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实施方案,实施细则的定义,作用、书写方法

免费
制度,实施方案,实施细则的定义,作用、书写方法
20xx-05-09 10:11
规章制度
一、制定的定义:
制度,也称规章制度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了维护正常的工作、劳动、
学习、生活的秩序,保证国家各项政策的顺利执行和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依照法律、法
令、政策而制订的具有法规性或指导性与约束力的应用文,是各种行政法规、章程、制
度、公约的总称。
规章制度的使用范围极其广泛,大至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各行业、各系统,小至单位、
部门、班组。它是国家法律、法令、政策的具体化,是人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因此,规
章制度对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对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有着十分
重要的作用。
二、制度的分类、发布方式
制度可分为岗位性制度和法规性制度两种类型。岗位性制度适用于某一岗位上的长期性工
“ ”作,所以有时制度也叫 岗位责任制 。如《办公室人员考勤制度》、《机关值班制度》。
法规性制度是对某方面工作制定的带有法令性质的规定,如《职工休假制度》、《差旅费
报销制度》。
制度一经制定颁布,就对某一岗位上的或从事某一项工作的人员有约束作用,是他们行动
的准则和依据。
制度的发布方式比较多样,除作为文件存在之外,还可以张贴和悬挂在某一岗位和某项工
作的现场,以便随时提醒人们遵守,同时便于大家互相监督。
三、制度的特点
1.指导性和约束性。制度对相关人员做些什么工作、如何开展工作都有一定的提示和指
导,同时也明确相关人员不得做些什么,以及违背了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因此,制度有
指导性和约束性的特点。
2.鞭策性和激励性。制度有时就张贴或悬挂在工作现场,随时鞭策和激励着人员遵守纪
律、努力学习、勤奋工作 。
3.规范性和程序性。制度对实现工作程序的规范化,岗位责任的法规化,管理方法的科
学化,起着重大作用。制度的制定必须以有关政策、法律、法令为依据。制度本身要有程
序性,为人们的工作和活动提供可供遵循的依据。
四、制度的写法
(一)标题。制度的标题主要有两种构成形式,一种是以适用对象和文种构成,如《保密制
度》、《档案管理制度》;另一种是以单位名称、适用对象、文种构成,如《××大学校
产管理制度》、《××市工业局廉政制度》。
(二)正文。制度的正文有多种写法,主要可以概括为三种情况:引言、条文、结语式。通
篇条文式;多层条文式。
1.引言、条文、结语式
先写一段引言,主要用来阐述制定制度的根据、目的、意义、适用范围等,然后将有关规
定一一分条列出,最后再写一段结语,强调执行中的注意事项。
2.通篇条文式
将全部内容都列入条文,包括开头部分的根据、目的、意义,主体部分的种种规定,结尾
部分的执行要求等,逐条表达,形式整齐。
3.多层条文式
这种写法适用于内容复杂、篇幅较长的制度,特点是将全文分为多层序码,篇下分项、项
“下分条、条下分款。如某省制定的《档案管理制度》,用 一、二、三??”来表示大项,
“用(一)、(二)、(三)??” “来表示大项下的条,用 1、2、3、??”来表示条下的款。
(三)制发单位和日期。如有必要,可在标题下方正中加括号注明制发单位名称和日期,其
位置也可以在正文之下,相当于公文落款的地方。
规章制度的写法:规章制度一般由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构成。
1.标题。规章制度的标题一般由单位名称、内容、文种组成。如《××市房地产市场管理
细则》等。单位名称,或是规章制度适用的单位或范围,或是制订、颁发单位名称。
2.正文。规章制度的正文结构一般有两种形式。
(1)分章列条式(章条式)。即将规章制度的内容分成若干章,每章又分若干条。第一章
是总则,中间各章叫分则,最后一章叫附则。
总则一般写原则性、普遍性、共同性的内容。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制定依据、制定目的
(宗旨)和任务、适用范围、有关定义、主管部门(该项有时也可视具体情况置于分则或
附则中)。
分则指接在总则之后的具体内容。通常按事物间的逻辑顺序,或按各部分内容的联系,或
按工作活动程序以及惯例分条列项,集中编排。表述奖惩办法的条文也可单独构成罚则或
奖罚则,作为分则的最后条文。
附则包括的主要内容有:施行程序与方式,有关说明(该文书与其他文书之间的关系,规
定附件的效用,数量以及不同文字文本的效用等),施行日期。
(2)条款式。这种规章制度只分条目不分章节,适用于内容比较简单的规章制度。一般开
头说明缘由、目的、要求等,主体部分分条列出规章制度的具体内容。其第1条相当于分
章列条式写法的总则,最后一条相当于附则的写法。 规章制度的写作要求:
(1)体式的规范性。规章制度在一定范围具有法定效力,因此在体式上较其他事务文书,
更具有规范性。规章制度,用语简洁、平易、严密,在格式上,不论是章条式,还是条款
式,本质上都是采用逐章逐条的写法,条款层次由大到小依次可分为七级:编、章、节、
条、款、目、项。一般以章、条、款三层组成最为常见。
(2)内容的严密性。规章制度需要人们遵守其特定范围的事项,因此其内容必须有预见
性、科学性,就其整体,必须通盘考虑,使其内容具有严密性,否则无法遵守或执行。
实施方案
一、定义
实施方案是指对某项工作,从目标要求、工作内容、方式方法及工作步骤等做出全面、具
体而又明确安排的计划类文书。
二、实施方案的特点
1. 广泛性。实施方案的应用很广泛,适用范围广。从适用的主体来看,既可以是各级的
党政机关,也可以是企事业单位和各种社会团体。从实施方案的内容来说,涉及政治、经
济、文化及人们的生活等各方面的内容。
2. 具体性。实施方案要把某项工作的工作内容、目标要求、实施的方法步骤以及领导保
证、督促检查等各个环节都要做出具体明确的安排。要落实到工作
分几个阶段、什么时间开展、什么人来负责、领导及监督如何保障等,都要做出具体明确
的安排。
3. 规定性。实施方案的制定有很强的规定性。实施方案的规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
面,实施方案要根据上级的有关文件及精神来制定,要根据所要实施的工作的目的、要
求、工作的内容及 位的 情况来制定,而不能是随意制定的。另一方面, 施方案一单 实际实
旦制定出来,制定机关及相关部门单位就要按照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具有强制性。
三、 施方案的写法实
实施方案通常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四个部分内容构成。
1. “标题。制作实施方案的标题通常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是二要素法,即实施的内容+文
” “ ” “种 ,如 奶牛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方案 。第二种是三要素法,即制文机关+实施的内容+
” “ ”文种 ,如 内蒙古农业大学教师职务岗位考核实施方案 ;上述例文的标题就是属于这一
“ ” “类型。第三种是四要素法,即制文时间+制文机关+实施的内容+文种 ,如 二〇〇四
”年牡丹江科技进步工作目标考核实施方案 。
摘要:
展开>>
收起<<
制度,实施方案,实施细则的定义,作用、书写方法20xx-05-0910:11规章制度一、制定的定义:制度,也称规章制度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了维护正常的工作、劳动、学习、生活的秩序,保证国家各项政策的顺利执行和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依照法律、法令、政策而制订的具有法规性或指导性与约束力的应用文,是各种行政法规、章程、制度、公约的总称。规章制度的使用范围极其广泛,大至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各行业、各系统,小至单位、部门、班组。它是国家法律、法令、政策的具体化,是人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因此,规章制度对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对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二、制...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作者:shokzz
分类:实用范文
价格:免费
属性:5 页
大小:41.87KB
格式:DOCX
时间:2024-08-17