琳琅满目的艺术精品,都是未加修饰的原作,十分珍贵。
关于宁夏 弥山石窟的 游 篇须 导 词 2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我会带领你们一起去游玩这个景点的。
在宁夏固原市须弥山南麓,有一百多处石窟,总称"须弥山石窟" ,"须弥"是梵文音
译,意为宝山。须弥山石窟为中国十大石窟之一,坐落在宁夏固原西北的须弥山南麓,是
我国开凿最早的石窟之一。它始建于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明等朝代继续营造
修缮,长期以来是自长安西行之路上第一个规模最大的佛寺遗址,距今已有 1500 多年的
“ ”历史,有着 宁夏敦煌 之称.
据史料记载,须弥山石窟初创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 477 至499 年,兴盛于北周和唐
代,先后开凿石窟 130 多处,其中 70 多窟雕塑了造像,其艺术成就可与山西云冈、河南
龙门石窟造像媲美。这些大大小小的石窟,依山附势,错落有致的分布在 7座崖面上,迂
回曲折,绵延近两公里,场面甚是壮观。
千百年来,须弥山石窟造像长期遭受了风雨侵蚀,岩石风化,自然坍塌,地震破坏和
人为的损坏,致使许多精美雕像已面目全非,甚至荡然无存。虽然如此,须弥山仍有一大
批规模较大的石窟造像比较完好地保存至今,在国内石窟造像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具有珍
贵的史料价值和精湛的艺术价值,是研究中国石窟艺术、民族宗教历史不可多得的宝贵实
物资料。
北周石窟,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造像之精美,在须弥山石窟中占有突出的地位。与
北魏石窟相比,其最须弥山石窟大的变化是中央塔柱小龛已不见,代之以大龛及发鬓低
平、面相方圆、两肩宽厚、腹部鼓出的大型造像,给人以厚重敦实之感。
现存造像最多的第四十五、四十九两窟,有比真人还大的造像 40 余尊,每龛内,有
的是立佛,一般皆为一佛一菩萨。装饰性的雕刻,如幔帐式的佛龛;龛边龙嘴衔口的流苏;
龛颔上的各种小佛;龛座下手执各种乐器的伎乐人,或吹横笛,或弹琵琶,或击羯鼓。窟
顶围绕塔柱,还雕有一对相向手舞足蹈的伎乐飞天,披巾飘动,显示了北朝音乐艺术的盛
况。以上琳琅满目的艺术精品,都是未加修饰的原作,十分珍贵。
在这些石窟当中,标码为五十一窟的北周时期所凿的高达 6米的一个一佛二菩萨造
像,装饰华丽,高大雄伟,实属全国北周造像中罕见的雕塑精品。
唐代是须弥山石窟艺术的繁荣时期,无论凿窟数量,还是雕塑艺术,都达到了前所未
有的水平。唐人窟室主要分布在大佛楼、相国寺和桃花洞三区。
须弥山石窟最著名的造像,就是景区入口处的弥勒大座佛造像。这是一尊高 20.6 米
的露天弥勒佛坐像,大佛仪态端庄而安详,为唐代武则天时期开凿。佛像占整座山头的上
半部分,光一只耳朵就两人高,一只眼睛足有一人长。这尊高耸的大佛造像虽是砂崖雕
凿,但造型和雕凿的刀法却给人以泥塑一样的温柔。大佛造型比山西云冈第 19 窟大坐佛
还高 7米多,也比河南龙门奉先寺卢舍那大佛高,是全国最大的石窟造像之一。
唐代须弥山造像风格,已明显地表现出世俗化的特点,即以丰满为美,以雍荣华贵为
美。无论佛还是菩萨,弟子、天王还是力士,都雕凿得丰满圆润,栩栩如生,内着僧衣,
衣薄透体,自然流畅。
菩萨上身袒露,斜披络涎,下着贴腿裙,腰间系带并折出大裙一角,显得体透轻纱,
多姿多彩。力土袒露上身,下着短裙,采取束扎带,光脚,攒拳怒目,表现了男子的健康
之美。天王身着铠甲,下着战袍,手执兵器,脚踩夜叉,显得十分威武。
关于宁夏 弥山石窟的 游 篇须 导 词 3
北周石窟,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造像之精美,在须弥山石窟中占有突出的地位。与
北魏石窟相比,其最大的变化是中央塔柱小龛已不见,代之以大龛及发鬓低平、面相方
、两肩 厚、腹部鼓出的大型造像, 人以厚重敦 之感, 料《固原 弥山石窟》。圆 宽 给实 资 须
现存造像最多的第四十五、四十九两窟,有比真人还大的造像 40 余尊,每龛内,有的是
立佛,一般皆为一佛一菩萨。装饰性的雕刻,如幔帐式的佛龛;龛边龙嘴衔口的流苏;龛颔
上的各种小佛;龛座下手执各种乐器的伎乐人,或吹横笛,或弹琵琶,或击羯鼓。窟顶围
绕塔柱,还雕有一对相向手舞足蹈的伎乐飞天,披巾飘动,显示了北朝音乐艺术的盛况。
以上琳琅满目的艺术精品,都是未加修饰的原作,十分珍贵。
在这些石窟当中,标码为五十一窟的北周时期所凿的高达 6米的一个一佛二菩萨造
像,装饰华丽,高大雄伟,实属全国北周造像中罕见的雕塑精品。
唐代是须弥山石窟艺术的繁荣时期,无论凿窟数量,还是雕塑艺术,都达到了前所未
有的水平。唐人窟室主要分布在大佛楼、相国寺和桃花洞三区。其形制多为平面方形,沿
“ ”三面窟壁设 凹 字形佛坛造像,不另在壁面开龛。造像中着力刻划的是菩萨形象:脚踏莲
座,身 巾,曲眉秀目,袒胸露臂,裙裾 逸,婀娜多姿。由此,可 唐代文化的开放绕长飘见
形态。仔细观察可以发现,石窟中凡是雕塑于唐代的艺术造型,都是相当优美的,如第五
十四号、六十二号洞窟内的菩萨,她们头梳唐代贵族妇女盛行的高顶云髻,身着天衣,胸
“ ” “挂璎珞,腕配环钏,面貌端丽,姿态秀美。唐代有 官女如菩萨 之说,其实是 菩萨如官
” “女,这是佛教雕刻艺术中最现主义的部分,给人以美的享受。一位学者说: 拜佛念经的
僧侣想的是本来就没有的佛,而雕刻佛的工匠想的是活生生的人。不管怎样说法讲经,神
”乎其神,艺术还得在生活的土壤里扎根,才能开出鲜艳的花朵。 此话的确说得很有道
理,所有的这些佛像,对古代信的人来说,是一种精神寄托。而对今天不信神、佛的人来
说,他们就是凝聚着古人心血和艺术才能的珍品。
关于宁夏 弥山石窟的 游 篇须 导 词 4
各位游客:
欢迎大家到宁夏来观光旅游。首先请允许我向各位介绍一下宁夏概况。
宁夏位于祖国的西北内陆地区,黄河中上游,全区土地面积6.64 万平方公里,现辖
银川、石嘴山两个地级市,银南、固原两个地区,吴忠、青铜峡、灵武3个县级市和 6各
辖区,15 各 。全区人口县536 万。
宁夏是我国唯一一个回族自治区,回族人口约占全区总人口的1/3。回民信仰伊斯兰
教,全自治区有大、小清真寺3000 “ ”多座,因此宁夏又被称为中国的 穆斯林之乡。
(历史文化)
“ ”宁夏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黄河岸边的灵武市水洞沟遗址 发掘表明,在 3万年
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秦代时属北地郡,秦军在此屯垦戍边,抗击匈
奴。汉代时又分为朔方和西凉刺史两部。唐代时属关内道,农牧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
展。11 世纪初,党项族以宁夏为中心,建立了西夏政权,并创造了灿烂的西夏文化。元灭
“ ”西夏后,设宁夏行省,取平定西夏永远安宁 之意,于是便开始有了宁夏的名称。明改制
宁夏卫,清属甘肃省。建宁夏省。1654 年又撤销省建制,分归内蒙古、甘肃省管辖。1958
年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地处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的过渡地带,又是河套文化与丝绸之路的交融区,古老
深远的黄河文化、特色鲜明的伊斯兰文化、独一无二的西夏文化、颇具特色的移民文化和
浓郁粗旷的边塞文化工具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从而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遗迹和探寻
不尽的奥秘。
摘要:
展开>>
收起<<
关于宁夏须弥山石窟的导游词(通用17篇)关于宁夏弥山石窟的游篇须导词1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____,我会带领你们一起去游玩这个景点的。 在宁夏固原市须弥山南麓,有一百多处石窟,总称"须弥山石窟","须弥"是梵文音译,意为宝山。须弥山石窟为中国十大石窟之一,坐落在宁夏固原西北的须弥山南麓,是我国开凿最早的石窟之一。它始建于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明等朝代继续营造修缮,长期以来是自长安西行之路上第一个规模最大的佛寺遗址,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有着宁夏敦煌之称. 据史料记载,须弥山石窟初创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477至499年,兴盛于北周和唐代,先后开凿石窟1...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作者:shokzz
分类:实用范文
价格:免费
属性:22 页
大小:61.46KB
格式:DOCX
时间:2024-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